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句
(特别)
重要的话,我们要先说在前面
欢迎加入
VICE FAMILY
!我们想和更多的牛逼孩子一起玩!
迪士尼接手《星球大战》之后,却是在以资本运营 IP
的模式,不断剥削和压榨《星球大战》的价值,塞进了现实中各种政治正确的观念,意图讨好所有人,但却丢了《星球大战》的灵魂。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连续两年都在香港看了《星球大战》系列的新片,比内地早了差不多半个月。而我有几个朋友是星战资深迷友团体
“501”
的成员,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就跟防贼似的躲着我,怕我给他们剧透。
《侠盗一号》电影海报
在这个信息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时代,因为剧透而撕逼说明你们的友情根本就无情,当然在朋友面前我也不会剧透,况且《侠盗一号》的故事实在没啥可透的,《僵尸肖恩》的导演
Edgar Wright 看完此片就在推特上说,“想把自己6岁时看的《纳瓦隆大炮》重新再看一遍。”
后者讲述二战时期6名同盟国与希腊士兵潜入某海岛破坏纳粹巨炮的故事 ——
两部电影的故事主线一模一样。如果这也算是剧透的话,那就属于非常高级的一种。
Edgar Wright
《纳瓦隆大炮》电影海报
不过《星球大战》电影的独特之处是:看迷友场和非迷友场,感受完全不一样。前年的《原力觉醒》我看的是迷友场,来的多数是星战粉,501的成员更是会装扮成星战中的角色,在电影开始之前大家 social 一下,联络感情之余还能认识几个新朋友。
跟星战迷友们一起观影就是这么澎湃
等到电影开始,片中每一个梗,观众反应都特别炸裂,鼓掌叫好什么的,不懂的会莫名其妙,懂的就特别感动,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哪怕自己对星战不是特痴迷,但那些老角色和怀旧梗还是能唤起童年时看《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的回忆杀。
《星球大战》我只服卢卡斯
去年在旺角街头的影院里看《侠盗一号》就没这种体验了,来的基本是逛街逛累了的情侣,无事可干顺便看个片儿然后出去吃夜宵那种。按理说迪士尼请姜文跟甄子丹来参演这部电影,明显是在讨好华语地区观众,但是这俩老爷们在片中初次亮相的时候,现场的香港观众几乎没啥反应,之后也就被甄子丹的俏皮话逗笑了一下,整场下来大家基本特安静,就我跟那看到正传角色的意外登场热泪盈眶,幸好影院里黑着灯,要不然被周围人看到还会被当成傻逼。
有人想看姜文的豪迈,有人想看甄子丹的技艺
上述不难看出,我看《星球大战》新片的嗨点,都跟正传三部曲有关。正传角色的魅力,完全碾压《侠盗一号》的新角色们,这也是因为电影的故事容量有限,无法充分挖掘新角色魅力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乔治·卢卡斯创作的《星球大战》,是一个跟现实没有关系的科幻世界,那些角色的过去和未来已在他的脑海和笔下酝酿了很久,所以他们在银幕上一亮相就立得住,并带着观众开启一场梦幻般的银河史诗。
而迪士尼接手《星球大战》之后,却是在以资本运营
IP 的模式,不断剥削和压榨《星球大战》的价值,塞进了现实中各种政治正确的观念,意图讨好所有人,但却丢了《星球大战》的灵魂 ——
我更想在续集中看到未来 —— 有些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不仅仅只看到对过去的致敬和对现在的映射。
迪士尼接手的《星球大战》意图讨好所有人
《侠盗一号》中最有魅力的新角色,意外是姜文和甄子丹扮演的这一对组合,国外观众看完之后开始把他俩演的角色脑补成一对
CP,还有不少同人画。导演 Gareth Edwards 在接受 Yahoo!
英国版采访时说,影迷这样解读他俩关系,“我觉得是好事。他们是不是一对?你得问他们”。关于这点姜文这么回应:“这事儿是青春,过去就完了。所有人都在琢磨这个,不正常。”
不愧是马大三,进入银河系都依旧是纯直男。
Danid Raws 绘制的同人图
当然,我看《侠盗一号》也脑补,不过不是脑补 CP,而是将片中被甄子丹暴揍的暴风兵们,都脑补成是我认识的 “501军团” 的朋友们。其中一个朋友对我的脑补调侃道:“(我们暴风兵)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看完回味的时候,又脑补了一下姜文演的角色换成其它内地男星来演谁更合适。不知道为什么马大三的脸变成了高晓松,跟甄子丹一起亮相的 BGM 是《同桌的你》,或许这更能符合全球腐女心中的 CP 幻想吧……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