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云述院史丨陈国强教授:应改革开放而生的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20-11-02 19:13

正文

栉风沐雨,耕耘不辍,春华秋实,薪火相传。陈国强教授是参与筹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班子成员之一,曾任管理学院副院长(第一任期),始终以关心青年、鼓励后学,克勤克俭、厚德泽人为己任,从未止息。


陈国强教授(以下简称陈教授)虽已处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温和慈祥。得知本次交流,他当天穿起了平时极少穿的西装,一见面便与我们逐一握手,温暖有力。说起如何走上管理这条路,如何参与筹建管理学院,陈教授说:“这是时代的选择,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趋势,给了中大这个机遇,而团结一致的中大人,也用魄力、胆识和勇气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而他只是顺应了那个时代的召唤。”

建院:志之所趋,团结把握大局

1955年陈教授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型国营工厂工作。文革以后,百废待兴,为了恢复经济系,当时的黄焕秋老校长希望能把在各地企业和政府部门任职的“老中大人”调回来。“看到了当时我的母校中大的困难,学校领导、老师同学都希望我回来,这亲情的呼唤,十分感动了我。我的兴趣也在学校工作上,所以很快就回到了母校。” 陈教授如是说,有些哽咽。

而管理学院之所以能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山大学率先建立的第一个学院,一个不经国家拨款成立的学院,陈教授认为,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这一大趋势的推动,而要把握住这个大趋势,关键要有大志,敢于创他人之先,矗立在时代潮流前头,做到思想上的真正解放,团结一致,志之所趋,才能把握住大局。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十分需要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1981年中山大学在经济系开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1983年成立管理学系,1984年开始正式筹建管理学院。在筹建过程中,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资金、人才、物资等样样匮乏,多方努力,也有幸得到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先生捐资2000万港元,成立何氏教育基金会,专门支持管理学院的建设发展。此外,美国岭南大学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和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等也对管理学院的成立给予了支持和资助。

陈教授更谈及,“有大环境大趋势的支持,还要有一个团结一心的队伍去实干。这个团结一心,包括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中文系曾借给我们两间办公室,数学系借给我们一栋教学楼,外语系、数学系还有其他兄弟院系也给我们输送了师资”。陈教授不断地说起,一帧帧画面在脑海浮现,中大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以大局为先,他的字字句句中,一再表达了对校内外各界曾经帮助筹建“管理学院”的感激与敬意,“过去我们多次由衷地表达了感谢,今天依旧是非常感激的。”

在筹建学院中,陈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参加第一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1982年6-7月两个月,在香港中华总商会的精心安排以及各有关方面人士和单位的协助下,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40名教师,赴港参加了第一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采用授课、参观考察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研讨班访问香港一些大学和专科院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学院等,又参观了众多的工、商企业,还有银行、保险、公共交通、航空、公共设施等部门,让中大、暨大两校老师们亲身感受到什么是市场经济,并从中领悟到内地要改革开放,可向香港学什么,经济管理课程应怎样改革。“这个班为中山大学建立管理学院打开了一扇门”,陈教授如此评说。

发展:商界黄埔 要有时代担当

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样一个现实的伟大场景,为大学的学科建设,包括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如今学院提出“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要实现管理学院的这个使命,陈教授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推动教学改革和理论创新,而思想理论创新就需有一支年轻的创新队伍。 “有年轻人一代又一代接班,才可以把学院办好。”陈教授如是说。

陈教授表示,他还十分注意到,罗俊校长提出的“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中山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要“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后,王帆院长进一步提出了要“创中大管理学派”的大方向,这就树立起了管理学院的时代担当。

寄语:尊师重道 持守家国情怀

“王正宪老师的人格风范,对我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影响一辈子。做人正正当当,搞学术规规范范,刻苦钻研务实求真。他们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不仅关心学习,而且关心生活,不仅授业,而且传道。” 陈教授回忆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在父母有生之年多陪伴他们,十分惭愧。但“我的老师,他们年纪没有我父母那么大,所以我能很长时间陪着他们。特别是有一段时间王老师的独子不在身边,我更感觉自己不能离开他。”期间,提到他的恩师梁方仲、区宗华等教授时,陈教授数度哽咽,他告诉我们老师和同学是忘年朋友,老师通过教学,也达到教学相长。每个学子在开学第一课里面都要牢记,“一定要尊师爱师,这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之间要友爱,同学之间也要友爱,怎么在大学交到好朋友呢?陈教授首先和我们说:“你们这些孩子,广州的同学要多帮助外地的同学,广东的同学要多帮助外省的同学,一定要让我们学院同学的团队成为一个和谐团结的团队。”他还以《论语》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为戒,鼓励我们多交友,交益友。

好好读书好好做学问,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陈教授言道,一定要有大局观,做正能量的传播者。“我们热情地欢迎你们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领,把握好方向,上好开学的第一课,以德为先,有家国情怀。而我这个‘80后’的老同学,虽然老了,但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啦啦队长’,为你们鼓劲加油。这样我们社会稳定、国家和平,才能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