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研制成功,正式发布!攻克五大关键技术→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发现 1 亿年前的萤火虫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珍惜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06 20:07

正文

珍惜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第一节 工作的注意力:研究


我的建议是,多读书,少看paper.

 

 

书是知识的树根。

 

 

读书是反人性的,极大消耗人的注意力。你看正经书的时候会感受到,集中精力看10页,尤其当里面的那些结论和个人的知识结构有落差时,会动用你大量脑力。和做交易比较类似,越是反人性的,越有盈利机会。读书越是感觉反人性,那些知识点就越容易被低估。所以把非本专业的书当闲书看,常常会获得穿越性的灵感。写书的人总是更负责任的,虽然他们掌握的内容在本个领域里面往往会显得比较基础,但那都是经过验证的根基。

 




再次推荐《Matrix Cookbook》,看了不白看,如果有收获,我也不贪你一个打赏,顶多就是以后我们共事的时候合作的更加奔放通畅。

 

 

论文是知识的树叶。

 

一个同学曾提出在神经网络中嵌入树形结构的设想,我颇不以为然。没几天就看到周志华老师的gcForest,再没几天,代码也都放出来了,虽然有些反弹的声音认为非BP模型有『原罪』。不懂的时候先不要否定。比如我所谓的读论文的品位,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出于个人意愿,不想看的话,何不成熟一点,交给时间呢?总有一天,Papers are leaves这句话会变成Paper comes, paper leaves. 施一公说,论文只能告诉你现在的前沿问题是什么。

 


好论文是利刃,切断没用的东西。

 

 

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多看刷分猛的人的写的文章,总是没错的。

 

试想,连刷分都刷不好的人,面对工业级别产品的要求,做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后劲?除非你做的东西在场景里Overkill了,否则,还是多看刷分吧。资源永远是有上限的,在这种资源底下你追求极致,才能在只有1%的资源时更加合理的使用资源,部署场景的算力可没有你的服务器好啊。

 

再者,有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研究了半天,提高了1%,突然发现别人一下提高了5%。那么是应该继续坚持自己的思路龟爬,还是及时醒悟,跟着别人更优秀的思路一起搞?既然很多工作就是标榜自己刷分猛的,那么用『刷分+可再现』两个标准快速鉴别哪些工作是被低估了,哪些工作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是很正常的。现在AI有些娱乐化的趋势,略过不表。

 


好的阅读习惯是剑法。

 

论文的首次发表时间和论文之间的dependency都是可以参考的资料。对于这点我是很懒的。

但最近培养起一种好习惯,比如怎么看机器学习论文呢?

 

 

绿笔标注思路灵感,感受一片生机盎然;

红笔标注损失函数,像鲜血淋漓的提示;

蓝笔标注模型结构,冷静感受模型细节;

棕笔标注数据处理,shitty works work.


第二节 工作的注意力:实践

 


我的实践水平是比较差劲的,只能用有限的代码力堪堪搞出一些小新闻。知行合一这事儿,得靠时间慢慢品了,可是人就这一辈子,所以为了分配越来越有限的精力,使用一个白板、记事本还是很有必要的。

 

想起一篇很扎实的论文,VOC2012现在榜单第四团队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的paper:

 

Wider Or Deeper?

 


在我实践的过程中,也一直有一个凶残的声音呼喊着:我到底是选择变成通才,还是变成专才?取舍这个问题,又容易,又难。容易的是随心而动,难的是不后悔。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选择了不一样的路。变成了不一样的零件。组成了这个世界。


第三节 休闲娱乐的注意力:Faster



包括一些不良嗜好在内的类投机行为都跟休闲娱乐很像。然而一旦它们开始消耗大量注意力,我就开始很警惕了,比如网易阴阳师。人民群众普遍评价,『太tm肝了』,意思就是,你要玩到爆肝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有的学生我看他获得成就、奖励的速度,那基本上是整天玩才能到达的速度。还有一些竞技类网游,主播们简直是用命来打,像上班一样玩。玩到一定程度就会疲劳,干不了其他事情,有的人二十出头就腰间盘突出了。

 



所以说不要用休闲来当打游戏的借口了,我说的休闲是什么也不想的那种休闲。

距离我上一次碰PC游戏是12个月之前。

距离我上一次碰手游是2个月之前。

 

虽然一直觉得打游戏就当休闲无可厚非,但是我决定把更宝贵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书目和闲书上,劳逸结合,非常有必要。


第四节 休闲娱乐的注意力:Smarter



当一些惯用技巧变成了习惯,我们就会smarter,比如钢琴10级的孩子出于身体反应自然的会弹出一段名曲,或者给创作的音乐加上和弦,变得smarter了。

 

放空瞎想、出门锻炼、旅游相比读闲书是蛮不错的休息方式,

 

尽管同样地,这些休闲娱乐也会占用某些注意力,比如玩玩单反,无人机,射箭等,有的需要一些技巧,而有的是只使用很少的专注力就能完成。

 

甚至空想一下手边有了1000万闲钱应该怎么分配也是很有意思的。分配注意力资源,分配深度学习模型对显存的占用,和分配1000万闲钱资源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你总有一个平衡点办法让你的幸福提升速度达到最快。这就变成了一个最优化问题。

 


根据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个人这辈子起码能在二三十件事情上变得天才,那还是不要浪费了好。不过要注意,有些事情,甚至大部分事情,是注定会被AI早早取代的。当然具体选择什么,也不要畏首畏尾嘛,放手去尝试。

 

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好呢?


写在最后


我不喜欢说『职业规划』。我被鄙视没有职业规划。被说不会Focus,但是我仍然可以活的很独特。没必要和别人一样。

 

很明确自己未来10年要什么的生活,其实最后跟一眼望的到头的日子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也曾经很努力的展望过未来,但是就像AlphaGo那样,其实算好未来50步都很耗算力了。

 

我喜欢说什么呢?


 

复盘。一年一复盘,会让自己骄傲。所以慢慢的我会3个月一复盘,整理做得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缺点是尤其明显的,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始终提醒自己,在这个时代,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当然如果钻研到一个细节里面去的时候,可以做到一个月一复盘甚至一周一复盘,小步快走,会有奇效。如同Learning rate降到最低的时候,要么怒提2% acc,要么直奔过拟合而去。

 

不拆解的宏大梦想,也就只是瞎吹牛逼而已。不过我冲进有加,还欠缺一个谦和的态度。就让时间来打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