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众软件  ·  群晖发布 Office Suite ... ·  昨天  
APPSO  ·  国补 3999 元起,最便宜的 AI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19]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嗯背单词 终身会员限免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和官网一样,DeepSeek 官方推荐部署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语言的暴力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4-07 22:5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中的两件事情,一是童年时期因掉入厕所的拖鞋引发的母亲的责骂,二是成年后作为父亲角色对于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的理解和自我反思。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童年时期的回忆和母亲的责骂

作者对童年时期遇到的一次尴尬事件进行了描述,并提到母亲的强烈反应和责骂,对自己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

关键观点2: 成年后的反思和理解

作者以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对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反思和理解,认为即使批评孩子也要注意情绪控制,避免语言暴力。

关键观点3: 理解和接受父母的不易

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理解和接受,认为母亲有自己的苦楚和压力,同时提醒自己作为父母要更加注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正文

文/大伟

当我还是大约10岁左右孩子时候,一个夏天的午后,我母亲手里纳着鞋底,跟几个邻居,坐在我们家门口聊天。我当时刚午休睡起来,想上厕所,虽然家门口就有厕所,但碍于门口人太多,总觉得不好意思,便舍近求远去了较远处另一邻居家。

这家邻居的厕所是那种旱厕,但是做了粪水收集那种,厕所建的比较高,厕所上有一道斜坡,我迷迷糊糊地上完厕所,正准备起身离开时,不小心将一只拖鞋掉落在厕所那滑坡上,我本想伸手捡起来,但待我俯身那一瞬间,那双拖鞋仿佛跟我开玩笑似得,嗖的一下子滑到厕所下边,掉进厕所的粪水池子里了。

我顿时傻眼了,一时急的团团转,但终究因为年小,没能想出个好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回到家门口,跟我母亲把情况讲了。

我母亲正在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跟邻居们正有说有笑,在听过我说之后,却突然变脸,脸色不仅变得难看,出口更是责骂。我原本以为只是件小事,但被她那样怒骂之后,变得心里非常紧张,也顾不上邻居婶婶们的眼光,神经兮兮地跟在我母亲后边,直到看到她将我那只拖鞋从污水池里打捞出来。

我至今都不明白,我母亲当时为什么会突然发那么大火?我想那不过是一只拖鞋而已,塑料的,即便是沾上粪水,用水冲洗后仍然还跟之前一样没有区别,但显然那次,当着邻居婶婶们的面,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另一件事,就是我父亲过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我回到老家,一大早祭拜过我父亲之后,便跟我母亲打了个招呼,说出去一趟便回来。实际上,我是去亲戚家,我的初衷很简单,父亲在的时候,有他在,村里的事情我用不着操心,但现在他去世了,我必须担当起来,跟村里的亲戚继续搞好关系,我们家在村里是个大家族,本就人多,加上我认为自己在外地,平日里本就很少有机会回老家,于是在亲戚家便多待了会,直到中午时分,我才回家。

一进家门,就看到我母亲正弯着腰在门前扫地,我母亲这人比较爱干净,经常在家里或打扫,或做些其它事情,反正就是很少见她闲着时候。

原本低头平静扫地的母亲,看到我回来,忽然不知道怎么,发起大火起来,开始还只是批评,责怪我一大早出门,什么也不管,到现在中午吃饭才回来,后来说着说着便更激动,开始用我们当地的方言骂起我来,骂的很是难听,我有些委屈,又有些气不过,跟她辩白了几句,惹的她火上浇油,怒气更大,骂声更烈,我一看这情形,索性也生气回屋去了。

今天我讲了这两件事,并不是要记恨我母亲。事实上,我跟母亲的关系非常好,绝大多数时候,我也很能理解她,可能在生活上我对她的照顾会有所不周,但在精神方面,我母亲自己也承认,许多时候我这个儿子算是她的“知己”了。

多年前这两件事,我已经快忘记了,然而,坦白说,它们当时曾经带给我的伤害却是很深的,很刺痛又令我非常失望的那种感觉。我现在无意于指责我的母亲,我从没跟她提起过这两件对我心理伤害很大的事情,反而,人到中年,愈发能理解母亲当时的苦楚,也许当时她也是面临生活的压力,一只小小的拖鞋虽然微不足道,但很可能就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后者,我更是能理解,一辈子习惯了依靠父亲的母亲,在忽然没了父亲这个宽大肩膀,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目标,变得茫然,心中的焦虑、苦闷、彷徨。在外人面前不好发作,只好在自己儿子跟前发泄一番,好释放出内心的苦。

这些我都能理解,我也从没因为那些就对母亲产生过半点怨恨,我像这天下绝大多数做儿子的一样,认为自己的母亲这辈子过的很不容易,很期待和希望她后半辈子会过的更幸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赞同我母亲的一些做法。我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常常因此而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一些烦恼,便随意将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绝不是我们的出气筒。做错事情,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我一般都是尽量平静下来跟他们讲,批评一下,孩子只要知道自己错了,下次注意改正就可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