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推荐一批待播古装悬疑剧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年轻人正在过一种“很新的年” | 睡前聊一会儿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刚刚,副市长黄雪智任上被查! ·  昨天  
求是网  ·  海报 | 注重家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超市送鸡蛋,拿老人开涮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1-13 18:35

正文

1 11 日,江苏高邮一家超市开业,为吸引人气,推出带会员卡和宣传页可免费领取 6 枚鸡蛋的活动,吸引了数百位老人大早就来排队,导致人满为患,开门仅几分钟超市不得不关闭大门。( @ 一手 Video

数不清是第几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每一次都以老人出洋相结尾。不久前也是江苏淮安某超市搞活动,免费领鸡蛋,不限次数,但是一次只能领一只,于是商场变身老年运动会现场,一群老人奔跑往返,按商家的规则排队领鸡蛋 ……

你可以说无老不贪,也可以说无商不奸。超市想聚拢人气,送鸡蛋的确是低成本、高成效的不二手段。普通鸡蛋零售价不过一只五六毛钱,人均送 6 枚已算大手笔,比那跑一圈送一个的厚道多了,然而成本也不过三四元钱。只要能聚集起百八十人排队,那场面就相当火爆了,算一算推广费用才几百块钱,比登个报纸中缝广告还便宜。

这可能就是各大商超不谋而合的原理。

便宜东西多了,为什么商家热衷于选择鸡蛋,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送同价格的面巾纸,老人不一定有这么大热情。而鸡蛋对老年人来说,的确有种神奇的魔力,在他们童年、青年的漫长时代里,鸡蛋是珍贵的营养品。几十年前,没有大型养鸡产业,鸡蛋来之不易,价格昂贵,跟肉差不多。当年有种福利叫做 “肉蛋补贴”,无论营养地位还是市场价值,肉和蛋都是并列的。

80 年代以前,鸡蛋不是日常早餐,而是被视为补品。挂面底下卧个鸡蛋,是病号或孕妇才能有的待遇,很多馋娃娃都求之而不得,这些场景是铭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而 80/90 年以后才出生的人,大概没有这个概念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鸡蛋是最普通便宜的食品而已,有练健美的一顿吃十几个鸡蛋,只吃蛋清,把蛋黄全都倒掉,简直暴殄天物。

鸡蛋对年轻人毫无吸引力,它专门就是吸引老人的,老人虽然也会算账,但是无法战胜心中的情结,总觉得鸡蛋是好东西。

老年人时间不值钱,而商家需要人气,所以很多活动,都是瞄准老年人的。把行色匆匆的中青年人聚集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那得大价钱请网红嫩模二次元,而老年人成本最低,白头黑头,反正就是充个人头,营造一个虚假的火爆气氛,并不在乎真实的消费力。

原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不要太过分。老人毕竟属于健康高危群体,日常被奚落 “公园方世玉”,常常会为几个鸡蛋拼命,但如果真让他们去拼命,就不厚道了,万一跌倒一个两个,秒变悲剧。

所以这个组织工作,非常重要,要对人流有充分的估计,以及完善的预案。很多有经验的超市天天搞活动,也能井井有条,而有些愣头青新开业的超市,往往准备不足,被几百人流直接搞瘫,甚至闹出踩踏哄抢事件。

区别在哪呢?尽量不要无门槛白送,一传十、十传百,往往超出商家预估。有经验的超市会选择低价促销,选择大白菜、大葱、鸡蛋等市价稳定的大路食品,咔嚓打个五折,敞开供应,同样能吸引大量老人排队,但是井井有条,毕竟是买不是送。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只要是买,顾客就会自动建立起商业秩序,而不是类似哄抢的心态了,那个免费东西生怕被别人抢光的气氛,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点就是诚信。做出的承诺一定要说话算数,不要以为老人不值钱好忽悠,否则临场变卦,有人能领,有人不能领,几百个老人争先恐后又急又气,可以说必出乱子,分分钟搞瘫现场,不出人命就谢天谢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