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8日)是记者节。希望众宝宝们能够祝愿毒药君节日快乐。
作为第四权力,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曾被称为“无冕之王”。然而,在金钱和权力的双重挤压下,一些记者要红包、收黑钱、搞新闻敲诈,被人讥为“妓者”。
今天,毒药君要与大家分享10部同记者相关的电影。
在这些电影中,你可以看到他们作为社会良心和知道分子,死磕探寻真相,用笔杆相机撬动现实;也可以看到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出卖良知,愚弄大众,甘当帮凶;还可以看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温馨浪漫、悲伤苦楚和无能为力。
[剧情简介:瑞士著名电视制片人C·弗雷历时两年,一路采访跟踪,忠实地记录下了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一张张视角独特、构图精美的珍贵影像讲述一次次战火纷飞中触目惊心的痛苦与伤痛。]
有句话叫“我是记者,我在现场”,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很多现场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詹姆斯·纳切威被誉为“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从事战地摄影工作开始,从波斯尼亚、卢旺达、阿富汗、萨尔瓦多,到库尔德斯坦、索马里、北爱尔兰、南非……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该片荣获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摄影师题材电影。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相机上,这样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纳切威观察、拍摄时构图思路,还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变化,仿佛身临其境。
纳切威之所以成为传奇,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勇敢,而是他始终没有摒弃理想和初心,一直在自我质问。
他说:“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成为战地记者为纳切威带来了荣誉,但他并没有认为理所当然,反而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作为一个摄影师最糟糕的感觉是我在从别人的苦难中受益。这个念头整日的围绕我,使我不得不每天面对。因为我知道一旦允许个人的野心取代真心的悲悯,我就出卖了我的灵魂。”
记得根据美国自由记者查德·博伊尔亲身经历改编的影片《萨尔瓦多》中,同样是战地记者,约翰·卡萨迪死在了枪下,他面对枪口一边虚言应付,又一边偷偷地按下了快门。
鲁迅笔下说的那种真的猛士,纳切威算一个。
[剧情简介:波士顿环球报专栏“聚焦”调查小组,在跟踪一桩雪藏已久的天主教牧师性侵孩子一案中,发现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事件,涉及到的受害者高达上百。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不仅仅是神职人员,不仅仅是波士顿,在全世界都在上演这种暴行。他们受到了官员的掣肘,教会内外势力的施压……]
这部电影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冷峻克制,没有刻意渲染,没有自我感动式的悲情,没有张口闭口强调什么新闻理想,没有主角光环,当然也没有猪队友,没有撕逼大戏,有的就是对记者生活和办公环境的真实还原,寻找证据,讨论分析,思考策略,解决难题。
对于新闻工作常见的问题,电影都有呈现。
比如,当你想继续跟进时,很多受害者选择隐忍,因为他们承担不起被曝光可能带来的伤害。
比如,费了一大顿力气调查出来的内容,虽然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无力感。
比如,担心其他同行抢了这个头条,介入之后反而把事情推向了难以挽回的深渊。
又比如,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伙伴们起了争执。
《聚焦》用震撼的题材,扎实的剧情,将故事表达得干净利落,用网友的话来说,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实至名归。它传达了新闻从业者应有的一个基本理念:不需要煽情,因为真相足够触目惊心。
[剧情简介:《太阳报》的知名记者瑞秋,经常在报纸的新闻版写篇专栏文章,她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因为她的一份报道被打破。瑞秋一下子由一个社会精英变成了身陷牢笼的阶下囚。她报道了什么?揭露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坚守底线、追问真相的成本有多大?对于记者来说可能是全部的身家性命,甚至远远不止。
瑞秋的遭遇并不是电影的凭空捏造,在现实中的确多有上演。
当对方把压力施加到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孩子时,你会不会动摇?
如果坚持真相的代价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你还要不要坚持?
瑞秋让毒药君想起了《毒家新闻》中的维罗妮卡,两位记者的命运是如此的相似,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关于正义和理想的赞歌。
《真相至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虽然有些虚构和肥皂剧桥段,但是在新闻记者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依然炫耀夺目。段子中说,一个人死了,最终来参加他葬礼的人数和他生前的事情关系不大,是由天气来决定的,但瑞秋的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这世界还有某种精神值得敬仰。
[剧情简介: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处于“赢得战争、丧失和平”的局势,这令美国人十分沮丧。1950年2月9日,威斯康星州初出茅芦的参议员麦卡锡宣布,他手上掌握了国会内部奸细的大批材料,并利用美国民众的恐惧发动了一场血腥的迫害。]
麦卡锡主义是什么?简而言之是对某一类群体进行污名化,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罗织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波及到了美国的文化、教育、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其影响深远。
作为哥伦比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爱德华和他的同事们,坚决不向麦卡锡主义妥协,秉持着自己的新闻理想,没有退缩,也绝不屈服,最终将无耻政客麦卡锡拉下了历史的舞台。
能够坚持公义,并且改变历史,或许是对新闻人最大的褒奖,爱德华和他的同事,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晚安,好运》根据美国新闻广播业先锋爱德华·莫罗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的片名就是来自于爱德华当年自掏腰包在《纽约时报》做广告揭露麦卡锡时用的标题。
该片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六项提名,通过黑白影像的魅力,用纪实的方式,再现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神韵,怀旧意蕴浓厚。
伍迪·艾伦的影片《独家新闻》告诉我们,对于记者来说,独家就是新闻的生命力,因为独家代表着吸引力,代表着收视率,代表着出刊量,代表着媒体的社会地位和商业价值。
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独家,为了引爆眼球,娱乐大众,无所不用其极,关于不良记者的新闻屡见不见。伟大的电影,没有对此视而不见。
[剧情简介:身无分文的记者丘克宣称自己有制造新闻的天才。这天,主编令丘克外出采访,丘克于路却意外遭遇一名小镇店主里奥被困山洞。丘克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最终营救现场俨然成为了游乐场,洞中的里奥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影片里的小记者丘克在得知店主里奥被困山洞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救人,不是报警,当然也不是自拍,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圈。
他想到的是这件事的新闻价值,于是联系了州长、工程队和医生,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大作。
随着围观群众的陆续赶来,为了维持新闻热度,丘克对里奥安排采取了极其费时的营救方式。
最终,在丘克还在与老上司讨价还价这新闻值多少钱的时候,洞中的里奥却已经奄奄一息,坚持不下去了。
请注意,这是一部65年前的影片,当年上映时还遭到了媒体和观众的口诛笔伐。美国《生活》杂志甚至叫嚣应该把导演比利·怀德驱逐出境。
为啥?
因为影片里的媒体是无良的,观众是愚昧的。比利·怀德不仅批判了媒体,也嘲讽了自以为富有同情心,实际上却不过是好奇心作祟,在参与一场自我感动把戏的观众。
影片获得了1952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正如导演卡梅伦•克罗所说,世界要经历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完全欣赏《倒扣的王牌》。时间证明了比利·怀德大大超越了时代的预见性,今天我们对不良媒体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而人们也习惯了在电视前哭成泪人,对现实中他人的痛苦却无动于衷。
[剧情简介:小混混路易斯在目睹了摄影记者的工作场面后,从中觅得了商机。他通过窃听警方无线电的方式,可以比一般媒体抢先一步达到犯罪现场进行拍摄,然后卖给晨间新闻的制片人。尝过几次甜头之后,事情终于愈发地不可收拾……]
《夜行者》的台湾译名为《独家腥闻》,顾名思义小伙伴们就明白了。要说制造独家,路易斯要比丘克狠多了。起初,他只是找一些普通的车祸或者火灾现场。
但是,渐渐的,这种小儿科的新闻已近不能满足路易斯和制片人的胃口了,他们需要更劲爆、更吸引眼球的新闻场面。
可是,事件场面的力度不够怎么办?路易斯最终没有按捺得住自己,为了给场面加码不惜“亲自动手”,从一名旁观者变成了一名施行罪恶的人。
该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在这部黑暗、尖刻的惊悚之作里面,充满了对社会经济和道德人性的批判,对广播媒体的嘲讽和反思也溢于言表,作为丹-吉尔罗伊的导演处女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剧情简介: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给电台打入电话,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主持人尹英华不以为然反而调侃对方,结果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冷静下来之后,觉得翻身的机会来了……]
摆在你面前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个新闻连线直播能够让你一雪前耻你会不会做?
如果对方是恐怖分子,一言不合就开炸呢?
《恐怖直播》中的尹英华和一群不良媒体人选择合作,当恐怖分子提出要钱的时候,电视台居然答应了,因为怕这条独家跑到别的台去。
他们都渴望着收视率爆表,升值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尹英华想着恢复原来的电视台主持人身份。
局长想着成为大佬。
结果就呵呵了,此片不宜过多剧透,总之全程高燃。
《恐怖直播》通过一个狭小的直播间却营造出了一个全民恐慌的大格局,堪称体现韩国电影制作水准的典范。该片在豆瓣250中排名135,足见其在影迷心目中的分量。
[剧情简介: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新闻媒体的炒作之下十分影响选情。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的布里恩,在紧要关头很快献出一条“妙计”,凭空捏造出了一场子虚乌有的“阿尔巴尼亚战争”。]
从1974年的影片《电视台风云》中,霍华德的愤怒成为了媒体人愚弄大众、谋取利益的工具;’到1994年的影片《天生杀人狂》中观众把疯狂杀人、疯狂相爱的夫妻二人组的故事当成了肥皂剧,青少年把他们当成了偶像;再到2011年《黑镜》第一季中《1500万》那个故事中,男主本来的愤怒最终化为愉悦观众的表演……
对于传媒在公众层面影响上的分析,基本上逃不出尼尔 · 波兹曼的那本《娱乐至死》。今天,电视基本没人看了,但道理却是一样的,只是发生了场景的转移。
适逢美国大选之际,推荐《摇尾狗》这部影片十分有必要。媒体掌握着宣传资源,娱乐大众和愚弄大众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让人们更加轻信、浮躁和肤浅。操纵舆论是媒体的拿手本事之一,虽然我们常说媒体和新闻人要客观、理性、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摇尾狗》中,布里恩炮制的那场战争,在好莱坞导演斯坦利·莫斯的协助下,配合得天衣无缝,公众们果然信以为真。
虽说要掩盖1个谎言就需要100个谎言,在电影中这场愚人秀很快就破绽百出不攻自破了,但现实中的真相往往无处探寻。
《摇尾狗》获得了1998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并荣获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7次提名。电影虽然是喜剧,但对照生活想想,还是挺可悲的。
其实,大部分的记者,不过是媒体民工,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调查记者常年漂泊在外,新闻记者死守在热点前线,哪怕是被人们广为诟病的娱乐记者也要暗自祈祷:明星们有啥事千万别周末见了。
对于记者来说,熬夜加班、饮食无律是家常便饭,他们有和你不一样的无奈和辛酸,也有和你一样的孤独和渴望。
[剧情简介:日本摄影记者芥川重返越南采访,遍地的生机令他心生欢喜,但当他无意间走进城市的另一隅结识当地女孩琴娘后,方知之前所见不过是官方特意为他这样的外国记者安排的粉饰太平的假像。 尽管他并无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能力,却仍是尽力给予帮助。]
身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你发现一切的美好都是被安排出来的假象,是你目睹一幕幕的悲剧却无能为力,你除了深深的自责以外什么都做不了。
但即便如此,真正的记者却不会自我放逐,片中林子祥扮演的记者一直没有放弃施与帮助。这让毒药君想起电影了《过客》中的英国记者洛克,换了个身份,却改变不了初心,也逃避不了宿命。
许鞍华的这部影片,充满写实意味,气氛苍凉阴郁,绝望得让人窒息,是香港新浪潮的经典力作,一举获得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美术指导四项大奖。
[剧情简介:欧洲某国的安妮公主到访罗马,国务烦身,但她又厌倦繁文缛节。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来到民间欣赏夜景,巧遇报社记者乔。乔在无意中发现了公主的真实身份,决定炮制一个独家新闻……]
媒体民工的日常其实也同搬砖无异,同样生活在底层,在枯燥乏味的码字生活中,也渴望浪漫的邂逅。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者穷得叮当响,连房租都付不起,《罗马假日》中的记者乔就是这么一位。
如果能遇上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哪怕只有一天,也足以怀念一生,但多数人只能幻想,没有乔那么幸运,莫名其妙地捡到了一个公主。
起初,他发现这个姑娘是安妮公主时还想搞个大新闻,顺便把房租给赚了。
但愉快的经历和情感的涟漪最终让他收回了这个念头。
这场“艳遇”成为了乔和公主两个人一生难忘的秘密,这一天,既是公主的假日,也是乔的假日。
《罗马假日》拍摄于1953年,早在1934年有一部《一夜风流》讲述的也是穷记者的浪漫故事。区别在于,《一夜风流》的女主是个富家女,演员也没有那么精致的脸蛋,电影不是那么商业化、偶像化,但结局却让人欣慰: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在阶层固化,人们以品味、文化、消费能力来彼此圈定,不再相信有跨阶层爱情的今天,看起来更让人唏嘘。
事实上,别说什么浪漫的爱情,对于很多记者来说,能有个舒心的假期都很难,能像《白日梦想家》中的杂志社员工一样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已是奢侈了。
算了,说多了都是泪,关于记者传媒的优秀电影不胜枚举,篇幅所限这次就不向各位小伙伴们推荐了,除了接下来的这部。
为啥要说这部片?
第一,媒体人的多重面相这里都有。天使?魔鬼?凡人?《导火新闻线》讲的就是两家媒体间为了点击率抢新闻的故事,既有无视良知的不择手段,也有对新闻道德的不懈坚持,更有媒体人在理想和饭碗之间的苦苦挣扎。
第二,这是吴孟达生平第一部作主演的影片。多年来,吴孟达一直甘当绿叶,只有1991年在《天若有情》中饰演的太保中获得了一次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
而这一次,达叔很有可能问鼎影帝!看看各界的呼声。
第三,这片根据2015年的超级港剧改编。港剧改编电影的案例很多,虽然《导火新闻线》没有《使徒行者》和《冲上云霄》那么大的名气,但它是2015年度的年度口碑收视双料冠军。
电影版仍然由电视剧原班人马拍摄,达叔饰演一个痛失爱女的父亲,而当年强暴他女儿的凶徒却因为“一罪不可二审”的法例逍遥法外。在万般悲痛之下,为了寻求公正,他带着炸弹,闯入电视台……
有媒体称,“不知有多久,没有对一套港产片,有那么殷切的期待。”
此前,很多消息称《导火新闻线》会于10月28日在大陆上映,然而并没有。现在豆瓣上面显示的上映时间是2017年1月,但愿,这一次是真的。
十 月 热 门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 明星写的书,我只瞧得上这30本 ✦
✦ 不敢相信,70%以上影帝演过三级片 ✦
✦ 中国十大美女制片人真的顶起了半边天 ✦
✦ 她演过70部电影,35部裸露,35部疯癫 ✦
✦ 没有那么浓的肉腥味,却好于98%的情色片 ✦
精 选 文 章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全球最脏的10部电影,不是啪啪啪✦
✦独家策划:中国影人最喜爱的百部电影✦
✦被一句话深深打动,所以迷上这50部电影✦
✦好莱坞编剧教父为中国电影挑出16致命缺陷✦
毒 药 专 访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常书欣 | 方励 | 刘洪涛
诸葛小花 | 周铁东 | 非行 | 张昭 | 张恩超
郑志昊 | 柴鸡蛋 | 幕斯 | 苏晓 | 韩志杰 | 五百
甘薇 | 侯鸿亮 | 张语芯 | 戴莹 | 白一骢 | 梁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