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蓝皮书纳入统
计的肿瘤试验全部来源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eap/main),时间以登记网站上“首次公示信息日期”作为统计时间节点,有些试验可能早就结束,但首次公示信息日期是2017年,则纳入统计;有些试验如果招募的是健康受试者,则不在统计范围以内。
2017年中国一共开展了204项肿瘤临床试验,比2016年的157项增加了47项;这些试验涉及21个瘤种,比2016年的29个瘤种减少了8个瘤种。比较常见的肿瘤都有开展试验。非小细胞肺癌试验数量达到44项,位列第一;淋巴瘤以28项位列第二;不考虑实体瘤,乳腺癌和肝细胞癌以14项并列第三。此顺序几乎与2016年一致,肝细胞癌的试验数量在2017年增加比较多。
相关试验药物排名和试验数量是一致的。
备注:本次统计的时候对2016年蓝皮书中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和修正。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中2017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10位对比中国肿瘤临床试验数量排名,可以看出:在女性恶性肿瘤方面,试验数量明显偏少,除了乳腺癌外,宫颈癌、子宫恶性肿瘤和卵巢癌试验数量不但没有进入前10,在绝对数量上也非常少,2017年只有卵巢癌有3个药物开展了4项试验,2016年只有宫颈癌有1个药物开展了1项试验。同时乳腺癌试验数量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6项,只有14项。女性恶性肿瘤有着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对比中还可以看出:在发病率前10位的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和脑、神经系统虽然未进入试验数量前10位,但食管癌在2017年也有4个药物开展了5项试验,脑、神经系统有5个药物开展了5项试验;甲状腺癌在2017年未有临床试验开展,但在2016年有2个药物开展了2项试验;胰腺癌在2017年只有1个药物开展了1项试验。
2017年增加了6个2016年没有的适应症,分别是:血小板减少症、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化疗毒副作用、癌痛止痛和胸膜间皮瘤,其中前5个适应症都是肿瘤辅助用药。
2017年中国肿瘤临床试验总人数达25834,比2016年的22492增加3342。这里试验人数并不代表2017年参加试验的人数,只是试验登记中的人数。非小细胞肺癌试验人数仍然是所有瘤种中试验人数最多的,达7671,比2016年增加604。
一家医院牵头多少个项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临床试验是科研的一部分。这个排行榜也可以为病人就医提供参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2016年一样稳居前两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2016年的第5名跃居2017年的第3;八一医院由2016年的第9名跃居2017年的第4名;天津市肿瘤医院从2016年没有1项牵头试验到2017年以8项试验并列第9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2017年排名和2016年保持一致,仍然保持第8、第9名。
复旦版《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肿瘤学排行榜前10名中山东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尚未有牵头试验。
很多I期试验只有一家医院,本蓝皮书也默认为牵头医院;多家医院共同牵头,则分别计算。
2017年中国肿瘤临床试验牵头医院省市分布和2016年基本一致,北京仍然遥遥领先,是第2名上海的2倍,占整个牵头试验数量1/3;天津增加数量最多,从2016年的6项试验增加到2017年的17项。GDP排名与牵头医院省市分布几乎没有相关性,稍微有些特殊的是山东省,GDP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医院实力也很强(山东省肿瘤医院在全国肿瘤学专业排名中第6),但没有牵头医院。2017年军改热火朝天,部队医院(32项)仍然是中国肿瘤临床试验的中坚。
2017年中国肿瘤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有88位,比2016年多16位,其中有55位研究者在2016年未牵头试验。
牵头试验数量最多的主要研究者仍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石远凯教授,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从2016年排名第10跃居2017年的第2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叶定伟教授从2016年排名第15跃居2017年的第7名。
2017年贡献主要研究者数量的医院排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贡献最多的医院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这个排名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医院学科发展的平衡以及影响力的分布。
2017年中国肿瘤临床试验一共开展了204项,其中生物药临床试验94项,增长最快,占比也将近50%,2016年占比只有1/4;自体RAK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试验成为第一个在CDE临床试验登记网站上登记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
此处统计的肿瘤临床试验数量最为准确,其他版块可能会有重复。
2017年中国肿瘤临床试验国内试验/国际多中心试验的分布和2016年相比,没有显著变化。47项国际多中心试验中有7项为6家国内企业发起,分别是:百济神州、百奥泰、豪森、贝达、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和赛生医药江苏有限公司。2016年几乎没有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由国内企业发起,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临床试验走向世界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