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作家丽萨·詹姆斯·拉尔森(Lisa James Larsson)原籍德国,在英国长大,以其在戏剧学院创作的英语短片作品《猫娘》(Pussyfooting,2008)为处女作进入电影圈。
那之后,她就成了短片导演,作品有2011年的《小孩大话》(Little kids, Big words)和2012年的《生活、欲求与渴望》(Life, Lust and Longing)。
2013年的这部《自我》(Ego)是她的首部剧情长片,一出爱情喜剧。
25岁的塞巴斯蒂安(Sebastian)是个浅陋自满的人,大把大把地烧着爸妈的钱,整日花天酒地,定期和火辣十足的女人搞搞一夜情。
做着售货员的工作,却尽所有可能不想负责。
更重要的是,他想成为歌手,有个唱片公司对他的demo示以兴趣之后,这事儿似乎就这么成了。
可正当他满心欢喜之时,他的人生就此转向:在得到唱片合约之后,他兴冲冲地跑到街上,因一场事故而老天收走了双眼,成了盲人。
生活太抓马了,他的父母请了个助理来照料他的日常事务。她就是讨人喜欢又超有魅力的米娅(Mia),她俩很快将会在一起共度更多的时光……
《自我》有着一个出人意料的原创的前提,过去几年极少有这样的影片如此涉及到失明的状况。我挺喜欢这个设定的,不过这样的剧情走向倒不那么原创了。
总之,其他故事里当然或多或少也有这样可憎的人,他慢慢地最终会改变的(可以看看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圣诞颂歌》,它与本片的主题颇有相似)。
它本应是个有意思又吸引人的故事,也能做成一部极佳影片的。但它是否有点尖锐,一个人突然成了盲人,以致生活走向了另一极,生活里这算是个非常的特例吧?
不管怎样,塞巴斯蒂安一直都是个极度虚伪自大的人,这一面刻画是足够了的。难的是,要如何教人真的同情起他来,虽说人们会很显然地对失明的人感到遗憾。但塞巴斯蒂安这个人已经比较复杂了,所以片中的其他部分不可能再来更多刺激他的事,我觉得编剧对他的性格特点是有点太夸大了。
这个世界当然会有很多肤浅的人,但给得他这么满会不会是有点太过了(不说有点残酷的话)。
或者把他每次完睡女人一早假装祖母去世的桥段拿掉呢……?
对于有些人来说,非常反感这样。显然是有必要展现一些他不值得同情、浅薄的一面,以便让影片设置的前提能够奏效,但起码要适中一点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对他有所感觉。
相反,米娅作为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好女孩,很容易赢得喜爱,心感愉悦。不过她到底看上塞巴斯蒂安哪点了,至少我这点智商横竖是没搞懂的……
导演将米娅的外形处理得如此时髦诱人,简直错失了一个把失明故事讲好的黄金机会(内心美的丑女对内心丑的盲男),她这么一弄,故事应有的亮点都给剃掉了。
剧本最重要的是让她显得“难看”,而不是竭尽所有想象去说出她的难看。米娅是可以不要像塞巴斯蒂安爱睡的那些女人一样,没有那样刻板的“胸大无脑”形象的,不过你要说片中的她没啥吸引力,那你才是真的瞎。
1996年的《爱情叩应》(The Truth About Cats & Dogs),女主角乌玛·瑟曼的处理和本片遇到的完全是同样的问题。
影片拍得还凑合,可也没整出新玩意来。大家都知道太多瑞典影片的人声都很恼火,那对话要么很难理解,要么就完全听不懂在干嘛——不是演员口齿不清、几乎含在嘴里打转,就是那可怜的声音被嘈杂的背景淹没。
片中角色个性的演绎相对不错。马丁·沃斯特罗姆(Martin Wallström)饰演的塞巴斯蒂安很好,只不过有时候比较呆板,处理不好一些复杂内心戏。多多少少还是有意思的,但部分戏剧冲突的场面真的很烦人。麦琳·赫德罗(Mylaine Hedreul)饰演的米娅是真的棒,可谓全场最佳。
《自我》是一部娱乐迷人的影片,有点没那么能记得住而已,不过还是可以愉快地看一看啦。
点击下面“原文连接”直接观看《自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