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找工作的时候常常求职信投出去就杳无音信,所以最近对每一封简历,无论是否过关,我都会给对方写一个反馈:哪些是优势、哪些是要注意的。
而昨天,一位旅居美国8年的同事告诉我,我的这种做法可能不够职业,因为在国外,一般面试官都不会给求职者具体拒绝的理由。
确实,有过招聘经验的同学就知道,大多数公司是通过邮件来告知最终结果的。如果你通过了,Congratulations!如果你没通过,一般也只是会告诉你暂时与岗位不匹配,已经放入人才库期待未来有机会再共事。
通常,他们都不会直接告诉你被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但其实在面试系统里,详细记录着每一个面试官对你的看法,以及最终没有录取你的理由。
在下面这篇同事给我的 Quora 的问答中,正好聊到了这个问题,我帮大家简单摘取了其中描述的面试官不应该给拒绝理由的原因。
第一,对公司来说,他们招聘的核心诉求就是高效地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在这个基础上,帮助落选的候选人进步并不是他们的义务。
当我看10封简历的时候,我可以针对每一个同学给出具体一到两点改进建议。但当我开始看第100封时,无疑这就变成了巨大
的
时间成本。
第二,告知拒绝的理由可能导致法律和道德上的风险。事实上,有很多拒绝候选人的理由并不那么冠冕堂皇:可能是因为你大龄未婚,可能是因为你超过了35岁,也有可能仅仅因为你是男人或女人。
这些原因通常都不适合告诉求职者,一旦让求职者觉得自己被公司歧视了,在国外可能就直接引发了一场诉讼。在国内法制还没这么完善,但一不小心上了微博,也是一条严重的黑公关。
第三,面试者给出的建议不一定对,可能引发候选人的反感。前段时间某技术大佬面试阿里的反馈被人泄漏到网上,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是应聘者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还是面试官好为人师?这都很难说。如果我告诉你应该这样这样,回头去了腾讯又因此被拒绝,是不是要怪我呢?更别提如果你已经是业内的专业人士,我给的建议又不准确,岂不是会被耻笑。
综上几个原因,一般正规公司的面试官都不会给应聘者拒绝的反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