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阴郄穴,又称“石宫”,最早记载于古代医学典籍《千金要方》。阴郄穴之所以得名“石宫”,是因为其寓意着肾水如细流般通过这个细小的孔隙,汇入肾水的大海之中,象征着生命之本的稳固与滋养。
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阴郄穴不仅是气血运行的枢纽,更是全身经络的“红绿灯”,调控着气血、肾水的有序流通,对于维护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因此,经常按摩阴郄穴,不仅能够活血行气、止痛安神,还能强肾滋阴、固生命精气,堪称一穴顶五穴的养生要穴。
阴郄穴,一个又被称为“石宫”的神奇穴位,其历史可追溯至古老的医典《千金要方》之中。
“石”寓意肾,肾为水之主;“宫”则象征着宫殿,虽门扉狭小,内里却广阔无垠。这究竟有何深意?
想象一下,地表的经水通过这个微妙的孔隙,深入地下,汇入那片属于肾骨的广阔水域,就像细小的溪流最终汇入大海,这便是“石宫”之名的由来。
阴郄穴,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与心经经脉紧密相连,它的主要职责便是畅通全身的气血,清除淤积的垃圾,稳固我们的“生命之根”。
不妨将其比作交通中的红绿灯,气血与肾水如同行驶的车辆,唯有听从其指挥,方能有序通行,确保五脏六腑的和谐运转。一旦失去指挥,混乱便随之而来,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阴郄穴实为一处天然的急救宝穴,它能活血行气、止痛安神、强肾滋阴,更能有效止住盗汗,实乃我们身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枢纽”。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心主宰血脉与神明,气血流通受阻,心神自然难以安宁。于是,失眠、心悸、心绞痛、焦虑、精神不振等问题便接踵而至。阴郄穴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擅长止痛、安神、止血,对于心痛、神志病、血症等症状,皆可求助于它。
按摩此穴时,我们应以拇指前端垂直用力,边按边揉,使刺激深入穴位,激活其功能,产生酸、麻、胀、痛、热及走窜等感觉。
随后,再以手指伸直,点于穴上,垂直用力点压后,如弹拨琴弦般向身体内部拨动,同时旋动前臂,加强指压的弹拨感,持续3秒后,轻揉放松。
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按揉弹拨约86次,坚持一段时间,便能有效缓解失眠、身体麻木、心绞痛等病症,宛如一剂安心宁神的“心灵慰藉”。
甚至,当孩童受到惊吓,出现恐惧、忧虑、悲伤等情绪时,多按此穴亦能有所改善。
你是否曾在半夜醒来,发现身体湿漉漉、黏糊糊,极为不适?并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心烦等症状,这在中医中被称为“盗汗”。
盗汗一词,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中,“盗”字寓意偷盗,形容汗液在夜间如盗贼般悄然泄出。
其实,盗汗的根源在于“肾阴虚”。阴虚导致阳气不固,汗液因此外泄。精气一泄,腰酸背痛、腿脚无力、气短、食欲不佳以及心脏问题便随之而来。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NwygFPTkrFPeQickpibTlfJV5RMYROdm0aKaX2ickuMCxZriahRyr6Bfqicqys08icTSFkC1KYrvPcbEhvuViavyclxE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