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生理性喜欢的,是给过他这3种感觉的女人 ·  17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5篇 ·  18 小时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一个可怕的假设:如果郭靖穿越到明朝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红楼梦》黛玉宝钗的诗词,真实水准比得了唐诗宋词么?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1-19 13:02

正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各个不同人物的诗词,更是美奂美轮,读之口齿生香。

其实,曹雪芹曾多次批评过同时代的其他古典小说,是作者借笔下人物之口,炫耀自己的诗才。换是他自己,当然不屑这么干。因此,《红楼梦》人物的诗词水准,绝不会代表曹雪芹本人诗词的最高水准。

以书中留下诗句极多的女主角 林黛玉 为例,从《红楼梦》中的描写而言,笔者个人认为,曹雪芹对林黛玉诗才的设定,是 古风强于律诗 律诗强于绝句

创作心法而言,古风考验的是联想能力,律诗考验的是结构能力,绝句考验的是对瞬间诗性灵光的把握能力。

所以,长于古风乐府和绝句的李白,被誉为“诗仙”,正因其卓尔不群潇洒飘逸。杜甫称颂他为【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长于律诗、五言律和七言律天下独绝的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正因其结构工整无隙可击。 五言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七言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皆是独步古今的名篇。

我们今天读到的古人诗词,都是千年中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精品中的精品,所以对这种体例的冲突,感觉可能没那么直观。 但如果切实有诗词创作的经验,想必很多人会和笔者有类似的感觉。

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而言,她从来不缺乏灵光一现,恰恰相反,作为一个感性的人物,她的诗性灵光显得太多了,所以对她自己来说,诗性灵光并不是什么太稀罕的东西。

这就造成了林黛玉在写作绝句,比如《五美吟》时,往往显得随意和潦草,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并不特别重视意象和字句的锤炼。

当然,从体例上来说,绝句本也并不特别适合用来咏史。当然,经典诗词中,不乏优秀的咏史绝句,但这更像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好比咏史古风10首里可能有一首佳作,咏史律诗里100首可能有一首佳作,咏史绝句里可能1000首才有一首佳作。

如《红楼梦》中“姽婳词”一节的描写,贾兰咏绝句,贾环咏五律,贾宝玉则咏古风。固然是曹雪芹在表现三人才华的高下,但恐怕在作者曹公心里,也觉得绝句这种体例易学难精,拿绝句用来咏史,更像是贾兰这种蒙童的所为吧。

因此,如林黛玉作《五美吟》时,只不过是作者根据情节设定中,“林黛玉无聊时随意创作的草稿”,而刻意拟制,绝不代表林黛玉的最高水平。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王昭君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竹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女: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但林黛玉的《题帕三绝》,水平要胜于《五美吟》。但就诗论诗,即使是《题帕三绝》,在剥离情境之后,也算不得很好的诗。


从小说角度,这些诗是对林黛玉个性、心态的描摹,非常高明;但从诗词本身角度,无论遣词造句还是学识见解,都只能算中平之作。

而另一位女主角 薛宝钗 ,其诗骨力健壮,和黛诗的气象清隽,风格截然不同,简单地说,钗诗近宋,黛诗近唐。

如宝钗黛玉的两首海棠诗,大体上水准相当,瑕瑜互见,一则“含蓄浑厚”,一则“风流别致”,约莫相当于唐宋诗中二三流间的水平,这并非刻意贬低她们,其实这个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林黛玉《咏白海棠》

  •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

  •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一般通常人认为宋诗不及唐诗,那是就第一流诗人的最高标准而言。

实际上整体来看宋诗风格更成熟,法度更严谨,虽不能说宋诗的平均值或中位值一定高于唐诗,但至少也是“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