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一共出版了47.28万种图书,其中,新版图书占了26.04万,这个数字在今年还会继续增加。即便按照一人一年能读100本书的数量来计算,一生也读不完一年的出版数。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获益尽可能多,选择好书读很重要。
各类畅销榜和推荐书单为我们挑选出了一小部分好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找到好书的技巧,比如:
看喜欢的作者和他/她推荐的人的书;
根据出版社和重印次数判断;
充分利用购书网站的智能推荐;
在网上查阅评价;
关注优秀的人,看他们在看什么书,等等。
甄别好书是一项体力活,只有先看才能判断这本书到底好不好。所以,充分利用身边已经看过某本书的人的意见和评价也是一个好技巧。
一年几乎天天见的中欧商业评论公众号这次又发动编辑部所有小伙伴们挑选出了一些在畅销榜不大常见,但又很值得一读的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几年前的老书,发现它就是因为看到有书评人说“这是一本被低估的书”。它试图解决一个永恒的争论:群体智慧和个体精英,到底谁更技高一筹?结论是:赶快停止对精英的追捧吧,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骑驴找驴。当然,群体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乌合之众,所以,最聪明的群体是需要遵循某些规则的。去书中找答案吧!
——推荐人:王正翊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发现,只有7%的口口相传发生在网上,网络交流也许覆盖面更广,而线下聊天则更为深入。让他着迷的是人们为什么会谈论,以及为什么某些事物会被更多的人谈论和分享。他从成功的口头传播案例中,提取出了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开性、使用价值和故事这六个维度,在伯杰看来,某事某物的流行程度,依赖于它在这六个维度上表现。尽管伯杰研究的出发点是找到设计出流行产品的金钥,而产品的流行往往是事后可验证,而非事前的种种构想所能决定的。他的理论或可以作为某种纠偏的工具。
——推荐人:汪洋
对于喊了多年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型的中国企业来说,也许只有为数不多者能清晰地勾勒出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管理的标准化能力。对于带领无印良品从38亿赤字到V字恢复的良品计划会长松井忠三来说,追求极致的标准化几乎成为他赖以转型成功的核心法宝。而基于“标准化”制定出的2000页的店铺指南并不是简单地格式化每一位员工的思维,更神奇地是成为了改变下属工作意识的方法与文化。快看看无印良品是怎么做到的吧。
——推荐人:姚音
预知大道,必先知史。许多看起来新潮的管理理念早已在历史之轮上出现过,只是一度被压到轮底,某一天又转到高位,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值得警惕的是,“(某种思想)如果被足够多的人接受和支持,思想也许就会悄悄进入人类的潜意识,威力大增,因为这时思想是内隐的,考察不了也批判不了”。
本书回顾了美国管理文化的发展史,抨击了当下“万恶的‘专家’崇拜”,试图重新发掘失落的“美好”——美国第一批欧洲移民清教徒的特质:打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先集体后个人的道德观念,强大的组织能力。它们与对技术的重视一起,塑造了美国管理的黄金时代。
——推荐人:罗真
我们如今生活着的世界,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对于增长的狂热:对于金钱、对于人口、对于速度和效率,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地追逐着数字的增长。哈丁的这本书,提出了否定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指数增长,在这本书中,哈丁旁征博引,从土地生产力,到移民外太空,到经济学,到人口与种群,他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增长教义”,包罗万象的论述内容读起来非常过瘾。尽管这本书已经推出了十几年,但放在今天的世界,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推荐人:陈燕
作为张五常的死忠粉,如果要推荐张五常的书籍,四卷本《经济解释》当是首选,但要说“书名一般却很耐读的书”,《新卖桔者言》比较接近这次的话题。本书取名来自大文学家刘伯温的《卖桔者言》,是张五常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解释经济现象。以散文的形式从生活中的事情讲述经济学的道理,相信读者朋友从中可以发现经济学世界的精彩。
全书开篇便是《卖桔者言》一文,为验证价格歧视,张老在香港年宵夜带领学生售卖四季桔,观察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需求弹性难以发生作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对价格歧视的问题有很深入的启发。《荒谬的“定律”》一文,对耳熟能详的“劣币驱逐良币”进行了反驳——试想,卖者何尝不知“劣币”之“劣”?买者若付“劣币”,卖者要么拒收,要么要价更高。例如广州在解放前市场只用港币(良币),而银圆券(劣币)无人问津,劣币又如何驱逐良币?需求定律与交易费用是张老最拿手的武器,分析问题手起刀落十分畅快。
——推荐人:齐卿
这是一本探讨心理学的著作,但完全不似学院派那般艰深晦涩,相反,整本书是以一位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录成文,这本书在日本非常火,是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这本书算得上有“重新发现自我”的功能,很多观点乍看突兀,但仔细一琢磨,还真的能带来新的思考维度,比如——“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必要令其过于深刻”……算是我自己今年读下来思考最多的一本书,以至于还买了几本纸质版送给周围的朋友。有兴趣的话欢迎读一读这本书,觉得好的话一定再推荐给其他人!
——推荐人:潘鑫磊
今年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犯罪嫌疑人落网,着实抓足了大众眼球,也将一种变态的、反社会的人格直观地展示了出来。在此背景下展阅《辨读凶手》,会让人对人性和社会阴暗面的认知有更深更强烈的感受。该书作者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多年来致力于犯罪心理学的实证工作,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平常人面孔背后停不下来的屠刀,也能看到绝不只是“熊孩子”可以形容的无良少年的犯罪行径,而且他所经历的种种真实会让你感叹现实的残酷远远高于文艺作品的描述,在不寒而栗的同时,也让你多少庆幸自己藉由这本书所获得的一些犯罪洞察和社会警觉。
——推荐人:郑新徳
作者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位人类学者、海洋生物学家和探险家,更因为他的一次“惊世骇俗”的壮举:乘坐一个没有动力的仿古木筏,和另外五位同样不懂航海的队友一起,在南太平洋行驶了8千公里,只是为了证明一个当时无人相信、但他深信不疑的人类学理论。且不论这其中没有一时赌气的成分,但其浪漫在于,即便是最华丽梦幻的好莱坞大片也无法与海尔达尔的这次经历所媲美。可惜,这本书的国内的反响平平,印刷量极少,能够为人所知只因为是海子最后日子所携带之书。”那些务实而勤勉的理想主义者,真是这个庸常世界的噩梦。”这个来自读者的表述真是不无道理。
——推荐人:刘婕
《中国的历史》是日本讲谈社一百周年献礼之作,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虽然删去了后两本近代史方面的内容,让人颇觉遗憾,但十本读下来还是令人眼前一亮。对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作者的视角新鲜而有趣。而又因为是由日本的一线学者基于自身研究特长来写作,所以在专业性上值得信任。
比如川本昭芳的《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浓墨重彩写了北朝,可以让读者弥补这一部分的短板。他以东亚世界的眼光来看待这段时期,可以让读者不再囿于传统的国别限制。又比如小岛毅的《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则笔底盎然生趣,涉及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其中有一段戏仿农民口吻讲述佃户生活的描写生动活泼。
——推荐人:毛文琦
大概所有人都坚信“没有谁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只是你的幻觉,相信自己就是你所认为的那个人。社会心理学大师威尔逊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适应性潜意识” (adaptive conscious)的概念,循序渐进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如此匮乏,并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身行为而非想法来了解真实的自我。
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翻译版本,书名是《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适应性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仅看书名,你更愿意读哪一本呢?
——推荐人:司欢
亲爱的读者,你还知道哪些优秀但却隐藏在视野之外的好书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