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自于我很欣赏的一个朋友——
谢可慧
,在别人眼中的她,是“傲娇的女神”,是一个活得励志而不自知的女人。大学期间的学霸和奖霸,毕业后又考上公务员,五年后离开体制创业。 纸媒的时代,她是那个被人熟悉的专栏作家;而新媒体时代,她又是万千成长中女性的励志kol。
她的文章温和而有力量,帮助你成长,也为你情感解局。
欢迎关注她的公众号:
秋小愚
文/谢可慧
01
有一个人曾经问我:在你理解中,什么样的人,活得最有存在感。
我说,不是所有功成名就才是最佳,而是一种姿态,淡然的,自若的,最重要是,自己喜欢的。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感,永远是属于自己的。
我不知道你的朋友圈,或者学生时代有没有这样一个同学——他们什么都很普通。
学习成绩永远中游,表扬的名单里没有出现,批评的目录里也没有,他们永远活得像那个平均值。而平均值的意义在于,保持中游的稳定性。
性格永远平凡。不内向到抑郁,也不外向到高调,就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被动存在在别人的生活里,不声不响。
至于其他呢,也还是很平凡。长跑永远70分上下,绘画音乐永远处于中等,排队的时候永远站在中间,从来不打架,也从来不上台。
这样的女生,后来我喜欢叫他们40度的女生,她们永远是温温的。就像是洗澡水,无知无觉地结束,旁人永远不会问洗澡水的味道,他们只关心你今天用了什么乳液,身上的搓板又是哪一块。
这样的女生实在太普通了,普通得甚至没有存在感。
02
小雅说,她曾经就是那个最普通的女同学,换作现在的话说,是没有存在感的。
上课的时候永远不会叫到名字,她爸妈有点为她担心,因为每次家长会,好像什么荣誉榜上都没有她的名字,批评的人中也没有,回家还问,老师是不是把你的名字忘记了。
其他任课老师不认识她,他们只关心尖子生和差生,长得好看的学生和有点个性以及特长的学生,然而她都不是。
年少的时候,班上也有好朋友,就是一起玩的那种,但别人口中最好的朋友,似乎并没有她。
说实话,很多人都有虚荣心的。
想成为很多人的焦点,拼命地表现自己,为了一个三好学生默默无言,也为了无数次投票失败的结果哭过。
可是,小雅不一样。
那时的小雅特别享受,她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说,
她愿意在一起的人,都是她喜欢的。因为没有特别喜欢和讨厌的人,反而给了她更多的选择权。
她愿意做的事,也有很多时间去做。不必为了取悦别人,当然,别人也不关注她。那时的她,常常去游泳,自己练书法,用最低的成本有大量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也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因为没有人对她有期待。她的父母也觉得,她可能一辈子就这么普通下去了。
03
一个人的普通,其实本来就是内心遵从和允许自己的普通。
而那些醒目的人生,也是本来就愿意出人头地或引人注目。
你的选择,是你说希望的,就是你的存在感。
后来,小雅和我说,她觉得太强很累,太弱也很累。还不如像她一样,永远不用太惊喜。
“我记得初中班主任曾经也问过我,是不是可以努力变成前十名。我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我就是20名左右。
换言之,我根本不想逼自己,可能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发光,而有些人喜欢就这样平淡着。”
十四五岁进了初中,很普通,班上永远的20名左右,稳定得让人惊讶。
考了一所本地的普通类高中,进了普通班,还是稳稳的20名左右。
入了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去了一家企业,是文员。顺着父母意思,考过一次公务员,没考上,她也没什么情绪。
26岁的时候,找到了和他性格非常合得来的老公,生了个小孩。
日子平淡到死,可是她却非常享受。
偶尔,我去他们家,她的父母总是会半开玩笑地说,希望她要上进要有事业心。
她笑笑说,
我并没有觉得现在的日子有什么不好。我也没有不上进,单位里表现也不错,虽然不是第一批升职的,但在所有人升职的时候我也没落下。
我家里很幸福,我每天准时上下班,可以照顾家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每年有时间出去旅行,虽然从来不住高档酒店,也没什么钱坐头等舱,甚至连一等座都没坐过,可是我们享受在路上的时光。
以及双亲健在,三五好友,从来没有什么大喜大悲。
我的孩子过着很普通的日子,但我比很多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她。我不阻拦她出人头地的路,但也不强求她非得完美无瑕。
我偶尔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泳啊,画画啊,小时候开始的这样的感觉,现在依旧。
我觉得特别好。
“何其幸运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在不必大悲大喜的日子里,安然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