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太爷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太爷

二十多岁不肯学习,到了三十,想学习了,却已经没时间了

高太爷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4-12 15: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来自我的好友Lachel。 Lachel 是广告人,互联网经理人,现为某科技公司创始人&CEO。高强度的乙方和创业公司打拼经历,使他拥有丰富的管理和实战经验。他在知乎有8万关注,23万赞,是知乎年度优秀课程主讲人。同时,他还是LinkedIn、36氪和插坐学院的特约作者,写过多篇被转载近千次的热门文章。如果你对职场和管理感兴趣,想提高分析和思维能力,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以下为全文:





知乎最近有个问题特别热门:


如何看待「二十岁看上的衣服,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三十,不嫌贵了,却已经不适合了。」?


朋友把这个问题发给我,问我怎么看。

我说:不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媒体的风向悄然变了。


以前还是「有哪些性价比高的包包」「有哪些平价又优质的牌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不肯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下来,剩下来的只是悔恨和悲伤」……


这么说来,感觉自己过的人生都挺失败的嘛。


反正我二十来岁的时候,肯定是不舍得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东西的。


这就是消费主义的特点。它企图传达给你这么一种思想: 你与你所向往的阶层之间,差的只是标签。只要你给自己打上「标签」,就能挤进你所憧憬的圈子。


怎么打标签呢?相比起任何方式,消费是最简单的方式。它不需要你付出努力,不需要你花费大量时间,不需要你不断地突破自己,只需要信用卡一刷就行了。


它所给予你的, 是一种「我终于过上想要的生活了」的错觉。


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月薪5000的时候,花1万5买一件衣服,穿出去,别人同样不会觉得你有多么优秀,他们只会问:你这件衣服好高仿啊,哪里买的?


有句话说得很好: 「同一双鞋子,月薪一万的人随手就买下了,而月薪两千的人挣扎了很久也买下了。但就算是穿着同样的鞋子,他们之间的差距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圈子,需要你挤破头才能够得到,那它一定不适合你。


适合你的是什么呢?是你无需刻意去做些什么,只要正常地展示自己,它就会自动来吸纳你。


简而言之,一个圈子的门票,永远不会是任何外在的东西——手机,衣服,汽车,豪宅,名流,高档场所,这些都是果,不是因——而是内在的东西,也就是你的价值。


只要你能够为这个圈子提供价值,当他们需要你,你就会获得圈子的接纳。


如何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强调的,进行自我增值。


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没钱,没人脉,没渠道,但最不缺和最有效的资源,就是时间。 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时间的价值。


年轻时候的自己,为了省一点钱,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做一些事。比如,为了省下饭钱自己做饭;为了节省日用品的钱,跑到很远的地方购物;为了省几十块,会在淘宝上到处比价。诸如此类。


现在才发现,当初省下的那一点钱,是多么微不足道。而花费的时间,又是多么奢侈。


投资也是一样。很多年轻的朋友节衣缩食,用来买各种理财产品,我从来不鼓励这样做。很简单,算一笔账就行了:月薪几千的你,能省下多少钱?这些钱积攒起来,能产生多少收益?为了获得这些收益,你需要花费多少心思和精力?这些成本如果用在别的地方,会有怎样的回报?


那么,年轻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增值呢?



1. 买书


不得不说,在如今的国内,书籍,真是最良心、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了。不信你看,从2000年到现在,物价涨了多少,书价又涨了多少?


大学的时候,每月捉襟见肘,不舍得买书,于是绞尽脑汁在网上找电子书。很多时候,找一本书要花几天时间,下下来之后往往质量也不甚好,看得特别辛苦。


现在,每个月花在买书上面的,起码有上千块。我的手机里,装着多看阅读、豆瓣阅读、微信读书,每天都会在上面淘,看到合适的就立刻买下来。为什么装这么多?因为总有一些书只在某个平台有,所以索性都留着。


我一直觉得,在买书上面,无论花多少钱都不算奢侈。很多时候,你无须深入了解,只需有一些触动,便能够在你的知识体系中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触类旁通。这就非常值得了。


当然,买了书,重要的是要看。我读书不会追求「读了多少本」,也不会追求一定要读完某一本书,而是寻求「有价值的信息」。哪些能够触动我,能够被纳入我的知识体系的,就是有用的。哪怕只有几页,买下来也无妨。


如果说年轻时有哪些事情做了是一定不会错的,那就是读书。实在不知道做什么,就读书吧。哪怕只是开拓视野,也是正向的输入。



2. 付费内容和专家咨询


这是被很多人诟病的形式,但我一直觉得,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很多人说,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免费的(或者说廉价的)知识,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为什么要付费听别人忽悠?


但是,他们没有说的是,筛选信息也是需要成本的。如何在大量的信息海洋之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成本其实是相当高昂的。


进一步说,每个人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有些东西需要深入钻研,有些东西能用即可,有些东西了解一下大概就行。在这种情况下,全部依靠「看书」去进行学习,是没有必要的。


我想知道出席活动穿什么,有必要阅读时尚史吗?我家里需要装修,有必要阅读建筑史、室内设计教材和色彩学吗?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我需要的是「定制」和「效率」。


假如说,针对一个领域,我读20本书,花600块钱,除去重复和案例、论证的部分,获得的有价值的内容是这么多,现在,有一位我信任的意见领袖,只需要60块,可以帮我总结这20本书里面有针对性和价值的内容,我为什么不买?


这方面的内容,最好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疑惑,寻求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不要想着「可能有用」「也许有用」—— 它们往往就意味着永远不会用。


筛选信息这件事,就让专业的人去做吧。 花一点钱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只要能「快速地」了解到一个领域的框架,解答实践中的疑惑,就是有价值的。



3. 生产力设备和应用


刚毕业的时候,我是用手机看电子书。后来因为屏幕小,为了方便,买了Kindle。再后来,需要看大量PDF影印版和文献,又买了iPad。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买一堆设备只用来看书,很浪费。但对我来说,只要能够为阅读提供便利,这些开支简直是不值一提。


工作上也是一样的。


很多人日常开支并不节俭,却不舍得在大件商品上花钱,比如电脑 —— 但其实,这完全是舍本逐末了。最应该投入大量资金的,就是提高工作和产出效率的东西:电脑,办公桌,椅子,APP,甚至包括书房,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等。


其他的消费都是消费,但这些消费属于投资:它们是会为你的时间增值的。


一个能够最大化减少打扰,杜绝一切外来干扰,让你最大化工作效率,能够真正「沉浸」在工作状态之中的环境,是最值得花钱去投资的。


这里的「工作」,并不单单指公司的事务。学习,创作,一切与自我提升和产出相关的东西,都可以算。



4. 活动和社群


我在《不知道想做什么事情,怎么办?》一文中就说过:实现自我提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一个人的圈子、视野,能够接触到的平台,都是有限的。如果困在这个圈子里,你会慢慢发现,随着你的能力提高,你接触到的事情都开始变得简单,你接触到的人,层次都有点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了。


你要做的,就是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触更多的人。


这意味着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人际交往练习,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信息渠道,以及,由内而外的开放而积极的心态。


你需要加入的,是那些比现状稍高、但又能够得着的圈子,去从中找到标杆,向他模仿、学习,并寻求能够建立联系、展示价值的机会。


很多时候,这就是你跳出现在圈子的一个契机。



THE END


福利:如果你想在成长的路上快人一步,Lachel为你准备了一份个人提升大礼包。汇集关于学习、职场和思维方式的干货精华,关注公众号「L先生说」,回复「礼包」,免费获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