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末,一位科技创业者火了。
2025
年初,这位创业者再度爆火。
近日,中国科技行业因一位
85
后年轻人现身《新闻联播》,彻底爆了。他以
AI
初创公司深度求索(
DeepSeek
)创始人的身份罕见参加了一场国家超高规格座谈会,并现场发言。
他发言的照片,迅速流传于各类社交平台。所有人都想听听,他分享了哪些可能改变全球科技未来趋势的深度见解。这位年轻人,就是把开源模型做到全球第一,性价比超越估值
1570
亿美元独角兽
OpenAI
的浙大天才,梁文锋。他和
DeepSeek
曾一夜轰动美国硅谷、震惊全球。而梁文锋及团队开发的大模型“
DeepSeek-V3
”则被海外称作,“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梁文锋与
DeepSeek
的故事还要从
2024
年末发生的两件大事说起。
第一件事,轰动硅谷、震惊全球。
2024
年
12
月,一家名叫
DeepSeek
的杭州初创公司经过技术迭代与升级,发布了全新一代大模型,“
DeepSeek-V3
”。由于这款大模型太过好用,在
AI
发烧友圈子传播后,传到了海外社交平台、技术论坛,引发了海外网友的连连称赞。
有海外网友直接拿“
DeepSeek-V3
”和
OpenAI
发布的“
GPT-4o
”进行比较,结论是,“两款产品不相上下”。
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硅谷的技术大牛坐不住了,他们觉得,“网友描述太过夸张”。于是,纷纷把“
DeepSeek-V3
”拿来使用,挑点毛病。挑来挑去,差点“跪了”。
结果,技术大牛挑了不少“
GPT-4o
”的毛病。
这件事,在硅谷传播,成了美国科技圈的热门讨论议题。有几位硅谷
AI
技术扛把子,开了个分析会。研究“这个新模型是怎么做到的?”会上一些专家头大了,分析半天,给出结论,“很强,但投入成本肯定会超过
OpenAI
”。
紧接着,美国媒体打了硅谷的脸。据报道,“
DeepSeek-V3
”来自一家名叫
DeepSeek
的中国初创公司。
令人惊讶的是,
DeepSeek-V3
的投入研发费用,只花了
558
万美元。“难以想象,一款性能比肩
GPT-4o
的大模型,训练成本不到
GPT-4o
的
1/20
,硅谷却还在自以为是。”
看到报道,硅谷心态炸了,科技地震。有人感到羞愧,有人给出了客观声音。
OpenAI
早期成员安德烈·卡帕西说,“
DeepSeek-V3
的出现,意味着,今后也许不需要大型
GPU
集群来训练前沿的大语言模型了。”
Scale AI
华裔
CEO
亚历山大·王感叹,“
DeepSeek-V3
更强”。
让硅谷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训练成本极低的“
DeepSeek-V3
”只用了
2048
张
H100
的
GPU
集群,且用时仅
53
天。
一位美国
AI
行业研究员称,“同等水平下,哪怕是全球
AI
第一梯队的头部公司,至少也要用到
1.6
万张以上的
GPU
进行训练,真的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一位推特网友表示,
“美国科技故步自封,殊不知勤劳的中国跑到了前面。”
伴随各种惊讶之声,“
DeepSeek-V3
”在大模型发烧友的推动下火遍全球,被认为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美国
CNBC
电视台如此评价硅谷科技地震,“一种新模式,让整个山谷都嗡嗡作响。”
全球炸锅了,
DeepSeek
却在国内保持低调。
过去一两年,
AI
是全球最宠溺风口,没有之一。众多细分赛道中,大模型热度靠前,是大厂、资本投入规模最大赛道。国内,大厂对大模型表现出了极度偏爱,开创了“大模型盛世”。
早期大模型的参与者就有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网易等巨无霸。其中,百度开发了“文心一言”,华为有“盘古”,腾讯弄“混元”,阿里巴巴打造“通义千问”,京东上线“言犀”。不光自己干,素有“中国三大产业资本
CVC
”之称的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相继投了一批大模型,间接折腾出牵动一二级市场、概念满天飞的“百模大战”。
“百模大战”释放了“无穷大”的市场增量空间,资本、高校、创业者、科学家密集参与。
大模型赛道继续分化,拆出多个分支,包括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垂直大模型
3
大应用分类,每个大分类有小分类。根据百度文库一份报告显示,国内大模型数量超
200
个,覆盖芯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数字产业、金融等
50
多个领域。
拼杀到
2024
年,资本聚集、表现出众的
5
只独角兽分别是:智谱
AI
、月之暗面(
Kimi
)、百川智能、
MiniMax
、零一万物。
试想,在这么“卷”的大模型赛道,想要出名也不容易。
反观
DeepSeek
,在竞争激烈的赛道,十分冷静。第二件事,才让
DeepSeek
渐渐浮出水面。
第二件事便是,网传雷军天价招人。
就在“
DeepSeek-V3
”轰动硅谷不久,
“顶流科技网红”小米创始人雷军出手了,要做小米大模型。
雷军出手非同凡响,“年薪千万元,挖角
95
后
AI
天才少女”话题引爆热搜。雷军想挖的人,叫罗福莉,她硕士毕业于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专业,是
AI
行业的天才少女。不过,后来罗福莉向媒体说,“还在考虑”。
媒体“疯狂抢流”,挖出了罗福莉曾跳槽
DeepSeek
,参与研发了大模型“
DeepSeek-V2
”。一个员工都有这么大的魅力,
DeepSeek
创始人得有多强?就这样,浙大天才,藏不住了。
他的想法很“超前”、行事低调神秘。
他的资料多半靠媒体“拼图”得来。有媒体说他
1985
年出生在广东五线城市,还是有媒体说他
1985
年出生在广东三线城市。
他在
17
岁考上浙大前的经历,仿佛空白,到现在没有一家媒体能说清楚,更查不到证实过的公开资料。
2002
年,梁文锋考入浙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在一个大模型闻所未闻的年代,“自学成才”的梁文锋就已是一位“建模达人”。
别的同学是研究主流就业方向,他只关注前沿科技。
使得其在学校里“不太合群”。
2007
年,本科毕业的梁文锋考入浙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主修机器视觉研究。
读了一年,他就把书本知识琢磨透了,带领同学校外实践。
“不太合群”的梁文锋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点燃了心中的热情。
他自己组建了一个
AI
实践团队,要把市场里的数据、知识研究透彻“理论结合实践”。
有传言说,梁文锋带着同学跑各个行业交流时,得到了大疆创始人汪滔的邀请,“他欣赏,有实干精神的年轻人。”
互联网风靡全球的阶段,梁文锋就坚定的相信,“
AI
会改变世界”。
他的“超前”意识,不合群,连番交流中,有人嘲笑他“看科幻片看多了,
AI
会改变世界?太离谱了。”
2010
年,梁文锋交出了一篇题为《基于低成本
PTZ
摄像机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
毕业后,
他在科技行业找不到理想工作,决定拉着志同道合的校友创业。千万别以为,他马上干大模型了,梁文锋冷静的出奇,知道时机不成熟,先琢磨挣出第一桶金。
这里有个小插曲,梁文锋除了是“建模达人”,也是学生中为数不多的“股神”,炒股赚过一笔财富。
有了“炒股”积累,梁文锋把
AI
知识与全自动量化交易融合,创立了雅克比投资。
2015
年,中证
500
股指期货上市,中国量化私募进入
2.0
时代。量化基金拥有了量化工具,梁文锋抓住机遇成立幻方科技,闯入阳光私募大军。后成立幻方量化,正式走上了量化交易之路。
2016
年,幻方量化推出第一个大模型,用
GPU
计算交易仓位,年底管理基金规模约
10
亿元。
这亦是梁文锋创业的独特之处,“
AI
是个需要重金投入、烧钱未必能烧成功的赛道。梁文锋的想法是,用知识切入吸金领域,别人不支持,就自己做资本,再投向未来事业。”
这种在科技行业“自给自足”的创业创新能力,哪怕放到今天也很少见。
“不求他人,不靠资本,就自己干,有钱了给新事业融资。”
2023
年,财富积累雄厚的梁文锋,在杭州投资创立了深度求索,品牌
DeepSeek
。这也合理的解释了
DeepSeek
于“大模型盛世”、“百模大战”,在未有任何“顶流”资本加持,仍坚强的活下来,创投圈难以捕捉
DeepSeek
研发成长轨迹的原因。
“实现了自给自足式创业”。
打破了科技创业者长久以来,“拿不到融资就很难走下去或资本倒逼过早商业化导致研发投入降低的底层逻辑。”他不愧是天才中的奇才,一夜轰动硅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创立
DeepSeek
,是梁文锋圆梦
AI
的开始。
他想建设“一个效率奇高、由众多前所未有的设计组合生成的超级工程。”
他要把中国人自己的
AI
、大模型做到全球第一,辐射全球。
梁文锋带领
DeepSeek
团队的第一阶段是,“降本增效”。
“以最低的算力、最少的训练时间,重构全球大模型生态。”
听上去挺疯狂,
OpenAI
号称“全球最牛大模型公司”也没做到,“
DeepSeek-V3
”做到了。据了解,
DeepSeek
搞出来一个新模式,达到了“降本增效”。
所以,“美国科技创新大本营”硅谷害怕了。
根据
Chatbot Arena
最新数据显示,“
DeepSeek-V3
”是全球性价比最高的大模型,开源模型品类排名全球第一,复杂问题、代码领域表现排名全球前三。更牛的一个突破是,“
GPU
需求变小”。
什么意思?前文提到全球
AI
第一梯队的头部公司训练大模型至少要用到
1.6
万张以上
GPU
训练,换句话说,对
GPU
是愈发依赖。
这也被视为全球大模型的发展障碍,要看
GPU
的脸色。“训练离不开
GPU
”。“
DeepSeek-V3
”牛在哪呢?
用
2048
张
GPU
完成了
1.6
万张
GPU
干得事,一旦需求降低,
GPU
与大模型的主导关系会逐渐反转,对全球
AI
会是“惊天动地”的变革,减弱
GPU
厂商的话语权。
全球大模型,没有公司做到这一步,
DeepSeek
走出的一小步,对未来
AI
格局影响深远。当然,在波诡云谲的全球
AI
变局中,
DeepSeek
要做的事情会有很多。梁文锋创业的一大优势是,“自给自足”,他和团队能腾出更多时间专注研发、锤炼技术,推动中国科技主导世界。
最近,梁文锋又火了。
他参加了一场国家超高规格座谈会,并现场发言,科技行业沸腾了。
虽然,梁文锋的创业之旅有过“不被认同”、“嘲笑”。但他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发力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踏破荆棘,勇往直前。
送上一句梁文锋接受媒体报道时的精彩回答,“中国的
AI
不可能永远跟随,需要有人站到技术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