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1号
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60枚!这些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太空陨石纪念章发行!可佩戴! ·  2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又火了!蛇年纪念币钞节后开涨!还有一次预约机会! ·  2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1号

1号出海|香港电影的新「钱景」:融资2.0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传媒1号  · 公众号  ·  · 2025-01-17 22:08

正文



1号出海 · 第12篇


香港电影发展局近日推出了「电影制作融资计划2.0」,在原「电影制作融资计划(放宽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通过提升资金支持力度、改善资金流动性和降低投资者风险,为香港电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调整为香港电影产业带来了哪些新机遇?它又能为中国电影出海提供哪些启示?


香港电影发展局推出的「电影制作融资计划2.0」,意在应对疫情后市场复苏乏力的问题。根据新计划,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电影项目的最高资助金额从原来的900万港元增加至1000万港元,占批准制作预算的40%。此外,资金拨付比例也从拍摄启动时的50%提升至70%,旨在改善制作方的现金流。

自2020年推出「电影制作融资计划(放宽版)」以来,该项目共资助了23部香港电影,包括在东京电影节首映的《爸爸》和票房表现亮眼的《毒舌律师》。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本地电影的产量,也拓宽了类型片的可能性。然而,尽管部分作品表现优异,2024年香港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仍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下降约30%。

《爸爸》由香港男演员刘青云主演,改编自真实案件。图片来源:甲上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探索,香港电影融资政策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1. 政策扶持与风险分担

新计划通过增加资助金额和优化拨付比例,降低了中小成本项目的资金压力,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这种「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的模式,可为中国出海电影提供启发。 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政府牵头分担初期风险,能够帮助更多项目在海外试水,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2. 类型多样化与本地化叙事

香港本土电影制作不仅注重文化特色,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例如《毒舌律师》在法律题材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不仅获得本地观众认可,也展现了题材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电影可以借鉴这种策略,尝试更多元的题材创作,并以贴近本地市场的叙事方式拉近与海外观众的距离。

《毒舌律师》2023年票房收入达1280万美元,这部电影现在是香港票房历史上排名第二的电影。图片来源:安乐影片。

3. 国际电影节与市场推广的结合

香港电影通过参与东京电影节等国际活动,不仅扩大了影响力,还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契机。中国电影在出海过程中,也应重视国际电影节平台的利用,通过展映与获奖提升品牌价值,并结合社交媒体扩大传播范围。

香港「电影制作融资计划2.0」的成功与否尚需时间验证,但其在政策设计和市场操作上的经验,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路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电影能否从中吸取灵感,推动更多具备本地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作品走向世界?

译者|罗晓珺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deadline

原文作者|Liz Shackleton

原文发布日|2025.01.15/周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