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味葡萄酒杂志
精通美食美酒可以很简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每人1000元,余杭这些人可申领! ·  10 小时前  
余杭时报  ·  再攀高峰!余杭,又刷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味葡萄酒杂志

“蒜”你狠!北方人到底多爱吃蒜?

知味葡萄酒杂志  · 公众号  ·  · 2019-08-19 11:25

正文

“为什么有人爱吃蒜?!”
“为什么有人不吃蒜?!”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 didaofengwu)授权转载。 “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内容创业品牌,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大蒜应当是有史以来 爱憎两极分化最明显 的食材之一了。

好好摆拍,蒜也能美如鲜花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爱者嗜蒜如命 ,无蒜不足以进食; 恨者则畏之如虎 ,偏偏蒜味又难以遮掩,沾到一点就食欲全无。更为要命的是,大蒜天生拥有着 沛然难御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吃完之后,五步之内与人交谈,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蒜味。任谁见了都得抱拳,暗暗“称道”一声:
“嚯,阁下好大的口气!”
图为“生食大蒜的暴君,面粉终结者,葱蒜界的国王,二荆条的毁灭者,碳水教父,蒜薹和打卤的男神,大海碗的清道夫,眼镜封印破除者,神圣羔羊之父——神蒜子徐大sao”。
图片来源: B站@徐大sao

因此,吃蒜可以说是一件 私密 的事。闲居家中,独自窝在角落吃面就蒜,是 一个人的 味觉狂欢 ;若是再能找到一位“蒜友”,开瓶啤酒,再置几叠小菜,则是 两位知己的促膝长谈 。个中滋味,旁人难解。


主食杀手,从头“蒜”起

今天我们吃的大蒜起源于 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是位“ 西方来客 ”。
汉代张骞 第二次出使西域,“ 胡蒜 ”传入中国以来,这种 辛辣刺激、回味悠长 的食物便迅速融入我国兼容并包的饮食文化当中,与 葱、姜 并列,尤其是在北方人的眼中,几乎 可搭配除米饭外的所有主食

新疆大盘鸡,边上一碗宽面蓄势待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吃面得就蒜 新疆 的大盘鸡,一顿下来是“ 鸡光蒜尽 ”; 陕、甘、宁 一带,西起 武威“三套车” 中的 饧面 ,敦煌古老的“ 胡羊焖饼 ”(说是饼,实则是宽宽薄薄的面片),东至 老陕的臊子面 ,也都与蒜气味相投;连把 当成“心头好”的 山西人 ,吃刀削面的时候也得配上蒜,重要程度仅次于醋。
武威三套车:饧面、卤肉、茯茶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北方人逢年过节都得吃的 饺子 ,当然也得佐蒜而食,最好是腌成淡绿色的 腊八蒜 ,滋味最美。甚至有传闻,山东人包饺子,有直接拿蒜蓉当馅儿的!或许对嗜蒜如命的人来说,这才是“蒜乡”的至高礼遇。
苍翠欲滴的腊八蒜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南方人吃整瓣蒜的不多,如江南的阳春面那般精致纤细,大抵是经不住生蒜洗礼的。 因而在南方,大蒜主要作为调料入馔或剁成蒜蓉当酱,无论在家常小炒还是海鲜大餐中都必不可少。但在西南的 贵州 ,大清早起来嗦碗 羊肉粉 ,桌上也摆着几瓣山地产的小蒜,粉酸辣,蒜刺激,两者碰撞,无论之后是去上班还是去搓麻,一早上都能神清气爽。


西北,毫无“剩蒜”!


西北人最好吃面,当然对蒜也情有独钟。
陕西的 关中、陕北 一带, 面多是宽面 ,有 小指宽的到裤袋粗的 。走进 老陕的面馆 ,桌头照理摆着 一缸油泼辣子,几头带皮的干蒜 ,老客入馆坐定,叫上一大碗面,趁这会儿功夫,立马就开始剥蒜——
醋、油泼辣子和紫皮大蒜,可谓陕西面馆“三剑客”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先是一掰,再取出蒜瓣,徒手撕下一层 薄如蝉翼的壳儿 ,遇上讲究的“蒜客”还得把蒜码整齐了,桌边一字排开,心里合计着今天的“ 蒜量 ”。 都说秦人豪迈粗犷,剥起蒜来却仔仔细细,一丝不苟,颇具有仪式感。

陕西人吃蒜有点费面啊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等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来,拌开了,就着蒜大口地“ ”,强烈的刺激感冲击着面条的厚重, 在舌尖打了一场“攻防战” ,待到“ 鸣金收兵 ”了,再呷上一口面汤, 那滋味就像古城的历史那样,说不尽的回味悠长
老陕除了掰蒜,还掰馍, 地道的羊肉泡馍都是老饕们自己亲手掰出来的 !吃泡馍更得就蒜,而且必须得是 酸甜可口的糖蒜 。相比生蒜来说,用糖、醋、盐腌过的糖蒜不那么“ 气冲霄汉 ”,反倒 清甜解腻 ,完美中和了泡馍的油和咸。

西安的羊肉泡馍,重油重盐,不吃上两颗糖蒜不足以解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到甘肃, 面食绝非只有世人想象中的“兰州拉面” ,陕西有的,这儿几乎都能看见。而不管有多少种花样, 蒜还是少不了 ,甘肃人在吃蒜这件事上有历史, 汉代张骞 从西域带回来的“ 胡蒜 ”,在这儿进入中国;而山东的大蒜,也是 甘肃人李恂 ,任 兖州刺史 的时候带过去的!
跟我念:兰州牛肉面
图片来源:网络

在吃面这件事上, 宁夏人 或许没陕、甘二地那么狂热, 他们的“主食”可是羊肉! 吃宁夏的 手抓羊肉 ,一定得就着蒜,当地人爱说:“ 吃肉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此言诚不我欺。当一盘“ 死壮死壮 ”的手抓邂逅“ 性感辣味 ”的大蒜,本身已经没多少腥膻味的宁夏羊肉,只剩下 味蕾里激荡的鲜 鼻腔里弥漫的香 。对于不怎么吃羊肉的人来说, 或许一小叠解腻的醋蒜汁,会是你打开新世 界的大门。

宁夏的手抓羊肉,简称“手抓”
图片来源:李鹏


山东,得单独拿出来“蒜蒜”!


在山东,葱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葱与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在餐桌上, 葱才是主旋律 ,是周礼指名道姓“ 春用葱 ”的古老传统。 但山东人吃蒜的功力绝不亚于吃葱 地位上稍逊一筹,想来是汉代才传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没能吃上,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前几年 蒜价疯长 ,对于 南方人 来说,只是少了点调味料,无伤大雅。但对山东人来说,蒜价浮动可是关乎“ 吃饭的家伙 ”!其中缘由,在于山东人不仅爱吃,也善于种蒜,是当之无愧的“ 蒜乡 ”。
山东,一袋袋收获的大蒜铺满平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山东盛产大蒜 ,尤以 济宁的金乡大蒜 临沂的苍山大蒜 最知名。从数量上来看,光是金乡大蒜,就 占全国大蒜产量的十分之一 ,且汁鲜味浓、香脆可口,更富药用价值,传闻神医华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谓 “蒜”到病除
苍山 (现称兰陵县)的大蒜同样个大味美,其间更有一曲悲壮的“ 天堂蒜薹之歌 ”。在作家 莫言 的笔下,名扬天下的“ 白汁儿蒜薹 ”承载着 农人丰收的希望 ,腐败了带着“ 辣臭”的蒜头 里则藏着一部 爱与恨的血泪史
山东潍坊,高密市东北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内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那 蒜乡之人的性情 ,正如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大蒜,平日里 质朴敦厚 ,埋在地下 沉默寡言 ;一旦被视作“羊、马”宰割,则拔地而起与命运搏击,留下一段 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的史诗。
在从前 贫困的岁月 里,一天劳作归来,几个馒头就着生蒜下肚,是 老山东人 活命的方式。 这种味觉记忆根植于厚土,承袭于血脉。
山东,蒜农正在晾晒新收获的大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麦子成熟的季节,用新麦粉蒸出的馒头,蘸上和鸡蛋一同捣出来的蒜泥,大口大口地塞入嘴中,依然是爱蒜者的一道人间至味,更包含着老一代人对“ 以蒜为菜,果腹充饥 ”养活了齐鲁万民的感喟与深情。
因而在山东,吃蒜吃的不仅是那独特的滋味,更是吃出了 礼乐之乡对于生民福祉的关怀

东北,可“蒜”来了!



东北人无论是吃饺子还是吃烧烤,蒜和酒都少不了。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两样都带着点 江湖义气 自然不必说,醉里挑灯看剑,天生就是 侠客的标配 同样 颇具侠骨 ,食蒜之人往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