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讲六道轮回。不要说我们凡人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就连天也没有。最高的天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以人间数字讲,是八万大劫。天文数!但再大的数也有到时。到了,还是要死,还是要堕落,这个不是究竟。所以六道里头,常、乐、我、净通通没有。
1679.8
万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
3.3596
亿
年,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这个是见了性的人才有,没有见性的人没有三身四德。这里最重要的意思是生佛不二——佛与众生,皆是此性。在迷曰生,故有六道;大觉曰佛,故具足净德;性一故曰不二,迷觉业牵殊途。
那么,“圣”与“凡”有何不同?觉悟了就是圣,迷了就叫凡。佛尊敬众生,
因佛知道跟众生没有任何差别。而众生却常常瞧不起佛,这是为何?众生根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却自以为懂得很多。众生贡高我慢,认为自己贡献高就容易自负,自大,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因此,我们平时对人要尊敬,人家对己不尊敬是应该的,因不明了事实真相。而对人不敬,就是对己不敬,就是对诸佛菩萨不敬。
佛是普度者,是导航员、指路灯。形象一点就是我们的老师。因此,佛道即师道。为何佛法没有距离?就是因为佛法也是自己性德变现之物,即自己。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的佛。学圣学贤,无所谓过早过晚,太老太少之别,但能一念觉悟,众生即佛。因此,“苦”从何来?众生的苦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都是自己无知,在那里执著。所以佛法讲解脱,就是把自己的界限给解脱。佛教的寺庙就是按照上述的思想进行设置的。
通常寺院的总体布局,正殿是大雄宝殿。寺院通常又叫“伽蓝”。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平面布局逐渐模式化,通常座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保持一定合理的距离,修建若干殿堂,形成“伽蓝七堂制”:山门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配殿。杭州的灵隐寺就是一个标准的“伽蓝七堂制”。从寺院的这一整个结构来看,都是在强调“未来”。无论是观自在菩萨,还是阿弥陀佛都是在强调“未来”。因此,佛理是积极的,它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因而,正殿为大雄宝殿,就是在强调我们只有做好当下,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法堂亦称讲堂,是高僧大德们讲演佛法的地方,也是寺院重大佛事活动的地方,如方丈升座、传戒期间设戒坛等;藏经楼相当于资料室、图书馆,寺院的藏经楼一般都用来存放佛经;而最后的配殿通常是配套的附属设施,包括寺院的食堂和宿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