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八卦历史课
不那么严肃的历史小课堂~ 公众号:历史千问(xhszgws00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2025年度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资助项目申报公告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从秦朝到清朝 各朝代机构官制示意图 ​​ ·  3 天前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八卦历史课

北府兵最后一个名将,写出三十六计,却被当成“司马懿”害死了

八卦历史课  · 简书  · 历史  · 2018-02-05 16:31

正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公元436年,也是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这一年,威名赫赫的北府军最后一个名将被杀于建康城廷尉府中。 檀道济,这个据说总结出了三十六计的将军,临死前还为历史贡献了两个成语:目光如炬和自毁长城。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南史·檀道济传》)

北魏上下听说檀道济死讯,弹冠相庆,奔走呼告,“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从此便有了饮马长江之心。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大举南犯,进抵瓜步。宋文帝登上石头城仓皇北望,不禁悲呼:“若道济在,岂至此”!

然而,檀道济就是在宋文帝授意下被杀的,而北府兵这支劲旅也是在宋文帝一朝落下了历史帷幕。

檀道济是刘裕代晋建宋的佐命十四功臣之一,北府兵后期的代表人物。 在刘裕北伐时,檀道济和王镇恶为先锋,先复洛阳,后入长安,当年也曾“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称帝后不到两年就病死了,遗诏“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共同辅佐宋少帝刘义符。然而刘义符秉性顽劣,完全一副小孩心性,怎么看都难堪大任。于是,不到一年,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顾命大臣就谋废少帝,迎立文帝刘义隆为帝。

在这场政变旋涡中,檀道济是被召入朝后,才得知谋废之事的。 然后他就只是表面上反对了几声,便十分见机地参与其中了,并且还担任了带兵“入守朝堂”的重要角色。 因此,文帝才得以顺利登基。朝堂安静,只有文帝的二哥刘义真被先废后杀,无辜受害。

宋文帝刘义隆

政变成功后,四个顾命大臣开始分配权力。很简单,徐羡之、傅亮守朝堂,谢晦守荆扬,檀道济守广陵,四人内外相济,以为“可得持久”。

徐羡之,傅亮谋自全之计,晦居上流,而檀道济镇广陵,各有强兵,以制持朝廷;羡之,亮于中秉权,可得持久。(《南史·列传第五》)

然而,宋文帝又岂是无能之辈。他深知檀道济和其他三人不同,于是便“抚而使之”。先利用四人矛盾在朝廷清缴了徐羡之、傅亮的势力,然后出兵征讨谢晦。 他的安排是,先让心腹到彦之为先锋,然后檀道济随后,自己则亲率六军压阵 。结果,到彦之战败,檀道济赶到后,毫不留情一举荡平了谢晖叛乱。

按说,檀道济有佐命和平叛这样的大功,文帝应对他信任有加才对。但实际上,文帝却对他却十分忌惮。其中原因, 恐怕是因为檀道济率领下的北府兵,实力太强了。

早在公元422年,北府兵就已经被武帝刘裕一分为二。一半被朝廷亲王掌控,镇守在京口;檀道济只领到了半支军队,治所在广陵。

430年,第一次元嘉北伐,文帝心腹到彦之在前线战败,檀道济临危受命,北上救援,竟率全军而返,一时间声威大震。当时,“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安 知非司马仲达也 ”,于是就有人将他比作是前朝夺权篡魏的司马懿了。

司马懿曾发动高平陵之变,为子孙建立晋朝打下根基

更要命的是,宋文帝还经常身体不好,大有当年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的模样。公元435年,文帝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彭城王刘义康(前分去一半北府兵的亲王)在朝,怕文帝死后檀道济难制,以鲜卑扣边为由召他入朝,欲先杀之,永除后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