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最近国内两则医疗新闻颇为吸引眼球:有媒体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完成“一滴血预测癌症”的肝癌临床试验,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10个月内将在哈尔滨举行。两者新闻引起了大量的舆论争议。
业内医学专家对此中肯评价:一滴血预测癌症,“美好愿景”与现实还有遥远差距;换头术则更有哗众取宠之嫌,从现有临床技术来看,并无操作可能性。
对于“
一滴血可测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说:“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的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试剂盒,只是一项肿瘤指标,并不能与肿瘤完全画等号。”记者了解到,热休克蛋白90这一指标有助于肺癌、肝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而非网传的筛查检测。张俊说,目前该指标仍处初步理论价值被证实,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的阶段。当下,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确实比以往更高,但确诊恶性肿瘤的金标准,仍是病理检查。
对于“换头术”专家分析,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换头肯定是没法实现的。目前,人体切断脊髓再接通尚未成功,何况延髓、脊髓集中的大脑。假设可以换头,术中需要断血供,人体神经元断血供6分钟以上便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据统计,脑组织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且形成网状链接,断血供后如何链接?这些都是目前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前换头、换脑术都不具备实际操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