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ADYMAX  ·  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 ·  昨天  
物道  ·  一日道|人生在禄 ·  2 天前  
物道  ·  初八 | 福纳八方,诸事皆发 ·  2 天前  
物道  ·  一日道|长寿之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当年的 90 后你们看不上,如今的 95 后高攀不起?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5-04 12:11

正文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90后都被称要步入“中年危机”了。

95后,一出生就和互联网相伴的人,

他们是群什么样的人---

浮躁、张扬还是你想不到的成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90年代初出生的人都直奔30岁,只能踩住点青春的小尾巴了。


95后,正值年轻气盛,刚刚步入社会。 他们玩直播、写公众号、说脱口秀,自己创业。被人冠上“个性”、“自由” “浮躁” 甚至是“成熟”的标签。


对比保守的70后,普遍迷茫的80后,快奔三的90后,这群出生就有互联网,跟着科技智能一块长大的95后们,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做什么? 我们和几位95后聊了聊。



“我一点都不95后,甚至都不90后”



池子,《吐槽大会》上说段子就炸翻现场、吸粉无数的95后脱口秀演员。

采访前,对他的印象还是个顶着一头卷长毛,很会说的95后小青年。



聊完天,发现他虽然带着“暴躁95后”的头衔,却有着老灵魂,还带了点老干部的习惯。


就连他自己也说: “我一点都不95后,甚至都不90后。” 他说自己干的事挺老的,不爱看剧,不看综艺也不追星。而且挺能自己拿主意。

从小,池子就兴趣广泛,小学喜欢轮滑、乒乓,中学练跆拳道、打篮球。后来高中又喜欢电音,学 DJ Skrillex 把头发剃了一边,另一边留长了绑起来。

池子的爸爸是搞艺术,画油画的,家里整体的观念都挺开放。想干什么,自己拿主意,家人都挺支持。

不过,他也干过一件连爸妈也觉得“离经叛道”的事,放弃上大学。



那时候亲戚挨个儿来劝他,他挨个解释,这个决定他想得很清楚。

池子高二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学是什么样的,再综合自己的个性,他觉得大学对自己的帮助不是特别大。

虽然舍弃了很多大学的美好,但他问自己:“如果我放弃这些,我会后悔吗?”不会,所以他很坚定。

虽然有些人觉得不读大学是个出格的决定,但在他眼里就跟明天晚上吃不吃饭一样平常。

“每个人的选择都一样才奇怪呢。”虽然主流是上大学,但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也不一定是最正确,最好的。

但他并不希望有人拿着他的例子宣扬不上大学的好处。这只是他个人的决定,他不骄傲,也不鼓励,更不后悔。

右:池子


高考后的两年,他把能在家做的事都做了。看书、看电影、听歌,还重新练起了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甚至为了熟悉字帖,他的微博、手机系统都换成了繁体字。

他还喜欢记日记,因为喜欢手写的东西的感觉,就连段子他也喜欢拿个本子,亲笔写下来。这能让他快速进入安静思考的状态。

池子从开始接触脱口秀到走红网络,才短短2年。连他自己都说,这条路走得挺顺的。顺心的爱好变成工作,还做得不错,这挺让人羡慕的。


但他不想做万人簇拥的大明星,他想做真实的自己, “我的底线就是不虚伪。” 也许,正是这份被难得保留的真实,成就了他在脱口秀里独特的魅力。

记得采访快结束时,我问了池子今后有什么打算。他直言自己是个没什么大计划的人,现在只想好好说脱口秀。

我被这份直爽逗笑了,在这也想借点池子的真实和狂气。就像他说的一样,去定义95后,几几后没什么意义。他不典型,也不特殊,更何况整个世代呢。

95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我说管他呢。



“不要说 95 后幼稚,这很古板”



“直播是青春饭,只能当兴趣、爱好,永远不可能成为事业。”95后直播博主南西说到。


南西爱跟粉丝分享日常,”一般是吃喝玩乐、体验伦敦风土人情,直播算是个消遣的工具吧。”



2015年,南西去英国上大学,周围很少中国人。她觉得很孤单,就玩直播找人聊天。


那时候直播刚起步,不太红火。但现在,“这一行来钱快,有些主播真的月入百万了。”南西说。


半年内,南西的粉丝有7万了, “大概是觉得我三观正,也就渐渐成为朋友了。”


除了有人陪伴,有时候还找到满足感。有个小姑娘私信她,“如果我能进到年级前20,你能关注我吗?”一个月后,小姑娘做到了。


“别看这是件小事,但是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在南西看来,学习是件非常酷的事情。


粉丝给南西做的扑克牌


南西的父母刚开始也挺反对,觉得她会陷进去,把学习丢一边。


有段时间她还退学了,不是因为直播。而是 她去参观了培养 Alexander McQueen 等众多知名设计师的圣马丁学院,觉得很震撼,就放弃了不喜欢的“国际商务”专业。


先跑去北京重考雅思,准备面试,期间她还有了轻微抑郁症。一方面学习压力有点大,另一方面直播掉粉了,刚好她很需要钱。


”退学是我的选择,所以超出的费用应该由我来承担。”南西不想问父母要钱,就跑去接广告、拍平面。


在做直播的南西


这时候“网红孵化计划”找上门了,尽管来钱快,她还是拒绝了。 我很不喜欢别人说我网红,这是骂人的话。我不想跟别人一样。”


南西同时也觉得,签约了就得放弃学业。她的口头禅,都很“老套”地跟内涵有关。


“人的格局和视野很重要,光有皮囊是不行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与其出一时的名,还不如提高自我。”


对于她的决定,她不 认为是鲁莽的。现在她考上伦敦艺术大学了。


不要说 95 后幼稚,这是很古板的思想。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这是很成熟的决定。“


现在, 南西已经很少直播了,“这个行业特别浮躁,很多小孩为此不去上课,因为说两句就能来钱。但我不这么想,学习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我精力也有限。”



“95后真的是三年一个代沟”



95 后真的是三年一个代沟吧” 陈昌说道。踩着 95 年的线出生,去年刚毕业工作的他称自己并不算是一个典型的 95 后。


随着那篇阅读量上百万并引发热议的 《非典型985毕业生大学简史》 成为朋友圈爆款文章,陈昌仿佛成了当下初入社会的95后群体的代言人。

文中他描写了自己刚从人大毕业的境况,被忽悠办理发店的会员卡、不懂租房押一付三的规则、从名校毕业还没找到理想工作的落差......


幽默的文笔配上流畅的表达,让这篇文章在短短几天内传遍了学生圈。


在此之前,他的个人公众号“昌记负食”已经在人大小有名气。开号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丢失校园卡的寻物启事,听起来如此平常的题材却在两天内阅读量破五万,成为人大的校园级文章。

对于这样的反响,他始料未及。“因为自己也在新媒体这行,常常听说阅读量十万+有多厉害,没想到自己随性写的文章,也能这么厉害。


校园生活、热点事件、许嵩汪苏泷等网络歌手、人人网李毅吧......这些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带有记忆点的题材,都曾出现在他的文章里。


几乎每次更新阅读量都是十万以上,但他还没有接广告,原因是觉得还没有写到最好的状态,在内容输出不稳定的情况下接广告有点不负责任。

昌记负食 ”公众号 Logo


作为95后群体之一,他眼中的这个集体更向往自由,更看重形而上的东西。喜欢抱团和跟风,比如攻占FB,也很熟悉互联网的一套玩法,很看重集体的存在感。

同时,他认为这种张扬的背后其实是孤独感。“95后是被移动互联网塑造三观的一代吧,传统的成长环境是大家放学后会一起玩耍,围着电视机一起看动画。


而现在大家很缺乏这种线下社交,有了智能产品之后,每个人会选择要自己要接触的信息,网络上的孤独感会更强烈”。

作为一个写作者,陈昌说现在网络上有太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东西,自己最看不惯带着优越感的人和带着优越感的评价,基于一个阶层以居高临下的睥睨姿态去讽刺和批判他人。

对于未来,现阶段刚步入职场的他还没有长远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充满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由而开放的心态。至于会不会成为男版咪蒙,他没有多想,觉得“什么都有可能吧,顺其自然”。


“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



萌C,本名李巍,被外人所熟知的身份是知名剧评人“萌萌的Crusher”,美剧公众号「What」创始人,同时,也是上海英语流利说公司内容运营总监。


严格来说,萌C不能算95后。这位94年出生的哈尔滨小伙子,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是国际政治。


2015年5月,他没有像其他毕业生一样,投简历找工作,反而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开公众号上。


萌C(右)与合伙人 齐晧


2015年5月20日,「What」发了第一篇推送,内容是萌C最爱的美剧《硅谷》。 12月,萌C与他的团队加入英语流利说。

现在,这位23岁的总监,手下管理着一支30人的团队,经营着拥有4200万用户的多条业务线。


这份光鲜的履历,得益于一段地下室“创业史”。


「What」团队成立于北京UME国际村的一间月租1200元的地下室里。一个沙发、一张桌子、一个投影、一台音响、一块白板、四把凳子、四个人。




帝都、雾霾、地下室、熬夜刷剧、码字、没收入,这段长达一年的生活经历,萌C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父母讲过。


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他从上大学开始就追求独立。


大一做卖场销售、开淘宝店卖衣服,大二做网站搞轻电商,大三打半职业《魔兽世界》,成立网游工作室,垄断服务器金币交易。


而大四最投入、最认真的自媒体创业,用萌C自己的话说,却是“人生第一份不赚钱的工作”,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向父母提出过任何经济支援。


近一万元的创业资金来自于此前的打工收入,而这期间,生活开销大部分都靠花呗解决。


花呗是支付宝上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在超过1亿的用户中,习惯移动支付和网购的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萌C就是花呗的“死忠粉”之一。“我没钱没工作,也不想办信用卡,能用它消费的地方就用它,方便还能累积信用”。


“钱压根不是省出来的,当下的消费永远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萌C的看法或许代表了大多数90后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


他用近千笔信用消费,给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提供“豪华”夜宵,用花呗分期购置了地下办公室的所有装置。


至今他还记得,用花呗分期购买的那张2000元实木办公桌,“对于文字创作者来说,一个好的办公桌绝对是能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的东西”。


就是在这张桌子上,萌C与他的团队不断码出十万+


现在的萌C,早上8点起床看书学习,10点到公司上班,晚上12点离开,没有周末,一年仅有10天假期。


每天总是有开不完的会、不断变化的产品研发和合作事项等着他。但对萌C现在的状态很满意,这种推背感让他感觉自己在野蛮成长。


他说“年轻就是要拥抱变化”,年轻的时候,有了一个想法,如果不折腾,到老的时候一定会后悔的。


他很喜欢《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台词: “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萌C,手下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甚至还有人从国外辍学回来。


他从他们身上看到年轻人的优点,即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每天都有新想法、怪点子,永远不按理出牌。


“地下室时代”的四位小伙伴


也看到他们的缺点——浮躁。萌C说他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心比天高,却不能踏踏实实死磕一件事儿。


而剖析自己的时候,他又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冷静,总是能在做决定的时候,进行冷静的计算,按他的话说,是个“精于算计的奸商”。


这份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得益于他从小的“爱折腾”。做销售、开网店、搞电商,踩过无数坑,也积累了丰富的“失败经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