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和体态追踪等技术在侦破拐卖人口案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2025年伊始,在人工智能(AI)技术助力下,被拐卖超过20年的河南男子乐凯成功与家人团聚。
据《广州日报》报道,2002年4月,只有十个月大的乐凯在广州火车站被一名陌生女子拐走,20多年来一家人四处寻找未果。2024年下半年,警方拿到了幼年乐凯以及其父母、妹妹的高清照片,使用AI技术“拼凑”刻画乐凯成人后的样貌,再到数据库中进行人脸比对,筛选出近万名疑似对象。然后经过繁重的人工排查,警方最终锁定一名来自汕头的孩子,采血、DNA比对确认,他就是22年前丢失的乐凯。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在反拐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接近公安部的人士向财新介绍,新技术在线索收集、比对搜索、身份确认三个阶段都日益显现出关键作用。警方可利用 AI 进行人脸识别与比对,大数据分析筛查、体态追踪等技术也有助于寻亲及锁定犯罪嫌疑人。
前述接近公安部的人士介绍,人脸识别与比对技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比如,举国关注的人贩子余华英最终落网,就技术有赖于这项技术。1995年被拐卖的女孩杨妞花一直记得余华英的相貌。2022年6月19日,她从十几张照片中指认出余华英。通过人脸识别与比对,十天后,警察将重庆一家超市门口监控设备拍到的画面发给杨妞花辨认。杨妞花确认,画面里的女子就是余华英。第二天,重庆大足警方在街头将余华英抓获。
……
全文共4092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
往期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