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跟他相比,我根本不算跨界“大佬” ·  4 天前  
青年文摘  ·  悟空的怪梦 ·  4 天前  
青年文摘  ·  丰子恺:若爱,万物皆可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顺手牵猴:古根海姆,建筑本身就得是展品 | 博物馆窜行记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3 15:32

正文


博物馆窜行记

带你游遍全世界的博物馆


文 | 顺手牵猴


古根海姆基金会下属的博物馆当中,威尼斯的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外观最老实的。一般来说,做为公共建筑的博物馆,或壮观典重,或秀雅玲珑,但基本中规中矩,从不喧宾夺主,哪怕富丽如维也纳的艺术史馆和巴黎的卢浮宫。毕竟观众大老远跑来看得,是里面的收藏,而不是几堵外墙。然而这家基金会干出一件打破传统的事——建筑本身就得是展品。


在纽约,从大都会美术馆向北,沿着第五大道东侧,从82街走到104街,二十多个街区,各类博物馆鳞次栉比。这里俗称“博物馆一英里”。88街路口东北角是一座白色建筑。以曼哈顿标准衡量,体量不算大,但在左右方方正正,式样守旧的大厦群落中,它是个毫不打折的异类;倒螺旋体外形,像一圈圈完整削好的苹果皮,圆径自上而下,逐层递减。


这就是古根海姆美术馆,建于1959年,如今已是现代建筑经典。当年它在纽约揭幕时,人们的震惊可想而知。直到今天,它仍具有某种科幻气质,像是来自天外的不明飞行物。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更像一卷削掉的苹果皮。它的设计师是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赖特。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杰作。当博物馆完工并对公众开放时,赖特本人已经离世半年。


对于崇尚直线的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赖特的设计算是离经叛道,然而它性感的曲线造型,更像经过变形处理的帕拉迪奥式园厅——这种源于16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请脑补威尼斯泄湖中的圣乔治教堂),把古典的式样、比例,总结成易于遵循的准则,后来对英美影响巨大;仅举白宫为例。北京的天文馆、清华大学也能看到它的变体——如果用一场对话来比喻,处在另一端的,正是美国博物馆最常见的学院传统设计,方方正正的新派国际风格,反倒与之无缘。


庸众眼中的传统是繁冗的装饰,而大师看到的是本质。而在赖特这样级别的建筑家眼中,所有的造型元素要被纳入洗练的结构,才能得到解释。走进相对矮小的入口,建筑内部豁然开朗,形似螺壳的空间,回荡着更多意大利传统的余响。螺旋上升的步廊,是作者在向梵蒂冈博物馆的大旋梯致敬。


▲ 古根海姆美术馆内部


按照设计师赖特的构想,最佳的观展路线是先搭乘电梯直达顶层,然后沿着平缓的坡道,漫步回转向下;一路连绵布排的作品,长卷般展开,由扶栏边环顾较低楼层,还能体会到它们之间隐秘的对话,隔着天光下的中庭空间,无声地进行。然而现实更骨感。随着观访博物馆日渐普及,排队等候直梯就是个问题了。那就只好反其道爬坡了,好在不陡,肯定不会耽误您举杆自拍的好心情。


1959年博物馆完工时,不但建筑师赖特,就连甲方大佬所罗门·古根海姆,也已过世。面对这样一个非正统的展览场地,艺术圈很多人感觉十分受伤,甚至高过一次联名抗议,拒绝在此展出。另外,由于楼层与地面之间存在斜角,展放雕塑需要定制专用底座,否则下盘不稳。不仅如此。为压缩成本,建筑外壁改用水泥替代石料,效果又打了不少折扣。


可这座博物馆生来就有网红相。它的外形够炫,活跃了街区的景观。类似悉尼的歌剧院,没有多少人在意它做为演出场馆,曾长期存在的缺陷。就连它的设计师是谁,也没几个人关心。可它就是成就了一处景观,让无数人蜂拥而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人发现自己建出了欧洲没有的东西,开创了一代风气。在这个意义上,同一以外观闻名的巴黎蓬皮杜中心,也是它的后来者之一。


▲ 蓬皮杜中心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赖特多年执业生涯中唯一的同类建筑。早期现代建筑名家当中,他也是唯一的美国人。在巴黎还是文化中心的时代,他放弃过留学巴黎美院的机会。除了业务方面的考虑,他预见到旧的学院体系已经过时。他一生丰产,建成的设计多达上千。除商用建筑和教堂外,主要是富裕人家的私宅。


赖特鼓吹有机性建筑理念,虽然使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但不把房屋理解成住人的机器,而是致力协调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位于宾州的落泉庄,半露于山色之中,出挑的宽大阳台下,溪流蜿蜒而过,算是这方面的名作。最后是在纽约,他用一座大型公共建筑,证明了自己全方面的才能。


说了半天,掰扯的全是房子,即便在我们这个“房事过度”的年代,恐怕也有点儿过份。那么房子里储藏的东西呢?那里有夏加尔、莫迪里安尼、马列维奇,当然还有毕加索,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现代和当代作品。他们也在买进、卖出,不断调整。可说起古根海姆,很多人想起的总是那栋建筑,至于里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成了背景。正是这个意义上,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


和侄女佩吉不同,老古根海姆的艺术收藏,是从古典名家开始的。他毕竟属于上一代人,趣味有他那个时代美国人的保守特征。但这个矿业大王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因缘际会,他结识到更多艺术圈人物,还有新的现象和思潮,购入的作品也开始先锋起来。他后来雇请的收藏顾问,把他的兴趣引向抽象绘画,甚至大老远跑到德绍,拜访康定斯基。当时画家正在当地的包豪斯学院教书。


有这样的藏品做基础,古根海姆成功跻身纽约现有的三大现代美术馆。比起另外那两家,也就是惠特尼和MoMA,它越来越像一个活动中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当年创办者期待的“精神殿堂”,早已被重新定义,成为完全不同的能指。举办活动,逐渐成了馆中内容的一部分。其中有些艺术活动不像展览,而更像派对,而被展示的作品,也有了道具、布景的意味。整个场馆也因此更酷。


▲ 惠特尼美术馆


▲ MOMA现代艺术馆


这个舞台上的观众和演员,都是艺术圈内人自己。他们看到自己,表演自己,阐释自己,仿佛置身游乐场的哈哈镜厅。以往的经典时代,艺术家出卖自己不可重复的技艺和构思,而今天的艺术更像自导自演的身体行为。展示演技的,是那些布景工人。他们是当代艺术市场中,依靠接单为生的代工者。


纽约各大博物馆中,古根海姆在离经叛道方面,算是走得远的。除了狂欢派对和时装秀,他们还热衷大兴土木。纽约之外,他们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都建有分馆,就像沃尔玛和迪斯尼。这一系列大肆扩张,是否带有过多商业目的,甚至为此滥用融资杠杆,各界都有不少评议论。


古根海姆的诸多分号当中,收获眼球最多的,是在毕尔巴鄂。这座西班牙的巴斯克城市,曾经因为制造和航运业,维持过多年的繁荣。但就像很多欧洲城市一样,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各类成本上升,这里的经济开始去工业化,转向依赖服务业。文化和旅游自然成为解决危机的选项。于是当地政府倾其所有,邀请古根海姆基金会新建一座分馆,吸引游客。


▲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这座造价昂贵的展馆,是洛杉矶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复合叠加的钛制波形曲面,像一组金属风帆,乱卷于穿城而过的内比昂河畔。高度复杂的外形设计,由电脑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完成。1997年新馆建成,宣告后现代主义建筑已成为历史,并为这个失业率高达人口四分之一的老工业区,每年招来80万各国游客。盖里也由此一跃迈入明星建筑师的最前列。


古根海姆新馆的成功,被媒体称之为“毕尔巴鄂效应”,并被全球大量二三线城市仿效。许多学步者以为,无需系统化的市政改造,单凭一座设计怪异的文化中心,就能把一个没落的夕阳工业城市,转型为旅游胜地。它们很快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了代价。即便是毕尔巴鄂,这座七宝楼台似的博物馆,也更像是凌驾于当地社会之上的卡夫卡城堡,与市民生活相当隔膜,而很多前往观赏的外国人,甚至记不住那个城市的名字。


新馆甫一建成,便被选作007新片《黑日危机》外景地。该片开头便是这座建筑的全景。不同于一般博物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最受观众欢迎的两件藏品,全都放置在室外展示。一件是路易丝·布尔汝瓦蜘蛛状的青铜雕塑《妈妈》,另一件是杰夫·昆茨的《小狗》。它们都是体量巨大的作品,早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特别是昆茨这件作品。这是他的另外一件园艺和雕塑的复合体。一个十几米高的小狗形钢架,上面植入七万余株蝴蝶花。


▲ 《妈妈》

▲ 《小狗》


维持这样一件巨型活体作品,成本极为可观。本猴曾在馆外等候开门时,见到几个工人,正在为这件当代名作进行维护,更新坏死的花株。从这件装置底部打开的维修入口,恰好可以看到内置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喷、淋、滴灌方式,为植株提供水分。进行一次这样的作业,需要耗费半天时间。作品肤浅、俗艳,宠物般讨好一切,从先锋到商业,每一把牌都想和。


这件作品属于刚刚落幕的,那个浮华的时代。那是一种以宗教态度看待世俗事务的文化,奇观性是它唯一的超越之处。而它终日看守的博物馆,一个它从没进过的家,正是这种文化的一座前置堡垒。同时,它也守护着一段泡沫盈溢的历史记忆,也是弗朗西斯·福山想象中的,历史终结处的最后瞬间。


题图为古根海姆美术馆


【作者简介】 

顺手牵猴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行脚诗人,业余摄影师【精华推荐】

当艺术成了抖机灵丨博物馆窜行记

在MoMA穿越20世纪 | 博物馆窜行记

真正的土豪这样玩收藏丨博物馆窜行记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