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客汇官网:tikehui.com
撰文 | 徐婧欣
核心提示:2016 年是云计算火热发展的一年,而在 2017 年还会持续这样的势头,那么云计算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哪些呢?
在过去的十年来,云计算技术的进步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六十年,2016 年云计算技术发展同样迅速。
在 2016 年即将结束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里对公司影响最大的云计算趋势。
2016 年,很多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关注,最主要的是以下几项,其中很多会在 2017 年继续其发展势头,再次刷新我们对计算技术的看法。
1、 大型公有云的诞生
公有云的诞生为各种规模的公司都带来了便利和成本效益,很多企业都利用公有云来控制技术成本。
根据 CIO.com,「有些 CIO 原本选择架构私有云,但是发现私有云既费时,成本又高后,所以才会转而选择公有云了。」
使用范围最广的公有云服务商 AWS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Capital One 等公司最近都将其私有云基础架构转移到了 AWS 等大型公有云供应商,这样做也可以提升云的扩展性,受成本限制,这在公司内部是很难实现的。
根据 RightScale,规模达 1000 人的公司的企业级云策略:
3% 没有相关计划,10% 只采用公有云,5% 只采用私有云,82% 同时采用多种云计算模式。
14% 采用多种私有云,13% 采用多种公有云,55% 采用混合云。
根据 RightScale,大型云正在迅速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目前,规模达 1000 人的员工中,有 82% 正在使用多种云解决方案。
而这些实体中正在使用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占 55%,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比例,表明混合云计算趋势在未来还会继续这样的发展势头。
Gartner 在 2013 年末预测,直至 2017 年,超半数的企业级业务将会在混合云端进行。
现在的结果证明,这项预测非常准确。
Gartner 的副总裁、云分析师 Thomas Bittman 在 2013 年的报告中写道,「虚拟化降低了资金花费,标准化和自动化减少了运营成本。
下一步是添加使用量度(usage metrics)、自助式和自动化工具,这需要加大技术上的投入,但并不会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下一步举措的首要驱动因素应该是业务的敏捷性。」
Gartner 的最新报告进行了更加大胆的预测:「2020 年,企业『禁云』的策略将与『禁网』一样稀奇。
近几年来,一些采取保守的『禁云』立场的大型供应商都开始采用『云优先』甚至是『只基于云』的策略。」
当前,大部分供应商的技术创新都以云为中心,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本地部署技术进行改良。
Gartner 的研究副总裁 Jeffrey Mann 说,「实际上很多公司虽然有禁云策略,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使用云计算我们坚信禁云策略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云计算将日益成为软件部署时的默认选择,用于应对不同公有云或私有云的定制软件也是如此。」
简而言之,云将会成为一个新标准,很多公司都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一高成本效益的新兴技术。
那些还未跟上潮流的公司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处于通往现代化的激烈竞争之中。
2017 年甚至是以后,任何规模的公司都会处于这样的潮流之中。
2、 云支出是主要的 IT 支出
Gartner 也曾预测过,2016 年云计算将会成为「首要 IT 支出」。
IDC 图表(见下图)显示了 2013 年以来云支出每年的真实增长数据。
2013 年至 2017 年,云计算支出的增长超过了 600 亿美元,PaaS、SaaS 和 IaaS 等云计算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更高成本效益、也更为安全的解决方案,正在共同重塑软件、网络和计算产业。
大型云引领了潮流,混合云网络在使用和基础架构应用领域也正在奋起直追。
Forbes 预测,至 2018 年,微软等行业领导者将从混合云网络、产品和相关服务中获得 30% 的收入。
同时,预计服务和硬件的销售额也会飞涨,从现在的 380 亿美元增加到 2026 年的 1730 亿美元。
很多公司都在向现代化和混合化的方向发展,也在努力提高基础架构的效率,所有云计算趋势中,最明显的就是 IT 支出将会更加集中于云解决方案。
2015-2016 年公有云硬件及基础架构软件的 SaaS 和 PaaS 比例以及公有云 IaaS 硬件和基础架构软件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那些为公司提供端对端解决方案的混合云供应商。这些云技术趋势和解决方案中,有一些列入了我们的文章:《4 种小型企业的 IT 解决方案和 2017 年技术预测》。
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的公司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代云技术了?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使用云产品,或许就要错失提高效率、加强合作、提升员工责任感、提升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机会了。
T客汇:企业级研究型媒体
网站:tikehui.com
❶ 43个 To B 深度报告
❷ 1048个 To B 创始人
❸ 208 家 To B 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