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2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这本书能让你彻底搞懂中国政府运作体制~ ·  2 天前  
青云说说  ·  你我之所见,并非全世界。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孤独,是一个人最昂贵的自由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09-30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哲学家尼采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哲学著作、抒情诗、对友谊和孤独的看法等。文章还提到了尼采的疯狂和幸福,以及商务合作和读者、插图的相关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尼采的生平和思想介绍

包括他的学习经历、职业经历、哲学著作的特点,以及他对爱情、友谊和孤独的看法等。

关键观点2: 尼采的抒情诗特点

介绍了尼采的诗歌主题,如友谊和孤独,以及他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关键观点3: 尼采的疯狂和幸福

描述了尼采在人生旅途中的遭遇,包括他的疯狂和幸福的时刻。

关键观点4: 商务合作和读者、插图信息

提供了商务合作联系信息、读者介绍、插图购买信息和艺术赏析群的加入方式,以及周国平老师讲演录音频课程的相关信息。


正文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人们为何活得不安静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于勒肯,1900年8月25日死于魏玛。他是一个哲学家,但哲学从来不是他的职业。在波恩、莱比锡读大学时,他学的是古典语言学,对古希腊文献有精湛的研究。从二十五岁起,他应聘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了十年古典语言学教授。三十五岁时,因病辞去教职,从此辗转于南欧的山谷海滨,直到十年后精神病发作,被人从客寓地接回家乡。十年的漂泊生涯,正是他的精神创作最丰产的时期。他的大部分哲学著作,例如《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以及他的大部分优秀诗作,都是他浪迹四方的随感。与学院哲学家不同,他厌恶书斋生活,反对构造体系。他自己说,他宁愿在空旷的地方,在山谷和海滨,在脚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当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跃、攀登的时候,思想像风一样迎面扑来,他随手记到笔记本上。所以,他的哲学著作大多用格言和警句写成,充满譬喻和象征,把哲学和诗融成了一体。



(一)

爱情从来是诗歌的一根轴心,可是,在尼采的抒情诗里,几乎找不到爱情诗。他一生中只有一次为时五个月的不成功的恋爱,以及对李斯特的女儿、瓦格纳的夫人柯西玛的一种单相思。有人分析,《阿莉阿德尼的悲叹》一诗是他对柯西玛的爱的自供状,但这也只是后人的分析罢了。


尼采抒情诗的主旋律是友谊和孤独。他十四岁写的一个自传里说:“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我的地方。”又说:“有真正的朋友,这是崇高的、高贵的事情,神明赐与我们同舟共济奔赴目标的朋友,意味深长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寻求孤独,渴望友谊,表面上相矛盾,其实不然。一颗高贵的心灵既需要自我享受,又需要有人分享。


尼采把最美好的诗句献给友谊女神。在人生之旅的开始,友谊是“人生的绚丽朝霞”,在人生之旅的终结,友谊“又将成为我们灿烂的夕照”(《友谊颂》)。他还称友谊为他的“最高希望的第一线晨曦”,即使人生荒谬而可憎,有了友谊,他“愿再一次降生”(《致友谊》)。


可是,尼采在友谊方面的遭遇并不比在爱情方面更幸运。他青年时代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他的大学同学洛德,另一个是大音乐家瓦格纳。但仅仅几年,因为志趣的不同或思想的分歧,都疏远了,绝交了。他走上了萍踪无定、踽踽独行的旅途,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祖国,没有职业。也许没有人比他对孤独有更深的体味了,在他的书信中,充满对孤独的悲叹,他谈到“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要拥抱随便哪个人”,他诉说他的不可思议的孤单:“成年累月没有让人兴奋的事,没有一点人间气息,没有一丝一毫的爱……”然而他又讴歌孤独,给我们留下了诸如《漂泊者》、《秋》、《松和闪电》、《孤独》、《漂泊者和他的影子》、《最孤独者》这样的描写孤独的名篇。这个畸零人无家可归,他站在冬日荒凉的大地上:

像一缕青烟

把寒冷的天空寻求。

(《孤独》)

孤独的痛苦,在尼采笔下化作诗意的美:

此刻,白昼厌倦了白昼,

小溪又开始淙淙吟唱

把一切渴望抚慰,

天穹悬挂在黄金的蛛网里,

向每个疲倦者低语:“安息吧!”——

忧郁的心啊,你为何不肯安息,

是什么刺得你双脚流血地奔逃……

你究竟期待着什么?

(《最孤独者》)



在孤独中,尼采格外盼望友谊,盼望新的朋友。新的朋友终于来了,但这是他自己心造的朋友。他的孤独孕育出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

朋友查拉图斯特拉来了,这客人中的客人!

现在世界笑了,可怕的帷幕已扯去,

光明与黑暗举行了婚礼……

(《自高山上》)

从此以后,尼采把查拉图斯特拉当做他的知心的朋友和真正的安慰,这个形象日夜陪伴着他,使他写出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奇书,也使他写出了《酒神颂》这组狂诗。查拉图斯特拉也是《酒神颂》的主角。他不畏孤独,玩味孤独,自求充实:

十年以来——

没有一滴水降临我,

没有一丝沁人的风,没有一颗爱的露珠

——一片不雨之地……

我求我的智慧

在这干旱中不要变得吝啬:

自己满溢,自己降露,

自己做焦枯荒野上的雨!

(《最富者的贫穷》)



《酒神颂》是一曲孤独的颂歌。但是,这孤独者已经处在疯狂的边缘了。1889年1月,尼采的朋友奥维贝克来到都灵,把精神病发作的尼采接回家乡去。途中,这个疯子竟然唱起了他的即兴歌曲,他一生中所创作的最优美和谐的抒情诗,他的幸福的绝唱:

我伫立桥头,

不久前在褐色的夜里,

远处飘来歌声:

金色的雨滴

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

游艇,灯光,音乐——

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

我的心弦

被无形地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贡德尔船歌,

颤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我伫立桥头》)

正像在幻想中找到知心的朋友一样,他在疯狂中找到了宁静的幸福。



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