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年招商局
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今天,招商局是总部在香港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产业。让我们一起看香港,看世界,谈商论道,品味生活。官方网站:www.cmhk.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知名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保护 ·  2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知名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保护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新款iPhone,深夜发布!4499元起卖,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美团社保计划或惠及超百万名骑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年招商局

揭秘|袁庚雕塑背后的故事

百年招商局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3 11:53

正文

矗立在海上世界蛇口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的袁庚塑像,足足有3米多高,周身呈深铜色,只见其宽额阔面,剑眉深目,笑容自信,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的衬衫袖管高高撸起,半解开了衬衫扣子,西装搭在手臂上,迈步向前,再现了袁庚当年扎根深圳,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时的英姿。

这座神形兼备的塑像出自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之手,他曾为邓小平、叶剑英、陈垣校长、迈克尔·杰克逊等中外名人做过人像雕像。此次为袁老塑像,从接到任务到最后塑像落成,陆增康经过了大半年的思考创作期,这过程究竟是灵感的一气呵成,还是不断斟酌不断调整不断推翻的反复构建呢?


先锋人物与普通长者间的拿捏平衡


对于“袁庚”这个名字的第一印象,来自于1979年的“深圳第一爆”。那一年的陆增康还是名小学生,用他的话说,大半个中国都知道这个新闻,他也是从新闻里第一次听闻了“袁庚”这个名字,没想到几十年后他有幸参与到了袁庚百年塑像的事件中来。

2016年10月,陆增康接到了招商局集团深圳办事处的委托,为袁庚老先生百年诞辰做一尊铜雕像。人物雕像是他擅长的领域,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搜集资料对所创作的人物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雕塑家来说,这是一个在脑海中为人物“画像”的过程。

在初创的思考期,他阅读了大量袁庚生平故事和媒体对他的报道材料,接触了当年与袁老一起共事的同事及他的家人、秘书。铅纸上的文字照片、众人口中讲述的故事、影像中的片段,让袁老的形象在陆增康的心中丰满了起来:这既是一位有魄力有激情的改革开放先锋者实干家,也是一个有着生活情趣、人情味的慈祥长者啊。袁庚在深圳蛇口的实践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无疑是一名万众敬仰的领袖人物;但在袁庚身边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慈祥长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平衡和协调是陆增康在创作中考虑的第一要素,要既展现风范又不失亲和。


是坐着,站着,还是迈步向前呢?


创作的总体基调和想传达的感觉,陆增康心里大体有了数,接下来就是选择哪种形态来表现的问题了。

大多数的人像塑像是以坐姿或站姿呈现的,以体现稳重庄严之感,但这放到袁庚老人的身上,陆增康觉得并不合适。袁老是个改革派,是个先锋者,是个实干家,怎么体现这样的风范?坐着的袁庚?站着的袁庚?不不不,应该是衣袖带风大步迈进的袁庚!

陆增康不光要从行走的姿态上来体现袁庚的雷厉风行,他更进一步考虑到了衣着打扮的细节上去。陆增康在大部分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袁庚都是西装革履的,那个年代的企业家应该是这个形象。但西装革履的打扮好看是好看了,却隐约觉得束缚了袁庚大干一场的气魄。在反复考量之后,他想,不如把袁庚的西装脱下来,搭在手臂上,把衬衫扣子解开两颗,衬衫袖管也挽起来,这才是他脑海中务实实干的袁庚的形象,他甚至考虑了日后塑像安放地是海边广场,要为塑像做出迎着海风,发丝衣角飞扬的姿态。

“向前走,莫回头”这是袁庚老人生前常说的话,而今,这尊雕像所呈现的他挽起袖管,迈步从头,意气风发的样子,透出的不正是袁老当年一路改革向前的精神么!


“从神似到形似”   陆增康的“非传统”雕塑手法


在人像雕塑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不外乎头面部雕塑的部分了。陆增康说,学院派的做法是“先形后神”,这也没错,既然是人物雕塑就得看起来像那个人物,但往往也会因为过于重视形似从而忽略了人物的神态,使得最后呈现的作品只是长得像,表情木然,失去了人物的精气神。

陆增康看来,雕塑不是3D打印,不能只是死板地再现那个人物的样子,而应该赋予作品生动的灵气,否则就不需要雕塑艺术家的存在了。在多年的人物雕塑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惯于从神态入手,先把神态抓住了,再一步步往形似上面靠,让作品更接近人物本身。也就是说,他雕塑头面部时并不是以某一张照片作为样本临摹再现,而是在阅览了无数照片影像后,艺术地提取某个照片的某个部位,再经过艺术化的组合加工,从而再现人物生前的眼神、表情、神态。

陆增康说人物神态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关乎五官的每一个细节,可能是笑肌,也可能是鼻翼,也可能是额头的皱纹,从神似到形似,这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微调的过程。他还跟记者透露了个小秘密,许多雕塑家在雕塑人物面部时,只做微笑的神情,如果要做出咧开嘴笑的样子必须得做出牙齿来,这样就很容易做出“青面獠牙”的狰狞感来。而他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他在雕塑时先考虑的是神态,做出来的笑容即便是咧开嘴笑的样子也是与人物神态更相近的自然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