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中国股市出现了第二只股价超过1000元的股票——石头科技,12月16日收盘价1018元;另一只股票是贵州茅台,收盘价1840元。
我在石头科技上的买卖记录一共有3笔6次:
第一笔,2020年3月10日尝试性买入200股,成交价439元;3月13日止损出局,卖出价392元,总亏损9400元。
第二笔,2020年3月23日买入300股,成交价333.6元;4月3日止盈卖出,成交价344.8元,总盈利3360元。
第三笔,2020年3月26日买入300股,成交价335.2元;4月24日止盈卖出,成交价344.96元,总盈利2928元。
在石头科技身上,总投入资金200640元,折腾一个半月,亏损3112元。
在最后一次买入后,石头科技3月30日创出最低价313.11元,仅仅比买入价低6.14%;在最后一次卖出后,它的股价只有两天低于我的卖出价,其中,4月28日最低价为314.2元,并未创出新低。
自从2020年8月31日股价跳空高开一举突破所有均线之后,股价一去不回头,每次调整再也没有跌破30日均线,直到今天股价突破1000元。
借用电影台词:“曾经有一次大赚的机会摆在眼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不卖’。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至少持有9个月!”
我知道世间没有后悔药,也知道哪怕自己当初没有卖出也无法持有到1000元(石头科技的发行价271.12元,3月份的时候最大胆的券商给出的目标价是620元),但检讨总结是必须的。
毕竟,说句自我嘲讽的话:炒股,我是认真的。
先给大家看一眼笔记本(见下图):
这是第一笔买卖的记录,笔记本右上方的红字是3月份5家券商给出的估值目标。
因为自己开始变懒,所以高度看好扫地机器人。最初买入的是科沃斯,石头科技上市后,自己立即纳入股票池,密切跟进。
正因为高度看好,所以才有尝试买入失败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买入。
既然是好公司,既然自己要再次买入,为什么最终依然失之交臂?
9个月后回头看,我找出如下几条原因:
第一,自己不懂价值评估,完全依赖证券分析师的估值报告。3月份,专业报告给出的目标区间是352-620元,我从保守角度宁愿选择较低的目标值。升值空间限定了,自己持有的底气也就缺乏了。如果那时机构给出的目标位和现在一样,不坚定持有才是一件怪事儿!机构最新估值见下图:
第二,都是技术分析惹的祸,总想着用更低的价格接回来。笔记里的“30F”,代表着30分钟走势图。为什么我要看30分钟走势?目的只有一个,想寻找更低的、更好的买点。事实上,一旦股价走强,先前的低点就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望“股”兴叹。想要更低的价格,其实也是一种贪婪。没有哪个人可以预测最高价和最低价,想着更低就一定要承担错过的风险、踏空的风险。
第三,我在两套理论之间摇摆不定,忘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缠论讲的是抄底,价格下跌再下跌出现背驰方可买入;欧奈尔的理论讲的是最高,不创新高不买入。3月10日,股价仅仅经过第一波下跌,从536.88元跌到439元,自己害怕踏空而买入,结果却是止损出局。如果自己严格按照缠师理论,把第一次买入的时间改成第二次,没有亏损的阴影,结局就会大不相同。9月16日,石头科技股价创出上市新高,收于544.98元,理应按照欧奈尔理论买入,但自己犯了恐高症、心有不甘。此后,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