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总会想和孩子一起去大自然,爬爬山,抓抓鱼,识识花。然而让我烦恼的是,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中年大叔,却对花草树木完全无感,除了荷花、菊花、竹子、柳树这一类几乎人人都不会认错的之外,其他花大都叫不出名字。
很多年前带着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小乐去爬山,都有一种恐惧感,就怕她问:“爸爸,这是什么呀?”我只能含糊其辞:“嗯……大概……可能……好像是……”但心里总是忐忑,可又不能不带她出门。最喜欢是回老家,我就潇洒地说:“去问爷爷吧。”只是平时多数是在杭州,每次碰到这烦恼就想要是有个APP拍个照,随时随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花就好了。“好在”小乐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书虫,愿意宅在家里不出门,倒也省却了我的烦恼。
写公众号的时候花花草草又给我带来了新的烦恼。每次选择配图我都尽量选择有使用版权的图片,或者从朋友圈获得朋友授权的照片,很多图片和照片也都是自然世界。像小乐在
不二英语写作计划
中有一项是背诵王尔德的诗,诗人总是从自然感触而发,像小乐朗诵的
《
玫瑰和芸香
》
。
我就在pixabay 上搜索“ Rose” 得到了这一张图,并选择它做了题图。发完之后我又犯嘀咕,这真是Rose 吗?谁能帮我确认下可好?
from @zsoravecz via pixabay
在我们的100天行动群中,
亲子大自然笔记
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项行动,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描绘所看到的自然世界。但同样存在的困惑是:越来越发现在丰富多样的大自然里,我们是多么的无知,经常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而语塞词穷。
Eric 妈妈在“D20之自然笔记”中写到:
马上又要到栀子花开的季节了。去年这个时节买的2盆栀子花一直放在玄关处,叶子四季常绿,今天竟然发现冒出了花骨朵,再过几天,又会闻到清新,甜甜的栀子花香了。顺便研究了一下一直分不清,含笑和栀子花的不同。下午Eric和哥哥去小河边玩,带回来2株可爱的绿色刺球状植物,说:我准备做今天的自然笔记,虽然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就是很喜欢它的形状,就叫它们大刺球和小刺球吧。我想如果有一种App,拍个植物照片,就可以搜索到相对应的资料该多方便。
是呀,“
如果有一个APP,拍个植物照片,就可以搜索到相对应的资料该多方便
”,那该多好?
紧接着群中朋友回复:“下载
形色(赏花识花)APP
就可以。”
真的?
Eric 妈妈下载后的第一个周末去植物园踏花,给我们带来了真实体验。
那真是喜出望外的一天。原来一切可以变得如此简单。在拍完照等待扫描结果的几秒钟里,我和孩子一样的迫切期待着。
之后在每次行动中,我们更多地利用形色,鉴别的结果后还会很诗意的出现一段诗词,正好读给孩子听。一次在公园里我和孩子对着花花草草念念有词,引来旁人羡慕的眼光。
而即使依然没和小乐走到户外的我,也下载了形色。因为我需要识别我的公众号配图啊!还记得上一张我选择的玫瑰吗?万没想到,识别的答案它……它……它居然是月季,并赋诗一首。
有“形色”最大的便利就是“实时播报”。我想我们的家长朋友一定对亲子自然笔记100天行动有了更强的信心?让我们仍旧来看Eric 妈妈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