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分化了! ·  2 天前  
独角兽早知道  ·  海辰储能考虑在香港进行IPO,计划募资约5亿 ... ·  4 天前  
我是腾腾爸  ·  加仓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不吹不黑,2017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2-24 21:18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超声波(ID:chaotmt)


2016年两个事件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成为大众热议关键词。


一个是AlphaGo掀起的两次波澜:第一次4:1战胜当今围棋最强者李世石,第二次是化名Master在围棋对战软件中以60战全胜各大围棋高手。可以说,AlphaGo团灭了整个围棋界,震惊了人类世界。


另一个是《西部世界》(West world)。戏中讲述的是人类构造了以机器人为背景的游戏乐园,在游戏乐园里人类可以为所欲为。当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之后,设计师、玩家与机器人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灾难。


霍金、比尔·盖茨、马斯克等众多科学界和互联网领袖,都曾表达对人工智能未来失控的忧虑。事实上,人工智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关于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学术内容,研究范畴和实际应用产品非常多,完全讲透估计得要写一本书。


这两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频繁布局人工智能,收购相关企业。国内的BAT中,百度公开宣布ALL IN 人工智能,阿里和腾讯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方面不断加重投入。其它如语音识别、智能翻译、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企业也在围绕人工智能开发产品。


当许多公司开始以人工智能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时候,实际应用的产品好像并不多,我们难免因此而困惑,他们口中的AI究竟是营销需求,还是真实的产品?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确是被我们低估了。以下,我们从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硬件产品,这两个领域讲讲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一、大数据+人工智能


场景一:


BAT这种大型企业常用的模式:构建应用场景,收集用户习惯大数据,然后通过云计算进行逻辑推理,机器学习之后再优化场景,推送给用户。这就是人工智能的闭合循环。


大数据从两个纬度收集用户数据,一个是足够庞大的用户数量,另一个是用户足够持续的使用时长。


无论是百度搜索、阿里电商、腾讯的QQ和微信,还是GPS导航、汽车出行、O2O的旅游和美食、甚至是你身上的穿戴设备,通过构建各种应用场景,企业都可以获得用户的相关数据。越是刚需的产品,数据基数就越大,准确性就越强。


场景二:


在《王者荣耀》游戏中,我们不妨设想: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知道你习惯使用的英雄,然后匹配其他习惯使用不同英雄的玩家与你搭档。


同时为了保持平衡,会安排实力相当的对手给你。


当然,如果你取得连胜,会安排更厉害的对手,由此让你有购买符文冲动。


场景三:


大数据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腾讯通过收集你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做求职网站,结果可能会秒杀所有求职网站。


二、人工智能硬件产品


1、智能家居产品


所有“语音识别+互联网+软硬件产品”,将成为这一类人工智能产品的标配。无论是个人电脑、手机、还是智能家居产品。


比如,谷歌的Google Home,亚马逊的Amazon Echo。这类产品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基础上,增加了音箱和无线路由器功能。它们将与手机竞争智能家居的核心地位。


通过以上的无线路由器,可以连接你家里的所有智能设备,诸如智能门锁、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


其它几家拥有自己人工智能的,微软、苹果也必然会推出智能家居的产品。因此智能家居战场在2017会涌现许多有创意的新产品。


2、无人飞机


大疆无人机的出现,将无人机从玩具飞机、航模飞机,加上航拍系统,成为具备商业和军事功能的产品。


未来无人机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商业用途,个人玩家也可以应用于旅游出行的航拍、甚至旅游直播平台。


3、无人汽车


特斯拉推出了SAE L2的自动驾驶汽车Model S,这个级别的系统能够搞掂大部分的行使操作,包括自动转动、制动、加速等。但用户必须随时留心并对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去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Model S在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了一辆重型卡车,不幸的车主当场死亡,这起事故成为特斯拉累计2亿900万千米的行程之后的首例致死事故。


2017年,将是智能汽车进入初级阶段的关键一年。国内的百度和阿里都有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可惜,它们更多是停留在“概念车”。反而是乐视在2017CES大会上,发布的新品电动车FF91,据说将于2018年交车。


4、手机


手机的人工智能,除了我们熟悉的苹果手机智能助手siri,国内手机品牌也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端AI。


比如华为荣耀去年年底发布的荣耀Magic,就内置了“Magic Live”人工智能系统,将智能用到了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比如其中一个功能是:当你与朋友聊天,问到“你在哪”或者“你那天气怎样”时,荣耀Magic智能识别聊天内容,定位出你的位置或者天气信息,并且显示在你的输入法候选词首位上。


随着手机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今年的国内手机厂商将会在系统上花费更多的研发精力,优化系统,让手机更“懂”消费者,以此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5、机器人


去年12月,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的报告。报告预计未来十年里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的比例将从现在的9%上升到47%,接近一半。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有效率。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甚至认为,如果机器人将大范围取代人类工作岗位,那它们至少应为此买单。因此盖茨建议政府向企业为雇用机器人员工而征税。


工业机器人和企业服务型机器人是当前的主流产品,而C端的个人陪伴、家庭服务、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也将有望在可预期的未来迎来增长。


因此,当无数企业都在疯狂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时候,谁又能真正引领这个行业快速称霸呢?


笔者认为:能落地的是NB,不能落地的是SB。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孙继海 | 陈彤 | 汪丛青 | 刘作虎 | 冯大辉 | 吴甘沙 | 邱浩 | 毛大庆 | 张维迎 |  胡彦斌 | 盛希泰 | 阎焱 | 李丰 | 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