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亡论”也不远了。
日前,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其2023年出生率再创历史新低,仅75.8万。减去当年159万的死亡人口,其总人口数锐减83.2万。
为了让民众生孩子,从政府到企业,日本上下可谓是绞尽脑汁。包括且不限于给新婚夫妇发高额补贴,设置免费的幼儿园、托儿所,即使是夫妻离婚了,孩子的抚养费都可以由政府垫付。
科研机构也是大力研发各类男性养护型产品,如去年来在国内京东等线上平台走红的“御力维”,其最早被用于泵活男性源能,助力“提精优育”。
可尽管如此,日本人口负增长状态仍未发生改变,近8年以来更是愈演愈烈。
按照日本现有人口推算,不到100年,日本就将走向消亡
。
值得讨论的是,在谈论日本“少子化”这个问题时,大众的目光通常聚焦在泡沫经济破灭、失去的三十年等经济因素。传递出的观念是,“没钱了,人们不想生”。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似乎都无足轻重。
可事实上,比“不想生”更严重的是,很多的日本男人已经“不能生”了
。
早在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发布的一份医学报告显示,日本男性群体中患有“不育症”的人越来越多,这类人的“小蝌蚪”数量只有正常人的10%。当时,不少医学专家就曾建议,年轻男子早日多“冻精”,以备不时之需。
不得不说,这一建议十分具有前瞻性。如今的日本男性群体中,“无精”现象愈发严重。具体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去年6月,日本国内首家精子银行独协医科大学宣告关闭,理由是供需严重失衡。在过去3年里,其获取到的合格精子样本仅有2000份。这个数字根本无法负担运营成本,即使是享受国家补贴也难以正常运转。
其它的几个公立精子存储机构也面临着相似的财务困境,甚至有机构自爆,近10年没有精子可提供。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精子银行,也针对日本大幅上调价格,甚至设立了“日本人专用窗口”。
情况之严峻,称得上是举世瞩目了。连世界首富马斯克都曾公开发表意见:“
如果再不改变,日本将不复存在
。”
不想生,主要靠政府想办法;而解决不能生,主要靠日本发达的生物健康产业
。纵观近年来日方政策,不难发现其对生物医药产业投入大幅提高,从财政、税收等各方面予以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立国”成为一大口号。
戏剧化的是,这一男性危机催生出的庞大产业链,也伴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蔓延走向国际市场。如在我国,日产男性养护型口服剂“御力维”受到数十万高净值用户青睐,仅去年一年通过京东等线上平台就出货近10万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御力维”主要通过泰国人参、精氨酸等复合配方靶向细胞“发电机”
线粒体,从底层提升“阳之力”,
实现精子数、质双量提升
。
谁曾想,这一日本生物科技新贵Bioagen携手百年制药厂美吉野研发的,用于提升生育率的“秘密武器”,到我国却成了不少国内高收入男性进行日常功能养护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