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为期30来天的月子餐,菜谱基本一样,一家40000元才能买到,另一家700元就可以拿下。
为什么呢?40000元的那家说,他们是“名家中医坐镇+小S坐月同款+名贵食材”。
700元的那家是这么解释的:“天价燕窝的营养,便宜食材也能替代”。
——还有这种操作?到底两家月子餐有什么区别?在市场上寻找求证一番,只会发现,每家月子餐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能说出一通引经据典的道理,什么“中医”、“食疗”、“营养学”等各种标签,简直跟以前保健品产业横空出世时一模一样。
曾有位知名财经作家评价中国保健品市场:无论是消费心理还是同业竞争都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企业往往可以借此捞到充满暴利色彩的第一桶金。
现在的月子餐行业初兴,国家尚无相关的规章和标准出台,就正处于一种亢奋的、非正常的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月子餐企业,也正是在借此捞金。
月子餐的概念来自民间传统的“坐月子”,虽然现在医学界也没有对“坐月子”这一概念形成共识,但产后护理却是实在的、有刚需的母婴服务行业。
像月子会所就是典型的“月子产业”,但其与护理、地产等关系紧密,且服务也属于客户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所以普通客户也能独立判断哪家好,哪家不好。
最初月子会所就包含了月子餐服务,后来由于月子会所普遍价格高昂,很多在家里“坐月子”的女性为了方便、快捷、更营养等,也希望能够吃上系统的月子餐。有需求就有市场,独立的月子餐企业应运而生。
但月子餐就不太容易判断好坏了。往简单了说,月子餐就是餐饮,有个厨房就能做。往复杂了说,月子餐需要为顾客量身定制健康合理的食谱,比如什么时段养身?什么时段催奶?什么时段调理?……每个产妇的情况都不一样。
同时,还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医师或营养师来服务众多顾客?医师或营养师是否有从业资格?
月子餐一般都有主打的辅料,比如月乃汤、胡麻油等,这些产品的生产也需要相应的研发和资质。
还有食材的选择,不同的食材,甚至是添加的中医药材,每个顾客需要什么?以什么比例添加?如果效果不好要更换什么食材?
而且制作月子餐的厨房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厨师有没有健康证?……
以上这些都是月子餐的技术含量和成本所在,且都存在于产品“不可见”的部分,普通顾客要独立判断难上加难。
于是,这就给了很多企业投机的空间。目前的月子餐行业,可以见到很多“江湖手法”。
比如山寨。网络上早就流传着很多港台女明星怀孕生子的“月子餐菜谱”,拿着这个菜谱略做修改,就可以给人定制了。也有照抄照搬同行的菜谱,或是把几个菜谱混用的。
北京一位顾客发现,每天送来的餐点与之前定制的食谱有出入,询问企业,对方却回答说:厨师今天没买到这种菜品,所以用其他的菜品替代——量身定制的食谱可以随意替换吗?
而对于月乃汤等产品的模仿更是轻车熟路,模仿外包装、取雷同的品牌名等不胜枚举。
再比如代工。自有中央厨房的月子餐企业少之又少。有不少月子餐企业全靠代工,这样生产的餐点难以保证质量和安全。
还有虚假宣传。从顾客的消费心理上来说,当然希望自己的月子餐由知名医师或营养师操刀定制,所以很多企业在宣传的时候就大打“专业”牌,又是名家中医,又是攀附各种流行的中西医理论,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呢?有顾客在寻找合适的月子餐企业时,要求北京的几个月子餐企业提供其营养师的学历或资质证件,均遭到拒绝。最后她不得不放弃找月子餐企业订餐。
正是这些环节的“操作”,让月子餐的标准参差不齐,价格也有很大的起伏空间。4万元和700元的月子餐,区别就在这些“不可见”的地方。但由于“江湖派”的乱劈柴,也不能说贵的就是好的,不要盲目信任理论和价格,通过对企业正规性、厨房、营养师资质等可见文件的核查,还是基本能够判断月子餐的质量水平。
纵观国内市场,台湾地区的月子餐发展要早得多。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月子餐概念就来自台湾一位庄姓女医学博士,她主要研究传统医学和食疗养生。
而台湾地区的月子餐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成规模的月子餐企业也有二三十家。但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台湾月子餐第一品牌紫金堂就占了该地区月子餐市场50%以上的份额,紫金堂几乎成为台湾月子餐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