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福州教育
发布教育资讯政策,传播省会教育正能量,互动交流科学家教方法。
51好读  ›  专栏  ›  福州教育

坐上专列去研学!福州四中开展“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

福州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0-30 19:02

正文


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确保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的有机统一,近日,福州四中组织了一场以 “育德润心立德于行,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为主题的研学之旅。600余名学生搭乘动车专列走进泰宁、建宁两地,开展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学校搭建新平台,通过搭乘动车专列的‘行见八闽’研学之旅,希望学生们能真正实现‘育德润心立德于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让这颗‘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激励他们肩负时代使命,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福州四中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次研学实践涵盖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振兴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与实践、农耕与茶文化劳动教育等五大主题。通过这些主题的研学实践,让学生们增强爱国认知、传承文化精髓、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生态意识、体验劳动价值。


在踏访红色故土主题中,师生参观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将坚定信仰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赋予同学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根基,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活动中,通过学习棕编,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同学们增强了动手能力,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美学与实用价值。而传统戏曲——梅林戏的体验更让大家感受到地方戏曲的魅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与文化自信。



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的同时,同学们还走进乡村一线,感悟振兴脉搏。同学们在当地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亲身体验了种植和收割的全过程,在田间地头与讲解员进行交流,了解乡村发展背后的科技支撑与产业链条建设。通过参观当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项目,让学生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研学之旅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深深扎根于同学们的心中。“看到这些奇特的地貌,我们第一次真实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学生们纷纷感叹道,“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对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茶山与大地之间,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对劳动的热爱。阳光洒在翠绿的茶叶上,学生们细心采摘新鲜的茶芽,或在田间挥汗如雨,参与播种与除草。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互相交流着经验,分享着劳动的乐趣。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心灵的洗礼。



高二学生钟欣琪表示:“ 此次研学我们走进红色文化和绿色创新交织的建宁县,用脚步感受和丈量不灭的精神,用双耳聆听建宁自然之声。研学旅行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生命的体验和成长过程,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学生们在行走中将课堂延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思政育人实践。福州四中特别重视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成长。多年来,学校创新性开发了“寻美鼓山”系列研学课程,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鼓山等历史文化场所,提升他们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供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