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部好片子,就像意外挖到了宝,这感觉比刮出大奖,更带着意犹未尽的后劲儿。
今天,厂长就把这个宝藏分享给大家。
杰出公民
El Ciudadano Ilustre
豆瓣刚冒出来的新片,仅500多人看过,但口碑出奇一致的好。
IMDb评分7.5
大大小小共计13项提名,12座奖杯。
去年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该片强势入围金狮奖—最佳影片。
主演奥斯卡·马丁内兹,更凭借片中过人的演技,一举获封影帝。
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喜剧片,以文学篇章的架构撑起叙事格局。
双向讽刺的手法,也用得十分巧妙。
丹尼尔是个炙手可热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更是让他抵达荣誉的巅峰。
对外,他谢绝一切访谈、盛情邀请,切割着各种荣誉加身的喧闹。
一方面,他有着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财富,而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担忧是否会失去从前的棱角。
直到,他收到一封来自家乡小镇萨拉斯的邀请函。
出乎意料的,他接受邀请,踏上了这块四十年未曾涉足的土地。
片中有一幕,丹尼尔谈及朋友说过的一句话:获得诺贝尔奖,你会变成一座雕像。
回到家乡的丹尼尔,就是这样。
消防车带着他游行,接受来自小镇人民的致意,一旁陪同的是市长和选美皇后。
讲授公开课。
接受电视台采访。
甚至,真的成为一座雕像。
毫无疑问,这种种,都是诺贝尔奖的副作用。
表面上看,这是丹尼尔个人的荣誉,而在小镇人民来看,这是萨拉斯,乃至所有阿根廷人的骄傲。
换言之,这份骄傲,每个人都有份。
电视台的采访,例行公事的问完问题后,重点不过是推销果汁。
上门求取援助,希望丹尼尔能够给身患残疾的儿子,买一个高级轮椅。
包括来叙旧的发小,目的也只是炫耀自己娶了丹尼尔初恋。
印象深刻的一幕场景,接丹尼尔来到小镇的那个司机,把丹尼尔的书用作上厕所的手纸。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他,也不在乎他到底是谁,一切盲目的崇拜,只是因为诺贝尔奖。
如同李安得奥斯卡,莫言得诺贝尔。
同胞,同乡,同学,同事......是人生某一段时间,在某一个地方,产生的某种关系下的交集。
这是理论意义下的唯一共性,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丹尼尔看来,更是如此。
他毫不讳言,自己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事,就是逃离了那个地方。
可丹尼尔真的逃离了吗?并没有。
他书中的主人公,从未逃离过萨拉斯。
对于萨拉斯,他有着发自心底的鄙夷,却又不可否认,他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萨拉斯。
如同公开课上,他被指摘的那句话“像寄生虫一样从小镇身上搜刮灵感”。
盲目崇拜的家乡人,知识分子的道貌岸然,跃然纸上。
这是一种对立,更是两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冲突,双向讽刺。
这种讽刺,同样体现在影片前后两部分的对比。
同样是游行,前面是敬意的眼神,后面,取而代之的,就是敌意。
来听公开课的人,也成了寥寥无几。
“少小离家老大回,穷山恶水出刁民”,人性与人性的对弈,从来都没有输赢。
这是“荣归故里”的尴尬。
很多人都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沧海桑田,故乡变了模样,同样变了的,还有再回首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