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2025年首批”!正式获批!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牛奶暖暖19 ... ·  昨天  
财新网  ·  特稿 | 10个月大被拐,22年后找到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一场货币与人类的躲猫猫游戏:通胀去哪了?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0-31 21:20

正文

去年10月开启债市恶梦,许多债券交易员年终奖成了浮云。


一年后,好似旧梦重温,10月债市再次开启一轮大跌,昨天10年期国债期货更是一度跌1个百分点以上,创下15年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突破前期高位,一路上扬,升到了3.9%。



好在也不孤独,不仅仅是中国国债在跌,几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的债券价格自9月来都在跌。比如美国,近日债券价格大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到了2.46%,刷新七个月高位。英法德的国债收益率也在上扬,连日本的国债收益率都在上扬。


做债的知道,经济向好就是我辈天敌,比如拿中国来说,5年期国债期货13年9月上市,10年期国债期货15年3月上市,从铁路货运量及发电量看,都是处在经济不景气中,央妈一再放水,债市走得飞起。16年下半年起,从这两个指标看,经济走好,债牛结束。


做债的另一个天敌是通货膨胀,这很好理解,债券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最怕的就是通货膨胀。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时间非常好,经济不行,通胀也已经被摁下来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说经济向好,还可以,说通货膨胀就搞笑了,因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都没个踪影。


然而通胀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


一、通胀去哪了?


回答这个问题,先问通胀去哪了?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让人纠结的现象。


我们中国有让人纠结的CPI与PPI两个指标的走势分化,而国外吧,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们为了一个小小的2%通胀目标,也是绞尽脑汁。


比如美国,几轮QE下的基础货币走势是非常壮观的。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负利率的大杀器都祭出来了。



欧洲几个国家,QE也是走了几轮,直把几个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买成了负的,买的欧洲央行都要无债可买了。


然而它们的CPI是这样的,到去年才有走强的姿态。英国还算可以,到了3%,美国近期有些走强,但也就勉强达到了央行的2%目标,至于日本,看着那艰难爬坡的CPI,央行大概要吐血。



对于比特币的坚定信仰者来说,央行们肆无忌惮的QE将开启全球通胀的恶梦。但是,现实是,过去几年笼罩经济上空的始终是通货紧缩,主要经济体最担心的不是通胀,而是跌入日本过去二十年的通缩状态。


弗里德曼说所有通胀都是货币现象。那为什么这些主要经济体的QE没有造成通胀呢?


QE没有造成通胀是因为从基础货币到M2还有一个货币乘数。


什么是货币乘数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央行发行了100元给银行,但银行不能全部贷出去,假设准备金是10%,那么银行就贷出去90元给A,A(或者A花了,给了B)会再把这个90元存在银行,产生存款90元;银行拿这个90,又可以贷出去81,这样不断下去,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创造了1000元存款。这里,货币乘数是10。


理论上,货币乘数是存款准备金的倒数,但现实经济世界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放贷能不能顺利进行。如果央行给银行100元,银行完全放不出去,那货币就只有100元。


可以看到,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了一个经济体的信贷活跃程度。这就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魔力:它既可以在经济扩张时成倍地制造货币,也可以在经济萧条时成倍地毁灭货币。


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信贷活跃度降到冰点,美国这个货币乘数断崖式暴跌。这个时候如果美联储不开动印刷机,经济体系里的货币将会大规模消失,令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所以伯南克启动了3轮QE,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其他央行也先后加入QE俱乐部。但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始终是比较疲软的样子,货币乘数下跌企稳后,并没有反弹,只是低位徘徊。


正是因为乘数始终没起来,所以看似QE凶猛,山雨欲来,但通胀从来没露脸。


日本几十年的通缩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尽管近年来日本央行在工具上越用越大胆,但M2只是象征地增长了。



背后原因是,日本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杠杆都太高。


政府的杠杆还在上升,但基本上到极限了:



私人部门一直在去杠杆:



没有信贷,货币乘数就起不来,日本央行就缺了根杠杆,四两拨千斤地创造货币。所以看日本过去的CPI,一直是艰难爬坡:



二、通胀真的回不来?


从CPI数据看,自去年来已经开始走强,但主要经济体依然在2%以下,提通胀似乎还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但从美联储的动作来看,利率逐步上行,缩表也已经展开。可以看出,美联储并没有把通胀当作一件遥远的事。从美联储这几期的议息内容来看,美联储更愿意把一些负面因素视为偶然的扰动,也不改变其对未来通胀归来的担忧(提示:这周又到美联储的议息时间点)。


美联储的担忧有背后的经济数据基础,最新的美国三季度GDP数据好于预期,同比增长2.26%,增速一直在缓慢上升。



而美国的失业指标处于历史低位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张加速,货币乘数也将抬升。试想,如果货币乘数恢复到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而经济体系里有这么一个庞大的基础货币,那会是个什么体验。


所以,即使目前通胀还没个影,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市场有一个想当然的担忧,即美联储缩表会影响全球的流动性。这确实是个风险点,但不能被过分强调。


美联储的目的说白了,是维持经济的稳健运行,无论其工具是什么,它都是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的。而美联储自成立以来已经有百年历史了,中间经历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危机,对理论及工具的驾驭也越来越成熟。


缩表收基础货币,对冲货币乘数的上行,只要驾驭得当,对流动性冲击不会太大,及时收掉多余的流动性,也可以扼制通货膨胀于未发之际。


但是,要指出的一点是,缩表是美联储主动采取的行动,多少会因为有所顾虑而留有谨慎余地,而货币乘数取决于不确定性的经济,上升的速度可能超过美联储的预期。所以,在乘数快速抬升的过程中,即使缩表在进行中,未来通胀走强是相当有可能的。


日本与欧洲央行都还没有退出QE,日本的高杠杆决定了其信贷难以恢复活跃,通胀走强概率不大,欧洲央行在缩减买债规模,目前欧元区的通胀低于其目标2%,这一举动反映它对未来通胀走强的信心。


那中国呢?PPI与CPI走势分化已经走了一年多了,目前仍然看不到通胀的影子。但是,常识来讲,上游原材料上涨是推高了整个经济体的生产成本,没有道理不在终端体现。


所需要的,只是时间。



▌三、回顾上世纪的美国通胀


2008年危机后的这场QE潮后的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究竟会演绎什么样的金融生态,无论是对央行,还是对普通投资者,都是个未知领域。在未来难以判断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过去。


QE是美国发起的,加上美国的数据最全,所以来回顾一下美国过去的通货膨胀(下图:1914-2017)。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34年之前美国实行的是金本位,物价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定,而是大起大落,1971年,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而从80年代末到现在,美国的物价是相当稳定的,比较大的通胀基本没有。


这个现象大概对迷恋黄金(现在是比特币)的人士是一个打击,其实黄金根本维持不了物价稳定(比特币也将是)。理由很简单,金本位下,货币的供应量是不确定的,它既存在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可能,又存在某天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金矿的可能(从而导致供应井喷)。


所谓金本位下的物价稳定是场幻觉,大起大落后,拉长时间看,金本位下的物价可能确实没怎么涨。然而这种看法是非常荒诞的,这就好比一架飞机从深圳飞到上海,起点与落点都在地上,于是得出飞机没有起飞的结论。想想,几个普通人能在这种物价动荡下好好活着。


得益于美联储日益成熟的驾驭能力,美国的宏观环境,从物价角度看,比过去要稳得多。最后一次严重的通胀发生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并且这波通胀是发生在和平年代(当然有冷战,但与一战二战不同)。


这波通胀在经济教科书里已经成了经典,并被配上了一个名词“滞胀”,令凯恩斯理论的声誉扫地。关于这波通胀的原因不探讨,只说说它对当时股市及债市的影响。


先看债市,任何一个稍微懂点债券知识的人,都能明白下面这幅国债利率走势图意味着什么(对于不懂债券的,只要明白一个道理就行,债券收益率与价格负相关)。65年到82年,是一轮超级债熊,从82年到现在,是一轮超级债牛这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市场说30年债牛结束了的由头(超级债牛归超级债牛,大债牛中的小债熊足以发动一场屠杀,因为投资者上了杠杆)。



可以看到,在通胀中做债,是一场大灾难


再看美国股市,从1965年到1983年,道琼斯指数是波动向下,这个近20年做股票投资想赚钱也是非常困难的。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当时两位数的通胀下,固定收益资产回报都在两位数以上,股票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了。



1983年,一直采取货币高压政策的沃尔克(当时美联储主席)终于松了一点,压抑许久的美国股市像干柴一样着了火,直到1987年10月19日。此后,在美国大环境稳定的背景下(通胀稳定),股指不断向上突破,即使到今天,还在不断创出新高。


结语


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但一旦被创造出来后,它就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运行,而不是听命于人类,并用一次又一次的通货膨胀与财富毁灭,来嘲弄自以为是的愚蠢人类。


08年到2017年,QE走了几轮,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不过,通胀并没有随着基础货币的投放而起来,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家的CPI都在上升,但基本都还在2%以下,或者勉强够到2%。


这个时候通胀貌似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这只是表象而已,就如同安静沉睡的火山,你并不知奥地壳下其实积聚着多大的能量与可怕的破坏力。从专业的美联储动作来看,通胀始终是它挥之不去的担忧。毕竟,2007年以后前所未有的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大扩张,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金融生态,是一个谁也未曾经历过的未知数。


通胀到底只是在和人类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还是如虎豹一样露着尖锐的牙齿在草丛里蛰伏,殊未可知。但我知道的是,哪怕躲猫猫,也一样是会死人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它露着牙齿回来,无论是股市,尤其是债市,都自求多福吧——因为那多半是一场梦靥。



【作者简介】 

Jessie | 格隆汇·专栏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员,投资最终投大势


【精华推荐】

人民币气势如虹的真相:谁是麻将桌上的那个输家?

我在深圳和杭州等你,一起买房,一起挥霍青春

耶伦的镣铐:深呼吸,闭好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