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文化  ·  当“中女”看到“韩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朴槿惠与文在寅的朝韩时代(上)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8-12 20:26

正文

本文可以看作是我对《为了统一的祖国-朝韩蜜月期简史》一文的继续跟进,因此部分背景知识可能需要大家参阅该文进行认知。如因此影响大家对本文的阅读,殊为抱歉。这篇文章发表在本人的知乎专栏“一本正经说朝鲜”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


自韩国新政府就任以来,朝鲜半岛已经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未因韩国的政权交替而有所好转:以联合国安理会为首的对朝制裁进一步收紧,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受到愈发严重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朝鲜的实质性核导威慑已经逐步形成,7月连续两次试射成功的“火星-14”弹道导弹标志着朝鲜具备了理论上打击美国本土的实力。


在这一局面下,被外界媒体认为是“卢武铉路线代表者”的文在寅提出了怎样的半岛政策,获得了朝鲜怎样的反馈,而这些政策的背后,又反映出朝鲜半岛上正在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呢?



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让我们从2013年1月,朴槿惠接任总统时说起。



前篇:朴槿惠时代南北关系概况(2013.1-2017.5)


2013年1月,战胜了统合民主党(当时名)候选人文在寅后,新国家党(当时名)的总统候选人、前独裁者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接替李明博,成为了第18届韩国总统。作为带领韩国实现“汉江奇迹”经济快速成长的前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的当选,同其前任总统,同属新国家党的李明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李明博治下的韩国虽然经济上已无法实现“747远景”(经济年均增长7%、10年内人均收入翻番至4万美元、韩国跻身全球7大经济强国之列)的可能,但韩国总体的经济发展还是较快地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另一方面,出于朝鲜连续开展核导试验并引发军事热冲突的不满,韩国国内对左翼政府“从北”的对朝政策开始传出不满之声。


雪上加霜的是,两届民主党总统金大中、卢武铉相继于2009、2010年去世(卢武铉在2009年因亲信贪腐丑闻而跳崖自杀),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左翼民主党团在2012年大选中缺乏足够的力量挑战新国家党,也使得朴槿惠的当选顺理成章。


可以说,朴槿惠在当选总统之时,不仅其本人受到多数民意的支持,其所在政党本身也处于国会大党地位(2012年4月11日韩国第19届国会议员选举新国家党获得152席,维持国会第一大党地位),毫无掣肘的朴槿惠,在就任之后,便开始了充满其个人风格的对朝政策修订。



  |  朴槿惠政府基本对朝政策简析


同李明博不同,终朴槿惠整个任期,虽然朝韩依然处于紧张对峙状态,但朝韩双方的对峙烈度本身,却较李明博时代有所减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擦枪走火现象,类似2010年延坪岛炮击或者“天安”舰事件之类的事件极为罕见,这同朴槿惠所提出的“半岛信任进程”有着一定的联系。



所谓“半岛信任进程”,同李明博的“开放、无核、3000”类似,不仅仅是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提议,也是韩国政府开展对朝工作的政策基础。虽然同属一党,但与李明博政策中首先要求朝鲜对外开放不同,朴槿惠的“信任进程”工作重点首先在于“遏制”,即以强大的美韩同盟为基础,粉碎朝鲜的核导威慑和挑衅行为,在这一基础上,开放民间、人道主义等多领域对朝接触,实现朝韩的互信。


对朝强硬但不(主动)促朝变化,遏制朝鲜却又留下接触窗口、“半岛信任进程”似乎是李明博强硬路线同左翼政党“阳光政策”的混合体。然而,在2013年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看似“七拼八凑”的对朝路线,才是最符合当时韩国民意的。



   |  朴槿惠对朝政策基调的时代背景


不满于执行了10年的“阳光 政策”未带来朝韩关系的根本性改善,反而使朝鲜在这一时间终拥有了核武器和远程导弹技术,韩国国内民意在2013年已经较2000年初的对朝“一味友善”相比变得更加现实。金刚山枪击事件彻底打碎了普通韩国国民对朝的“粉红泡泡”式幻想,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力主张强力应对朝鲜挑衅的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


然而,李明博任期的对朝一味强硬政策,却令韩国国民体会到了天平另一端的恐怖:“天安”舰事件,韩国海军的反潜舰在训练中莫名其妙地爆炸沉没;延坪岛炮击事件,被认为“落后”的人民军前线炮兵第一轮炮火就敲中了韩军的自行火炮掩体。这一系列的剧烈冲突,让韩国国民意识到了朝韩全面热冲突的危害性。这种基于“对朝遏制”基调,兼顾“不发生剧烈冲突”的诉求,正是朴槿惠时期“半岛信任进程”政策的最直接民意基础。




   |  朴槿惠政策路线的效果与朝鲜的应对


如同我在《为了统一的祖国-朝韩蜜月期简史(下)》曾经说过的一样,朝鲜针对朴槿惠时期的对朝政策路线,一开始主要以观望为主加以应对。由于一开始并不清楚朴槿惠政府的政策底线究竟在哪里,朝鲜还曾在发生一系列变故时加以试探。


以2013年发生的“开城工业园区第一次关闭事件”为例,朝鲜在联合国通过2087、2094号决议制裁其核导行为的大背景下,以美韩2013年举行大规模军演为理由,突然关闭了朝韩合作的结晶——开城工业园区,停止朝方工人前往工业园工作。获悉这一情况的朴槿惠政府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态度加以应对:艰苦谈判后,双方最终于当年9月达成了恢复工业园区开放的协议,并约定今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关闭开城工业园区。


除此之外,朝鲜在2015年“地雷挑衅事件”中,也曾领教到韩方这一政策的坚韧程度:2015年8月10日晨,韩军两名士兵在非军事区本部哨所门口触雷受重伤,一人双腿截肢,一人单腿截肢。作为应对,韩国重新启动了三八线对南广播喊话,而朝鲜也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准战时状态”动员。随着情况的日渐恶化,朝韩最终于8月22日起在板门店进行谈判:


代表朝鲜一方的政治局常委、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次帅与劳动党中央统战部金养建部长同韩国总统府国家安保室室长金宽镇及统一部长官洪容杓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马拉松”谈判,最终以“朝鲜就地雷挑衅表示遗憾,解除‘准战时状态’,韩方则将停止对朝扩音喊话”为条件结束了事件。


可以说,在朴槿惠执政的前中期,普遍是韩国,而非朝鲜在朝韩交往中占据主动地位,同时未引起朝鲜的进一步过激反应,这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朴槿惠对朝路线的效能。



不过,朝鲜自然也不会因此束手就擒,在朝韩问题上任凭韩国摆布。作为应对,朝鲜除了通过“嘴炮”加以应对外,还以加强核导建设为契机,建立起对韩的军事和心态优势,并最终凭借这一变量从根本上影响了朴槿惠政府的政策走向和最终解局。



     朴槿惠政权的终结与对朝遏制政策的失效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失效和半岛局势的深刻化、复杂化,是随着其在“萨德”部署后开展“冒险性”行径而产生的。而其开展政策冒险的根本原因,则是由国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的支持率低迷。以下试做一基本梳理。


正如前文提到的,朴槿惠在当选总统初期,头戴“朴正熙接班人”的光环,国会内政党处于第一大党地位,施政阻力相当之小。然而朴槿惠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失分却从根本上逆转了这一“大好开局”:不论是“韩日”韩国政府在2014年发生的“岁月”号沉船事件中应对严重不力,作为总统的朴槿惠在事件发生后7小时内竟然毫无动作,其民意支持率由此越过“死亡交叉”(反对率超过支持率),失去了主流民意的支持。此后,朴槿惠政权又先后在韩日慰安妇协定、经济问题上先后失分,政权逐渐沦为国民的批判对象。


随着朝鲜于2016年、2017年密集开展核导试验(2016年2月“光明星”-4号卫星发射、2016年6月“火星-10”试射成功、2016年8月潜射导弹“北极星-1号”试射成功等)的成功,朝鲜的核武越发具备实际威慑性。作为其一贯政策的应对,朴槿惠先后采取强硬措施,宣布关闭开城工业园区并正式引入“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同时于2016年12月同日本签订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展现了同朝鲜核问题全面对决的态度。


然而,引入“萨德”的决定,却严重伤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彻底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均衡局势,中韩经济合作也因为引入“萨德”事件而受到了重大影响。这一切,又进一步恶化了韩国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名义,并最终反作用于朴槿惠政权的支持率上。



随着2016年底“亲信门”事件的发酵和曝光,朴槿惠长期以来国政运营受制于“江南大妈”的事实曝光于公众视线内。汹涌的民意一瞬间击垮了本已风雨飘摇的朴槿惠政权,朴槿惠本人也因为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影响而被国会停职、弹劾并最终受到起诉。截止今日,她依然身处首尔的牢房之中,接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审判。



   |  朴槿惠政权对朝政策简评和关注点


尽管最终落了个“一败涂地”的下场,但朴槿惠政权的对朝政策,或者说,对朝“施压”的政策,客观来看依然有值得圈点之处。该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遗产,也必将在后续的朝韩关系中产生深刻的影响。


1)朴槿惠对朝政策前中期对朝施压强硬,充分发挥韩国优势


朴槿惠政策的核心,就在于坚持韩美政权的“强大”和“稳定”塑造对朝的绝对强势地位,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对朝的有关工作。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朴槿惠执政的前中期,其正确地坚持了这一立场,通过强化韩美关系、拉近韩中关系、稳定韩日关系的策略,在朝鲜2013-2015年开展核导试验过程中成功形成了外部合力,对朝鲜的有关行为形成了一致的步调;


2)朴槿惠对朝政策中后期单方面倒向美日,反而导致政策失效


针对朝鲜核导问题,朴槿惠政权的前期政策是有利和有效的,然而在朝鲜继续强化开展核导研发、韩国国内执政危机爆发的背景之下,朴槿惠的对朝策略逐渐失去了之前的坚定性和灵活性,在核心安全问题上倒向美日阵营一方,通过部署“萨德”、签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和《韩日慰安妇协定》等方式选边站队,最终引发了域内大国——中俄的强烈不满,反而使得对朝策略和国际制裁合力难以为继。


这一问题的本质,依然是韩国在半岛问题中的实际地位。同朝鲜政策相对独立、自主性较强不同,韩国的对朝政策独立性相对偏弱,国家安全依然要依靠美国来保卫,对朝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存在顾及日美韩同盟而非仅为满足韩国国家利益的因素在内。这也是韩国在“萨德问题”中最终倒向美日一方的根本原因。



3)“萨德”问题作为朴槿惠政权对朝政策的遗产,将长远影响半岛局势


朴槿惠政权为应对朝核问题而引入的“萨德”系统,必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朝鲜半岛局势,这是因为,当前“萨德”问题已经难以通过单纯的“坚持部署”或“放弃部署”得以彻底解决:


如果韩国一意坚持部署“萨德系统”,在不考虑朴槿惠后任者党派背景的前提下,这一决定依然会引发韩国民意的重大分裂,更会引发域内大国——中俄对于其战略安全的担忧,并最终影响韩国本身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国已经在2016年成功通过“限韩令”让韩国领教到其当前的对华经济依存程度,任何一任韩国总统,现在都已不可能在无视中国态度的基础上坚持“萨德”的部署。


如果韩国因为中俄反对而放弃部署“萨德”系统,亦将引发韩国国内保守势力的强烈批判。更重要的是,“萨德”系统的实际使用者——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作为韩国目前的“保护者”,对这一决定更将做出难以预料的反馈。考虑到韩国当前依然处于韩美日同盟的大框架下,这一“跳脱”出美日的保护以获取中国满意的行为,可能性更加底下。


综上,朴槿惠的对朝政策,尽管受制于其执政后期的“一边倒”政策而最终失去对朝遏制,但其政策的不少细节之处,都反映了保守阵营的基本对朝态度。而随着朴槿惠的被弹劾卸任,韩国在2017年迎来了第三次政党轮替,“非常规”情况下胜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在寅,携带着他的执政班子,进入了青瓦台。下一回我们继续对文在寅进行解析。


另外,今天的第二条内容是我们的友号,IN朝鲜公众号举办的朝鲜国庆主题游的相关信息,感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