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海情报局
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市中心新地标+1!最新进展→ ·  昨天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太美了!成都10个赏梅花好去处!大部分免费!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能待一整天的6个室内场馆!部分免费!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正式命名!四川再添一座机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星海情报局

从“718工程”看中国船舶工业技术能力的形成

星海情报局  · 公众号  ·  · 2024-04-25 19:25

正文

1981 9 14 日, 长城 号轮船在大连建成下水。这是中国船舶工业自主设计,按国际标准建造,成功实现出口的第一艘散货船。

长城 号的出口只是开始,此后中国于 1980 年到 1982 年签订了 77 艘出口船合同,船舶的出口使得当时困难重重的中国船舶工业逐步走出困境。

1918 年一战期间,当时中国最大的造船厂——江南造船所也曾经建造并向美国出口了四艘万吨运输轮船。

第一艘运输舰“官府”号 (Mandarin) 1920 6 3 日下水,建造时间仅花了一年零三个月。这批万吨轮船的钢板等主要原材料由美国进口, 3668 马力的巨型蒸汽主机则由江南造船所自制。

但一战时期中国出口万吨轮仅仅是昙花一现,此后江南造船所再也没有建造过一艘万吨轮!

同样是出口的万吨轮, 长城 号与“官府”号有何不同?

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出口为何不会像民国时期那样昙花一现?


船舶工业和“ 718 工程”

718 工程 是中国 东风 5 洲际导弹研制与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代号,取国防科委 1967 7 18 日上报日期作为工程的代号。

东风 5 洲际导弹,也是我们通常所说 两弹一星 中的 一弹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在掌握原子弹制造技术后,决心发展洲际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 5 型洲际弹道导弹。

DF5 的射程在 1 万公里以上,已经超过了中国陆地国土范围,无法像之前的东风系列导弹那样在国内完成全程飞行试验,要进行全程飞行试验只能向南太平洋发射。

如果向太平洋发射导弹,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导弹的飞行路线有相当部分在我们的国土范围之外,导弹的落点更是处于茫茫大洋之中,如何监测导弹的飞行路线、确认导弹落点、回收试验弹头(数据仓),都是巨大的技术难题!

为了配合东风 5 型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任务,船舶工业需要建造能够完成相应任务的船只。

在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测量船、护航舰艇和后勤补给船只等一系列洲际导弹试验配套舰船。

718 工程”中需要船舶工业建造的各类舰船包括:

1 、远洋测量船,对洲际导弹进行数据测量与飞行姿态观察;

2 、远洋调查船,对目标海域的水文资料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和搜集;

3 、打捞船,打捞数据舱;

4 、远洋拖船,对于可能发生海损的船只进行救助;

5 、补给舰,进行海上补给;

6 、战斗舰艇,执行护航和警戒任务。

718 工程”需要船舶工业打造出一支能在远洋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庞大舰队!

舰队中的各种舰船都按照任务需求被赋予了相应的任务,中国的船舶工业需要按照这些任务要求建造出相应的船只。

能够设计和建造这样的舰船,是对船舶工业技术能力的一次最好检验!

718 工程”的进展顺利,经过十几年的准备,导弹和任务舰队都已准备就绪。

东风 5 号的全程飞行试验计划在 1980 5 月进行,因此该任务又被称为 580 试验。

1980 4 月下旬,参加 “580” 任务的 18 艘舰船在上海吴淞口集结。舰船总吨位达 17.4 万吨,参加远洋任务的人员共 5360 人。


1967 年到 1980 年,中国的船舶工业成功建造出了符合“ 718 工程”任务需求的舰队:包括护航的驱逐舰,负责观测的远洋测量船,负责补给的补给船以及其它的船只, 18 艘舰船的总吨位达到 17.4 万吨。

718 工程”舰队是改革开放前中国船舶工业技术能力的最好体现!

1980 5 1 “580” 海上编队按计划起航。整个编队摆成 “5801” “5802” “5803” 三路队形航行。(其中 “5801” 先遣编队的向阳红 10 号和 T710 船已提前一天起航)。

旗舰“向阳红五号”船处于中路的“ 5802” 编队。前面是 132 131 162 号驱逐舰、 X615 补给船,后面是 T830 拖轮, J302 救捞船和远望 2 号测量船。右路 “5803” 编队是 107 108 106 号驱逐舰, X950 补给船,远望 1 号测量船、 J506 救捞船, T154 拖轮、德跃号拖轮,还有 4 架超黄蜂直升机随船远航。(陈天才:亲历“ 718 工程”难忘的绝密航程)


1980 年北京时间 5 18 10 00 23.302 秒,我国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从酒泉发射基地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 700 公里的预定海域发射圆满成功。

参加任务的全体指战员经过 35 个昼夜艰苦奋斗,总航程 8733 海里,安全圆满完成了护航、警戒、落点测量、打捞数据舱任务。

580” 任务海上编队 6 2 日胜利返回上海吴淞口锚泊。


718 工程”的舰队由哪些船只组成?

参加“ 580 试验”任务的舰船一共 18 艘,分别是:

1 、测量船 2 艘,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

2 、调查船 2 艘,向阳红 5 号和向阳红 10 号;

3 、打捞船 2 艘, J302 救捞船和 J506 救捞船;

4 、驱逐舰 6 艘,分别是 106 107 108 131 132 162 舰;

5 、补给舰 2 艘, X615 补给船和 X950 补给船;

6 、远洋拖船 4 艘, T710 船, T830 拖轮, T154 拖轮和德跃号拖轮。


1 、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远洋航天测量船

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由 708 所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

该型舰全长 191 米,宽 22 米,满载排水量 2 万余吨,平均航速 18 节。

“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有完善的导航设备和精密的测量系统,这两艘船是整个 718 工程的核心。

“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的多种精密测量系统,可以在预定海域对进入其测量范围的导弹、卫星、飞船进行跟踪遥测,并能精确的测定他们的着落点。

2 、向阳红 5 号和向阳红 10 号调查船

向阳红 5 号调查船是由货轮改造的。

1964 年国家海洋局刚成立时,最大船只不过八百吨,主要工作是近岸近海调查及管理海洋台站。

1970 年,周总理亲自批示从交通部远洋公司调一艘万吨级的 长宁 货轮交给国家海洋局进行改装。 1972 12 月,改装成功后的 向阳红五号 船,成为我国第一艘万吨级的最先进的科学考察船。

1976 年到 1978 年,向阳红五号先后四次对南太平洋目标海区进行科考调查,选定了靶场的中心位置,获得了试验靶场的全部海洋环境资料,并在海军的远洋航行、大洋天气预报、远程加密通讯、船舰指挥协同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


向阳红 10 号船排水量 1.3 万吨,具有抗 12 级风和两舱不沉能力,是江南造船厂建造的。

向阳红 10 号配备了各类海洋调查实验室,还设有水声系统和直升机机库平台,可以完成目标海域的水文、气象、水声探测任务,也可作为主测量船的通信转信船。

3 051 型驱逐舰

051 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

051 型导弹驱逐舰由 701 所进行总体设计,李复礼和潘镜芙主持设计工作,参考了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的技术资料。

051 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 3600 余吨,主要武器有两座三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武器系统,双 130 毫米等多种口径火炮。

1970 7 30 日中国海军第一艘 051 型驱逐舰 105“ 济南 号下水,到 1990 10 18 166“ 珠海 号下水,中国海军在 20 年时间内陆续由大连造船厂、中华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建造了 17 051 型及其各种改进型。

在发射任务前共有 9 艘同型舰完工,参加发射任务的 6 艘舷号为 106 107 108 131 132 162 舰。

4 905 型远洋补给舰

905 型补给舰是中国海军的首型综合补给舰,是中国第一型油水干货补给船。

905 型首批建造了 2 艘,分别为 X615 X950 ,这两艘都执行了洲际弹道导弹试验。途中为 6 051 型导弹驱逐舰补给 64 次,共补给油、淡水和干货 1.4 万吨,保证了舰队顺利到达运载火箭溅落海域执行任务和顺利返航。

905 型远洋补给舰满载排水量 22000 吨,设计航速 18.5 节,航速 18 节时可以连续航行 18000 海里。

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 4 个油水补给站和 2 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

5 J302 J506 远洋打捞救生船

J302 J506 属于 925 型打捞救生船,该型船以向阳红 10 号科考船为母型,满载排水量 1.3 万吨,最大航速 20 节。

船上配备有 56 吨液压起重机, 2 架大型直升机机库和起降平台,可以打捞洲际导弹远程飞行试验溅落的数据舱,并兼顾到海军深潜救援的需要。

J302 1976 3 31 日于江南造船厂下水, 1979 年完工交船。

J506 1978 11 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 1980 1 月完工交船。

6 9000 马力远洋救助拖船

该船型 1970 年由中华造船厂设计建造,长艏楼单甲板 6615 千瓦( 9000 马力)双可调螺旋桨,配有 35 吨自动拖缆机,无限航区,可完成海上医疗救助,水下抢修,排水,停泊供电和消防等任务,保证远洋编队在海上发生海损时能及时救援,在全程试验中,还担负了弹头落点的测量任务。

首制船 T830 1976 4 月下水, 1977 12 月交船, T154 1979 9 月交船, T710 1980 1 月交船。


718 工程 对船舶工业的意义

实施“ 718 工程 使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 701 708 等设计所到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等船舶制造企业以及船配企业都得到了锻炼,为改革开放之后船舶行业的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18 工程建造了远洋测量船,培养了一批航天测控人才,为之后我国卫星发射和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718 工程使得我国的海洋事业的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海军的远航作战能力,中国海军从此开始走向远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