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营销兵法
全国营销界第一新媒体“营销兵法”,超85万精英订阅!关注互联网、电商、新媒体、零售、金融等行业,每晚推送营销、销售、广告、创业类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五,财福双至 ·  4 天前  
嗨推  ·  总结了6点,蛇年电商人不踩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营销兵法

瑞幸起诉星巴克“垄断”,自救还是博取曝光?

营销兵法  · 公众号  · 营销  · 2018-05-16 20:54

正文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ID: cylbnc)


昨日,瑞幸咖啡发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将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如果法院受理了此案件,这将是星巴克在中国面临的第一次诉讼。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双方对此事的回应。


星巴克第一时间回应


昨日下午,瑞幸咖啡发表了“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下图),还举办了举办媒体沟通会,副总裁郭谨一现场表示,一方面,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另一方面星巴克要求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进行“二选一”甚至停止供货,已经影响到了瑞幸咖啡的正常运营。


瑞幸方面称,已经委律师事务所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截至目前,外界对这一事件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瑞幸咖啡的确遇到了星巴克的前后夹击,此次公开诉讼乃是自救;另一种声音认为,瑞幸这是借势星巴克来博取品牌曝光的公关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就是星巴克投资者大会。如果法院受理了此案件,这将是星巴克在中国面临的第一次诉讼。


记者第一时间向星巴克求证此事,星巴克也第一时间给出了回应:


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


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


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 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此外,该负责人还独家向记者透露,早先瑞幸咖啡称自己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场1/7的员工,这个数据严重失实。


瑞幸博取曝光 or 星巴克真的错了?


目前,在百度新闻搜索“瑞幸咖啡+星巴克”,能找到近600篇资讯,其中各种“惊动星巴克”、“剑指星巴克”、“挑战星巴克”的标题。媒体分析评论认为, 瑞幸咖啡从创立至今,就非常明确地把星巴克锁定为第一目标。



引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分析称,瑞幸此举完全是蹭热点,因为反垄断法第14条是价格垄断,事实不支撑;17条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需证明星巴克有市场支配地位;供应商独家供货,需要有一堆证据去证明,难度非常大。


但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在第一时间对餐饮老板内参表示,根据世界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 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在2016和2017年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7.5%和58.6%),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而星巴克的“二选一”或许并不一定就是空穴来风。


在《彭博商业周刊》的一篇报道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一名太平洋咖啡高管也提到,2007年之前没有太多品牌竞争时,星巴克甚至会要求与业主签订排他性协议,即该处只能有星巴克一家咖啡店,不准许其他品牌进驻。目前这种情况只会在二、三线城市出现。”


在百度文库中搜索“星巴克租赁”,可以搜到一个2011年5月版本的星巴克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其中第5项,场地的使用中,专门规定了“排他性”。



如果这些排他性条款当前仍然存在,通过法律手段来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就成为瑞幸的必然之选。那么星巴克或许会成为真正的“咖啡公敌”。


资本角逐下的咖啡混战(案情回顾)


从网络口水战到真刀真枪的诉讼,显然,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咖啡品牌的必争之地。


罗兰贝格项目经理吴皓曾表示, 未来3到5年,咖啡专业零售店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而这远高于其它零售业态的增长速度。


2017年,星巴克在上海开出全球最大臻选烘焙工坊,这是星巴克史上最大的单店投资,而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更是毫不避讳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称中国可望在十年内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市场。入华18年,星巴克已开出3300家门店。


同为世界咖啡连锁巨头的Costa,也将中国市场看作是一个未来的增长点。据此前媒体报道,Costa计划2022年在中国开店数量达到1200家。


瑞幸咖啡更是一入场就表现出强劲势头。在品牌创建后短短三个月,已在北京、上海开设了近70家门店。创立半年,瑞幸已开出了400家直营门店。


瑞幸的最新计划是在5月底前将门店数量提升到500家。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Costa过去11年在中国的开店总和。


瑞幸咖啡曾称,前期不止投入10亿来教育市场。而且“公司已经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


而且,自始至终,瑞幸都非常强调自己的互联网属性。比如获客手段,采取注册赠送、邀请赠送等多种方式推广,不接受线下支付,强制要求APP内下单等。


这种模式被业内人士解读为: 滚雪球般迅速做大用户量,快速进行融资。


星巴克其实也并不是无动于衷,除了昨日第一时间回应公开信的“起诉”,早前也有消息称,星巴克全球高管在暗访了上海和北京的瑞幸咖啡门店之后,已经布置了两项强力的反击措施:上游断供与推出外卖业务。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就已表示,即将在中国推出外卖业务, 这意味着星巴克和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咖啡将进行直接的对抗。


▍瑞幸PK星巴克事件一览


●  5月8日,某媒体报道称:从2017年年底,瑞幸开始向“友商”星巴克挖角。目前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1/4员工。而相同岗位,瑞幸咖啡用高于星巴克三倍的工资挖人。


●  5月10日,坊间传闻,星巴克全球高管在暗访了北京和上海的瑞幸咖啡门店后,将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推出外卖服务。


●  5月10日同一天,同样是坊间传闻,星巴克要求供应商二选一,不能给瑞幸咖啡供货。


●  5月14日,某自媒体发了一篇文章,预见到《进击的瑞幸咖啡:或遭星巴克反击》。


●  5月15日(昨日),瑞幸咖啡发表公开信:遭到了星巴克的反击,将诉其涉嫌不正当竞争。


本文部分内容整合自亿欧、万能的大叔、中国企业家杂志

营销智汇
ID:yxzh998

想和200名营销高手交流吗?加入营销智汇吧!

营销点评
ID:marketingcom

多方位、全视野、客观地评价、调整营销的对象、方法及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