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按:
当在公共场合看书变成一件稀奇的事情,总会引人注目。你是否会怀疑,
是不是如今看书的人太少?那么,经常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是对事件评价的形容词区别?是日常谈吐的涵养区别?还是只是这些区别隐藏在精神之中,让我们更加自信......但无论是哪些区别,都告诉我们,书,不可不读,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阅读。
1953 年出版的《华氏 451 》描述了在未来的美国社会,为了让人们使用更加先进的媒体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书在这个年代中被视作违法物品,社会上会有专职人员进行烧书。华氏451度正是纸的燃点,即当温度到达华氏451度时,纸质书就会燃烧。
主人公蒙塔格从事了10年烧书工作,从未质疑其合理性,直到他目睹一位老妇人为书自焚后,他忽然很好奇:
为什么有人明知书是违法之物,却要阅读它,甚至与它共存亡?
在这本书出版67年后的今天,书中描述的很多景象似乎已经成为现实。
虽然在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保持增长,但是当当和京东的线上销售价格几乎已经做到全年5折。图书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最小。
很多出版人依然在坚守,但是会以更为开放、更为现代的方式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比如通过听书、共读等方式让很多人以更为快捷、更为高效的方法了解书中的方法论,并直接应用到工作中。
美国作家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基础阅读。
以识文断字为主要目的,阅读时能够清晰的知道作者是在说什么。
第二层:检视阅读。
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全书最好最重要的内容快速地阅读并掌握。
第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了解一本书的架构,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仔细阅读。
第二,粗浅的阅读,面对一本难啃的大部头书,可以从头到尾先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而是先了解全书内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三层:分析阅读。
目的是在较长的阅读时间内,对全书最好最重要的内容细嚼慢咽,反复理解其深意。
第四层:主题阅读。
即同时阅读数本讲述某种相似概念的书籍,总结、归纳并比较其中的概念,并从中提出超越这些数本中知识的新的想法。
在熟悉了读书的四个层次后,或许你会好奇,
到底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为此,
印象笔记联合马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精读好课
,
让你利用碎片化时间,用书本帮你改变自己的思维
,提升自我;
全面改造你的阅读方式,让读书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利器,
让生活更加充实且丰富
。每天共读书中精华方法论,认知前进一大步。
不要
停下脚步去学习、去阅读,也不要给自己找时间上的借口。
你可以计划
、可以时间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碎片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