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科是写美食专栏的旅行达人,我们在一次旅途中相识,一见如故。之前我看过她的专栏,美食加旅行的标签,很容易让人觉得她活得特别悠闲。
深圳再见,我才知道她在一家著名的科技企业做策划总监,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旅行与美食的时间从哪里来?”我问。
“挤。”她答得很干脆。
出于好奇,我打听她的作息表。她的午餐基本是在外面解决。跟我们每天晚上搭配好第二天出门的衣服一样,她每天晚上用半个小时研究城中的餐厅资讯,决定第二天午餐吃什么。吃完饭又花十分钟做简单的测评记录。
小长假只要不加班,她都会去还没被开发或者过度开发的地方旅行。至于出国旅行,属于年度豪华计划,她通常把年假与春节拼在一起。用大半年时间做攻略,每一间酒店,每一餐饭都不浪费,攻略细致到标注日出日落时间。
科科的旅行攻略做得好、线路新奇,去一个地方回来,可以写出好多篇文章。以至大家误解,以为她每天都在吃喝玩乐。
“就是因为工作太忙,才对吃喝玩乐保持极大的好奇心,愿意深研,十天的旅行,做300天的前戏。”
科科说,人对幸福的敏锐度,来源于饥渴感。她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因为很忙,才加倍努力地珍惜每一次美食与旅行的机会。她形容自己与旅行、美食的关系是,“穷小子一年一次高潮,每一次都费尽心思。”
2
很多人喜欢将无法取悦自己、陪伴家人、做喜欢的事情,归因于没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那些懂生活、爱自己、耐心陪伴家人的人,反倒都是像科科这样的大忙人。
忙中偷出的闲,我们才愿意珍惜、经营,让它产生加倍的幸福感。如果单纯只有闲,时间流逝,想做的事情很容易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
在读者分享会上,我总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那么忙,哪有时间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
我的答案也是忙中偷闲,并且想办法让空闲的时间,像烟花一样,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因为陪孩子的时间不多,每一次陪伴,我都要求自己全心全意走进孩子的生活,与他们说天真烂漫的话,做幼稚可爱的事。
我身边有朋友,在事业上升期,为了陪伴孩子,全职回家了。但很快,我发现她根本没做到像辞职之前说的那样,陪孩子去旅行,给孩子读绘本,跟孩子一起画画、弹钢琴。
我去她家,经常发现她在追剧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一个人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
我没有责怪这位朋友,相反,特别理解。
这就是人性。当你有很多时间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精打细算地珍惜你的时间;当你觉得随时都可以陪伴孩子与家人的时候,也不会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提高陪伴质量。
所以,如果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千万不要说“等我闲了再做”。这是无限拖延的借口。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开始。忙中偷闲去做喜欢的事,不仅逼你学会管理时间,它带来的成就感,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自信。
3
不仅仅是休闲玩乐,忙中偷闲也能成大事。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一部获奖小说《且听风吟》就是忙中偷闲的结果。
我喜欢村上春树,不仅喜欢他的作品,更欣赏他的生活态度。
他大学没毕业就跟太太一起创业,借钱开了爵士乐酒吧。好不容易还清这家店的欠款,房东却要收回店面。他们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重起炉灶,又背了一身债。
开店期间,村上春树忙中偷闲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学的学位。一般人四年拿到的学位,他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开店那几年:除了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当想要写小说的时候,他当天下午就去买了笔和纸,每天深夜关店以后,写一会儿。不到5万字的中篇小说,村上春树写了半年。
在村上春树自传体散文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写到:“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4
每个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闲中很容易将自己放纵为一事无成,甚至连快乐都没有了——不是真的不快乐,而是快乐来得太容易,对它的感觉就会迟钝。
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闲成就的事情,我们会永远记得,并且深深感到珍惜与自豪。
“等有时间再做”的真正含义是,闲得无聊再去做。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应该被摆在这样的位置。那些你喜欢的事、对你重要的事,无论多忙都可以抽时间去做。
时间最严苛无情,人生几十年,每分每秒都摆在那里,时间一到,Game over,连乔布斯这样的大神都逃不过;时间又最宽容多情,有人的一生波澜壮阔、海阔天空,一辈子抵几辈子过,而有人,永远在没时间、没机会、没心情中任时光流逝。
如果你总以没时间为借口,时间就是你的敌人,如果你肯挤一挤,时间就是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