专栏名称: 药渡
药渡以自有药物大数据为依托,对上市及临床在研药物、药物研究进展和重要药物市场商业动态作出信息整合分析,传递最新最快最具价值的药物创新一手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sight数据库  ·  制药巨头 2024 年度成绩单(附 19 ... ·  3 天前  
药明康德  ·  首款!FDA今日批准辉瑞/艾伯维小分子疗法 ·  3 天前  
云南药品监管  ·  甲磺酸吉米沙星片说明书修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渡

医药二哥,率先亮剑

药渡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2-08 07:30

正文


2025年,信达生物开年拿下了一个大额BD的头彩,而在2024年业绩披露上同样在行业内一马当先。


2月6日晚,信达生物发布公告:公司2024年全年产品收入体量超过82亿人民币,同比2023年增长超过了40%。其中,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取得产品收入超过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站在第三季度的收入高点之上,往往让第四季度营收存在不小的压力。然而信达生物顶住压力实现20亿收入体量,这也保证了全年高速增长。


优秀的商业化能力背书下,信达正在向第一个100亿逼近。


在历经2024年的高光之后,信达生物仍然在蓄力和加速冲刺,更多的产品正在步入商业化以及更多里程碑正在兑现。2024年中报时公司有10款商业化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商业化获批的产品有14款,新获批产品包括KRAS达伯特,ROS1达伯乐,BTK捷帕力和第三代EGFR奥壹新。

01

200亿的牛皮真要吹成功了


市场依旧心心念念着信达生物喊出的2027年200亿营收的目标。


从趋势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信达生物分别实现营收42.7亿、45.57亿、62.06亿,2024年仅产品收入即超82亿,加上暂未公布的每年的其它收入,估计总营收更高。


随着信达生物收入规模越来越大,公司依旧并没有因此而下调收入增速,而是保持了一个极高的年均增长速度(年均同比增长30+%)。

(2021-2024年信达生物收入情况)


以目前信达生物收入规模审视,剩下只有3年的时间来冲击年200亿收入目标,显然是非常难的。但恰恰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药物销售规模的发展并非线性的,爆发性的增长往往需要一到两个重磅产品撬动;二是信达生物在2024年以前只有10款商业化产品,而2027年可能将拥有近20款产品,近几年将迎来商业化产品密集获批。

(信达生物2024年中报业绩PPT)


冲刺200亿收入目标,信达生物有两大“利器”,为兑现承诺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信达生物保持40%+的产品增长中,一个重要的增长来自于快速成长的众多肿瘤新药产品,这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商业化团队在充分挖掘这些产品的潜力。


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审视公司商业化团队的能力, 从披露最为完整的2024H1业绩来看,信达生物创新药收入排在国内的第六位,除了第一位的百济神州之外,其余的均为国内老牌Pharam;考虑到公司未来几年创新药收入高速增长,信达生物作为一家成立仅13年的biotech,以令人惊叹的执行力和战略眼光,大概率将很快冲到前三甲的位置。

(2024H1国内药企创新药收入排名 图源:赛柏蓝)


随着更多新产品的上市,人效将持续提升,这就是成熟商业化平台体系带来的持续正向反馈,同时催动公司整体利润率的提升,我们也期待公司在2025年实现其预期的EBITDA转正。

除了坚实的商业化体系保障,信达生物推动收入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依然还是新产品的兑现。


信达生物在2025年上半年将迎来一个重头戏,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即将迎来审批节点,而糖尿病适应症则是预计在下半年获批,这是信达生物冲刺200亿营收的“杀手锏”。


值得注意的是,有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2024年在中国销售额为9.4亿美元,同比高达31%的增长,这还没有考虑礼来替尔泊肽和其他国内GLP-1的销售额,可见中国GLP-1市场潜力同样巨大。不少机构给信达生物玛仕度肽的销售峰值去到80亿人民币,这显然是基于玛仕度肽作为新一代GLP-1/GCGR双靶点药物的优势:减重效果显著(48周较安慰剂最高减重-18.6%)、安全性良好和使用便捷(仅需滴定爬坡两次),同时燃脂护肝,带来全方面代谢获益。


另外,在慢病领域,信达生物10亿以上销售潜力的刚刚纳入医保目录的PCSK9信必乐,即将商业化单品包括IL-23单抗IBI-112、眼科IGR-1R替妥尤单抗和处于三期临床的眼科双抗IBI-302、XOI替古索司他等,此外,肿瘤10多款产品也都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协同效应。


线性推算,即便现有产品组合放一个较低的年均增长预期,未来几年信达生物新产品战舰群完全有能力向200亿目标余下的缺口发起冲击,让我们拭目以待。而更加令人期待的是,信达生物的200亿收入目标仅计算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随着海外市场的陆续突破,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02

长现金流:慢病领域布局齐发力


慢病领域是全球的新爆点,同样也是信达生物的新爆点。


诺和诺德的GLP-1司美格鲁肽在2024年大卖292.96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38%,其销售峰值从超过100亿到逼近300亿美元仅仅用了2年时间,而现任药王Keytruda用了5年时间,可见GLP-1减重降糖药物旺盛的生命力和十足的爆发力。


安进全球首款PCSK9抑制剂Repatha,即便在面临Praluent(阿利西尤单抗)和Leqvio(英克司兰)竞争下,2024年创收2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17年上市以来为安进带来源源不断的长现金流。


信达生物同样重视“慢病领域”机会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魅力,目前旗下托莱西单抗已商业化并成为首个纳入医保的本土原研PCSK9抑制剂,而玛仕度肽则将成为国内第一个GLP-1双靶的国产创新药,并且在代谢、自免和眼科三大领域均有重磅产品布局,着眼下一代的药物竞争。替古索司他作为XOI抑制剂在痛风治疗领域的临床数据也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和疗效的突出。


代谢 领域,通过PCSK9、GLP-1、XOI分别在高血脂、高血糖/减重、高尿酸领域占位后,信达生物下一个瞄准的重磅领域是高血压赛道。


降压药物的主流迭代目前已经推进至基因疗法领域,Alnylam/罗氏的AGT siRNA药物Zilebesiran在二期临床取得成功,为后来者探索血管紧张素(AGT)靶点照明前路,有望将降压基因疗法的治疗间隔提升至6个月一注射。信达生物与圣因生物合作布局AGT siRNA(IBI-3016)在2024年8月进入临床,研发进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国内作为高血压人群基数极大的市场(3亿人),未来若顺利商业化,市场潜力不可限量。Alnylam曾预计,Zilebesiran的销售峰值潜力可能远超过 40亿美金。



代谢之外,信达生物在 眼科 领域的布局同样超前。公司的IGF-1R抗体IBI-311(替妥尤单抗)在2024年5月递交NDA,从时间维度上看获批在即,有望成为中国甲状腺眼病领域首个创新药。替妥尤单抗对标的是安进从Horizon收购而来的Tepezza,2024年全球收入达到19亿美元(2020年获批)。


从信达生物公布的IBI311三期最新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眼的眼球突出应答率分别为85.8%和3.8%;而2019年3月安进/Horizon公布的三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眼的眼球突出应答率分别为82.9%和9.5%。尽管非头对头临床数据对比仅作参考,但不难判断信达生物的IBI311具备出色的疗效。另外,罗氏眼科双抗Vabysmo在全球大卖44亿美元,信达生物在眼底疾病赛道布局了三款双靶药物,其中IBI302在二期数据显示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情况非劣于阿柏西普,且维持期注射时间至少12周一次,有望极大提升患者依从性。



自免 领域,信达生物的“当家产品”显然是有着同类最佳潜力的IL-23p19匹康奇拜单抗,该药已在2024年9月提交NDA并获得CDE受理。据公司此前披露的最新临床数据,匹康奇拜单抗是全球首个注册III期临床首要研究终点中第16周达到PASI90的受试者比例突破80%的IL-23p19抗体药物,且停药复发时间长于同类竞品,药物疗效出色。目前同类生物药中最长的维持期每12周一次给药间隔,匹康奇拜单抗也可做到,在疗效和依从性上具备双重叠加优势。

在自免药物研发的前沿阵地,各家公司正在通过对差异化靶点的探索又或者双靶向策略来迭代现有的治疗标准,信达生物不仅布局了像OX40L这种被前者证明过疗效的未有产品上市的新靶点,而且还布局了全球首创的自免IL-4Rα/TSLP双抗IBI-3002,未来均有望通过出海的方式发挥其全球化价值。



从上述慢病领域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信达生物通过“自研+合作”的策略实现了像MNC一样的全面性特质,在重点、单一领域取得显著优势的同时全面横向布局,真正实现差异化竞争。


03

200亿之外,超级发动机“IO+ADC”


肿瘤领域的强势,依旧是信达生物拥有强劲护城河的根本,也是公司200亿之后更上一层楼的强力引擎。


以当今药王PD-1抗体Keytruda为例,尽管随着收入基数的扩大该药物近年同比增长百分比有所下滑,但其持续放量的动力并没有减弱,反而从“增长差额”层面K药近2年在逆势攀升。核心原因在于默沙东作为MNC深谙“重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之道”,通过各种手段巩固K药的护城河,包括不断地开设临床拓宽其适应症覆盖、开发更具依从性的皮下注射剂型、源源不断合作或开发新型分子进行药物联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和第一三共、科伦博泰的大手笔ADC合作,押注“IO+ADC”的未来。

(图源:瞪羚社制表)


信达生物在自家的PD-1达伯舒也实行了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正全力围绕PD-1这个“基药”打造一套组合体系,包括新适应症开发、IO免疫联合、ADC联合等。这样的策略下,信达生物也获得了持续的正反馈,可以看到2022年和2023年信迪利单抗都维持了超过市场平均的增速,来到了在30亿左右的量级,虽然2024年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其全年预告提到业绩强劲增长也基于达伯舒的增长,在如此多国内PD-1竞争的背景下还在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和稳固领先地位实属不易。


不过,信达生物未来更大的后劲还在于“PD-1+ADC”的联用,这也是公司管理层在多个会议上反复提到的重点。



信达生物在ADC领 域技术优势凸显且布局十分全面,其技术平台包括与Synaffix合作的糖基定点偶联平台和公司新一代自研ADC平台,以及公司ADC的靶点布局既包括热门的Trop2、Her2等,也包括CLDN18.2、HER3、B7H3、DLL3等差异化靶点。


值得一提的是,信达生物的新一代自研ADC平台已经获得MNC罗氏的认可,2025年开年就DLL3 ADC管线IBI-3009与罗氏达成合作,首付款8000万元及可获得最高达10亿美元里程碑并有额外的销售分成。



PD-1与ADC的联用已经在迭代一些实体瘤的标准治疗,2023年底FDA批准K药联用Padcev(Nectin4 ADC)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为全球首个“PD-1+ADC”一线组合疗法。该项批准基于Keynote-A39研究,治疗组较化疗对照组OS(31.5个月 vs 16.1个月)、PFS(12.5个月 vs 6.3个月)都实现了接近翻倍式的获益。


另一项治疗非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的Ib期临床TROPION-Lung02的数据显示:K药联合DS-1062(Trop2 ADC)治疗组的ORR为37%,叠加铂类化疗三联治疗ORR为41%;而其作为一线疗法时效果更好,疾病控制率(DCR)可高达1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