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疯狂沉迷“老年玛丽苏”的爸妈们 ·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豆瓣9.6封神之作:关于鲁迅,你可能只读懂了 ... ·  1 周前  
单读  ·  再上班下去,我就要发霉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家也许会伤人,但你要继续前行 | 成年子女与原生家庭的相处技巧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7-14 11:41

正文

讨论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杂志的征稿里,很多讲述了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或者至今还在延续的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之间的冲突,有一篇来稿的标题甚至叫《我已不再教小孩要孝顺父母》。

这里面大多是由50后的父母与80后的子女产生的张力,上一代经历上山下乡,青年期之前都在一种集体主义的、激荡的环境里生长,下一代是独生子女,随着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中长大,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个性、崇尚自我。两代人犹如火星撞地球,有来稿里写道:

“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自己往往做不到。你每天要读书写作业,他们忙着打麻将看电视。他们说一切都是为了你,然而你很快会知道这是多么虚弱的谎言。为了自己的满足感,为了并不健康的伦理观念,他们付出很多,但是,那并不真的为了你。那些情感绑架却真真切切留在你的身上,于是很多时候,发现真正的自我和渴望,也成了一件异常艰涩的事。”

这些事情可能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但你一定很熟悉。那些小时候的事,到底对亲密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心理学上原生家庭跟亲密关系最相关的是“依恋理论”。所谓“依恋”指的是人与人缔结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的基础也由此定型。日本心理医生冈田尊司在《依恋障碍》的书中甚至提出,依恋是人的第二基因,它不仅涉及到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还会影响工作方式和人生态度。比如“无法与人保持适当距离,容易陷入情网”、“常常冲动爆发负面情感或者伤人言语”、“不易维持信任,工作和感情都很难稳定”、“对伴侣要求严格、控制欲惊人”、“喜欢黏腻的依赖关系”等都可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形成的依恋形式。

依恋理论有特别多的实验依据。朵拉陈说,原生家庭对于小朋友生理的影响是公认的,美国婴儿的重症病房会有志愿者过去抱他们,因为如果小婴儿没有接受成年人亲密的拥抱,他会出现疾病,不发育,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功能。美国大多数做亲密关系的咨询师也都是以依恋理论为基础,分析童年经历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用偏认知的疗法来促进改变的发生。成年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也可能是父母的重演。美国的一篇论文里写道:“最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怎样被诠释。”朵拉陈告诉我,童年经历的影响主要是习得了父母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孩子看到爸妈表达情绪方式是大吼大叫,或者冷战,那可能他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方法就攻击性很强,或比较消极。”

因为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美国的学校和教堂都会组织一些亲子教育。朵拉陈就在加州开着这样的课程,由政府出资,只要住在当地的父母都可以参加,一共八节课循环进行。朵拉陈说,她首先介绍的是小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家长知道从婴儿到儿童到青少年对于家人的需求很不一样,那么教养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然后很大的内容用在教养方法和行为上,教给家长怎么用智慧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因为有时候家长自己情绪不好,很可能会不小心发泄到孩子身上。情绪管理很重要,防止家长把这种代际创伤传染给下一代。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学习这些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的理论,也许就不小心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方式,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会伴随一生吗?朵拉陈在很多普及原生家庭的项目里引用古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她并不鼓励沉溺于过去的伤痛,因为人要有前进的动力。朵拉陈说:“科学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都证实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过,可以通过创建新的人生经验和新的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人在童年时期依靠原生家庭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抚育,但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可以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了,同学的影响、媒介信息的影响,原生家庭影响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当人在成年之后,认知发育完整了,应该更有能力用理性的方式看待它,也有其他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

成年之后跟父母相处,好的做法是建立边界,走自己的路。当你经济独立,而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得挺好的时候,跟父母就真正做到了坦诚交流。也许很多人会纠结在做自己又怕伤害父母的两难境地。可孩子的坚持肯定会让父母伤心,但是边界必须是互相试探和磨合出来的,谁也没有权力去过一个零伤害的生活。对于跟父母划清界限,就是你得承担伤害的成本。你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不回老家生活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那你就好好工作,有精彩的生活,有见识,确实让父母觉得这样过日子也很不错,甚至比他们设想安排的要好。

如果父母不开明,没办法沟通。咨询师的专业意见是,那就这样吧,你要接受这个事实。朵拉陈说,父母因为成长环境有他们的局限性,但是他们支撑家庭走到今天。你也许在过去很不愉快,但你得往前走,而不是纠结过去,改变父母造成很多矛盾。你可以好好照顾自己、过好的生活,找一个亲密伴侣,重新塑造一个依恋关系来降低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可以跟原生家庭拉开距离,重塑一个生活圈。“我会在疗程里让咨询者给父母写一封信,不必寄出,但写一下可以抒发对他们的愤怒、遗憾、伤心等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审视对原生家庭的态度和情感的方法。”朵拉陈说。

带着创伤勇敢前行的例子来自我们的一位读者,她写道:

“做妈妈六年,做女儿三十几年,两个身份重合的这些日子,回溯成长,自我医治,都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妈妈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落空的部分由自己去完成,说不定可以惠及自己的女儿。遗憾无可追挽,却可以带着悲悯的心往前走去。途中偶有所得,总希望分享给仍在此中与我有同样挣扎的人。”

 在本期课程中你将听到 

1. 为何小时候和父母关系比较好相处,长大却越来越难了呢?

(1)一个家庭的成长周期

(2)不同的成长阶段带来了不同的权力结构变化


2. 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如何达到平等沟通?

(1)寻找成长的安全空间

(2)理解父母在面对家庭变化时的情绪,给予父母空间和时间来接纳成长

(3)探查沟通中父母与子女的不同需求

(4)必要时对父母说“不”,也是在保护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3. 对于原生家庭的愤怒

(1) 愤怒是子女对父母“去神化”的过程

(2) 网络集体吐槽父母存在的意义

(3) 盲目愤怒的负面后果

▲点击上图购买《从成长到长成,怎样与父母更好相处》音频课


主讲介绍

朵拉陈,高级临床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执照,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社会工作硕士,现为美国加州执业心理咨询师、项目督导,临床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擅长方向为成长创伤,自尊自信,情绪障碍,社交障碍,亲密关系。

微信公共号:朵拉陈暖心小站



点此→下载中读 写读感

or 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中读』APP

温馨提示:

中读APP已升级至5.1.5版本

请各位用户及时更新APP

or 关注中读微信号lifeweekerclub

"中读"现已全面上线,请到各大应用商店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从成长到长成,怎样与父母更好相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