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金融大全APP  ·  比亚迪不再降价,汽车价格战告一段落,5 年 ... ·  23 小时前  
汽车之家  ·  又一款最美大众或将停产?是谁? ·  3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  3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  3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宋Pro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这是一份车评人入门学习手册,拿走不谢!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05-31 12:30

正文


动力多少才算够用?变速箱如何才算顿挫?底盘怎样才算舒适?车评到底如何呈现才能更真实直观,有没有更量化,或者更好的方法给到消费者实际的参考意义?



在众多车评文章、视频中,相信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表述:一说到动力就是够用、强劲、源源不断、随叫随到;一说到底盘就是整体性好、不松散;一说到转向就是指向性好、旷量少、指哪打哪;一说到变速箱就是平顺、无顿挫等等。


这些八股文一样的描述,其实对广大普通用户来说并不直观和形象,千篇一律的描述也不能让人对一款车产生更多维深刻的印象。


粗略划分下来,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三大件 发动机 变速箱 底盘 + 内饰 。那么问题就来了:


1)动力多少才算够用?多少才算强劲?多少才算暴躁?

2)变速箱如何才算顿挫?怎样才算平顺?

3)底盘怎样才算舒适?怎样才算运动?怎样才算不松散?怎样才算很整?

4)内饰怎样才算用料好?



今天车辙君就这4点跟大家展开来聊聊,一起看看车评到底如何呈现才能更真实直观,有没有更量化,或者更好的方法给到消费者实际的参考意义?


动力

多少才算够用?

多少才算强劲?

多少才算暴躁?


对于一般家用车而言,说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我还真没有见过多少动力很不够用的车。看看后排的空置率和越来越严格的轻量化就知道了 (动力够用和车重有直接关系) ,如果常年跑市区,更很难有动力不够用的体会。



如果真要给一个数据参考,我们有必要引入推重比的概念。


推重比这就好比人的体脂率一样,是指马力和重量的比值,它能用来衡量单位重量上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


一般来说,如果考虑到两个成年人以及一定货物的重量 (算200kg) ,一般家用车的推重比在0.07~0.10左右就可以了。我们以2018年年销量前十的轿车为例,都落在这个范围。



按此推算,表现还不错的性能车、小钢炮的推重比在0.15~0.25水平 (算上200kg负重) ,比如奔驰C级AMG C 43为0.191、福克斯RS为0.203。


所以对一般家用车而言,推重比在0.10以上就已经很不错了,超过0.15绝对是强劲。


至于多少是劲爆,可以说没有上限。



比如F1赛车的推重比就高达1.2,阿斯顿·马丁AM-RB 001跑车车身整体由碳纤维、纯铝和钛合金打造,重量被控制在1000kg以内,再配合功率高达1000马力的自然吸气式V12发动机,推重比也超过了1.0。劲爆程度,没试过实车的都不敢想象。


变速箱

如何才算顿挫?

怎样才算平顺?


顿挫的感觉就像被人再屁股后面踹一脚。


一般来说,变速箱顿挫是因为发动机的转速与离合器片的转速不同步引起的。


除去一些敏感型驾驶车和佛系驾驶者,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会在挂挡时能感受到一顿一顿的顿挫感,尤其是在刹车之后的加速或者突然加速的时候更为的明显。



要强调的是,一开始驾驶车辆可能会因为技术不熟练造成档位与速度不符,同样也会导致顿挫。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确实存在顿挫感评价不一的情况。


排除以上这些,如何评价变速箱顿挫感的强烈呢?


按照划分,变速箱顿挫可以分为升档顿挫、降档顿挫、低速顿挫三类,我们可以根据顿挫的发生时机来进行评价。



不过顿挫感确实会因人而异,所以车辙君也找不出太好的计算公式或者评价公式。


但通过上表,我想大家能更加准确的找到顿挫的时机点。


就我个人来说 (偏佛系) ,一些小的顿挫,只要别太影响驾驶就都还好。不过有的朋友可能敏感些,比如像车转弯过路口速度不是很慢,明明二档可以过的却降到一档这种就不太能接受了。


底盘

怎样才算舒适?

怎样才算运动?

怎样才算不松散?

怎样才算很整?


底盘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它决定着汽车操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运动”和“舒适”就好像天平的两端,很难调和。


关于如何界定运动和舒适,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小技巧,比如通过减速带、烂路考核。在这种工况下汽车的颠簸程度如果比较强烈,会认为是偏运动的调校。相反的,如果人坐在车内不会感到特别颠簸,那就是偏舒适的调校了。



不过这种测试方法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比如偏运动的调校做得比较好,在车辆控制上也往往会表现得更好,比如在山路等多弯道地形能减少车身侧倾。除此外,像方向盘的指向性强 (俗称指哪打哪) 也是评价运动性的方式之一。


聊到方向盘,要强调一点的是,现在通过方向盘转向力度来衡量运动感已经不特别准确了,比如宝马车型因为使用电子助力也做得很轻,但转向依然很精准。



至于底盘“整”的概念,这个就要比“运动”更加难以琢磨。而且要明确的是,底盘“整”并不代表底盘运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向。


“整”的概念可以用跑步来举例,有的人跑起来身体各种僵硬,四肢不协调,甚至还可能出现关节嘎嘎响,这种就是“松散”,不够“整”。



至于底盘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整”,还是如同上面的考核方法,像高速路、井盖、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减速带、破旧的水泥路、平滑的沥青路、坑洼的土路、沙地等都去感受下。


车辙君的评价习惯是,如果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底盘都能发出低沉的“咕噜”声,通常就代表底盘是比较“整”。


不过要明确的是,令底盘松散的根本原因是悬挂系统的性能下降,像减震桶等部件的老化、各种胶衬的老化、各种刚性部件的形变随着使用期的积累或多或少都会存在。


可以说,底盘变松散是不可避免的,而恶劣的路况和暴力驾驶会加速这个进程。所以底盘“整”和“松散”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刀切。


内饰

怎样才算用料好?


汽车内饰用料一直是衡量高级感的重要方向。


就大方向来说,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材料成本下降,内饰件的整体表现是有提升的,所以一般乘用车想要拉开内饰用料的高级感并不是很容易。



内饰用料好坏用更科学的说法是用料质感,因为“质感”还将工艺技术纳入进来。


比如此前我们就碰到过一个很有趣的项目——当时竞标车型和研发车型采用了相似的材料,但在触感上截然不同。竞标车型的触感更“柔和”,但我们这款就显得“冰凉”了些。这可能与材料处理工艺中,对表皮的粗糙度和硬度控制不同有关。


关于什么样的内饰是用料质感好,通常的评价方式有三个方向。


1.触觉:内饰件触感柔和;

2.嗅觉:内饰件环保;

3.视觉:内饰件耐磨、耐光老化、耐污等表现好。



前两点大家一看便知,特别是奥迪致癌门事件后,大家对车内VOCs的关注越发注重。举例来说,汽车内饰件中采用了不少粘接剂 (特别是仪表板和门板) ,粘接剂在光照后发出的VOCs量可是不能小觑。


关于第三点,特别要送给一些准车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