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某个深夜,这样的命运会不会降在你我的头上。
文/苏炜
从一线城市开始,又一轮楼市限购大潮席卷全国。
各地政府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纷纷赶在深夜时分推出新政。有位成都姑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限购政策挡在了门外,忍不住蹲在房管局的大厅里痛哭失声,嘴里反复念叨:“成都,我要房子!”
这段视频被广泛传播后,引来最多的评论却不是同情,而是活该,理由大致是这个姑娘既舍不下老家的农村户口,又没有在成都缴满两年社保,而且为了省下两万元的税费,买下房子迟迟不过户,现在无非是想炒作一把。
只是一个舍不得一点点小利的普通人,也没有作奸犯科,她的眼泪就这么廉价吗?
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恐怕是所有城市居民的梦想。图/视觉中国
买或不买,都得亏钱
很多人都认为成都的限购令并不算严苛,已经很良心了。相对而言,成都的确很良心,因为其限购令发布在晚上七点,其他城市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才悄然发布限购新政。
这种已经签订合同、但还未及网签的交易被称为“在途单”。3月17日,北京率先发布新一轮限购政策:购买二套房门槛陡然提高,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提升至60%,非普通自住房更提高至80%。
身负在途单的人们顿时进退失据:毁约不但会损失上百万的定金,还要支付巨额赔偿金;继续履行合约,可能要多给一倍的首付,也是以百万计的。无论哪一种情况,到处凑钱买房的普通人都承受不起。
网友@天文洋自称就是那位成都姑娘:“我并不反对限购政策,但差最后一步网签,请给我们一个缓冲时间。”然而政令如山,她不太可能如愿,网络看客也只是报以嘲讽。已经在限购前买了房的人暗自庆幸,还没买房的人事不关己,而被限购政策砸中的人,只好自认倒霉了。
北京市民开具购房证明排队至凌晨。图/视觉中国
在《财新》的一篇名为《楼市新政下的买房人:进退两难何处为家》的报道里,几个北京家庭就被这道闸门砸中。其中有人刚刚卖掉旧房子,怀揣着改善居住条件的憧憬准备搬入新居;有人租住在自己刚刚卖掉的旧居,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首付比例突然大涨,让这些跨在中间的“在途单”家庭陷入了绝境。
可悲的是,在这些新闻报道下的评论大多和对于成都那个姑娘的评论相似。“还不乖乖回老家去库存?”“还是有钱人啊,没钱能换房吗?”“就该限制这些非刚需购房者。”
围观者要么大加嘲讽,要么冷眼旁观。尽管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件事落在自己头上,情状将同样惨烈。
网传某楼盘的墙体广告。
都是被时代车轮碾过的人
买房如上车,挤上车的人和站在车站的人,对于被车门夹住的人只是哂笑:“谁叫她不早上车,或者再等一会?”
网友们细致地排列出成都姑娘的“原罪”,惋惜而不无庆幸地感慨道:如果她狠狠心放弃农村户口,房子不就买到了吗?如果她咬咬牙多掏两万税,早点过户,房子不就买到了吗?如果她早早买够了两年社保,房子不就买到了吗?可惜她都没做到,那她歇斯底里地哭泣就不值得丝毫的同情。
中国城市中产都有一个温馨的安居梦。图/Unsplash
中国人要是能知道这么多“如果”,今天就不会看着房价扼腕叹息了。一个普通人,只是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争取一点自己的利益,而且是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小算计,为何惹来了这么多指摘?
过去老人们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都不容易。”每一个挣扎度日的人,对于他人的苦楚,即使没有一份理解式的同情,也不该怀揣优越大加嘲讽。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某个深夜,这样的命运会不会降临在你我的头上。
房子自古就是中国人生活的主题,但从未像最近十几年一样,压倒性地挤占了整个社会的话语空间。极度的理智,让中国人以房价为刻度,把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摆在天平上,精准地算计。
房子成了一种阶级的象征。图/Vladimir Kudinov
其实,为了房价,中国人丢掉的何止是同情,学会的何止是“理中客”?
新的限购政策规定,外地人如果和上海户籍居民结婚,最多可以家庭为单位购买两套房。根据新闻报道,一位上海的房产中介为了帮客户买房,已经结了四次婚,其中岁数最大的客户已经70多岁。
你看,围绕着房子和政策,多少人沉着冷静、出手精准,多少人孤注一掷、一击命中,多少人随机应变、瞒天过海,当然,也有人按兵不动、功亏一篑。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为了一套房子,为了与之相关的婚姻、户籍、入学,国人殚精竭虑,想尽了三十六计。
所有的荒诞和魔幻背后都藏着难以言说的苦涩。每个被时代车轮碾过的人,都像那个痛哭的姑娘一样,不该受到过分的责怪。
小新推荐
点击图片打开文章
说句人话吧,国足的希望真的在明天
古典范儿是抵抗粗俗的一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