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级学爸
三个孩子的爸爸,毕业于中国科大,爱跑步,爱生活,爱孩子。既要做好事业,更要做好父亲。致力于少儿科普,致力于孩子的快乐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没买打印机,两学期下来,打 ... ·  20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背单词界"扛把子"!寒假想迅速提升娃词汇量, ...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学校只做了 1 件事,孩子们近视率就下降了 ... ·  2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放弃鸡娃的中产家庭,这个寒假是怎么过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超级学爸

高考:请接受我们对你恨之入骨的爱!

超级学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6-08 17:20

正文

这两天高考,淡总作为一名受益于高考的河南人,心情却是五味杂陈,对高考是又爱又恨。


不过比较欣慰的是,昨天语文考试一结束,很多朋友发来感谢信,说是孩子关注超级学爸,对写作帮助很大。


河北的家长。



我们先来看看高考的本质。高考是一次简单粗暴的强制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首先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从人群中选拔出管理或技术人员。所以自古就有“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说法。

当然这种说法诞生于封建社会,含有剥削思想。所以富有理想主义并且浪漫色彩的太祖,的确是痛恨剥削的,不喜欢这么强制性的社会分工,所以很不喜欢高考,多次亲自抨击考试制度。

这也反映太祖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马克思认为,到了共产主义阶段,“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

也就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大家思想素质极大提高,每个人都像圣人,全靠高度自觉维持社会运转。社会生产力也极大提高,想拥有就可劲儿往家里拉,也不怕浪费了。

这当然是理想社会,太祖不但深信能实现,还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过于急切,这就有了大跃进,想提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把脑体分工给消灭掉。

所以文ge一开始,就直接废除了高考。但是文ge中大学也恢复了招生,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从劳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中选拔学生,上几年学再回到劳动第一线去。

又称作 三来三去 :农民从公社来,毕业还回公社去,继续当农民,挣工分;工人从工厂来,毕业还回工厂去,当工人;从哪里来,毕业再回到哪里去。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简单劳动,又能从事复杂劳动;即是一名知识分子,又是工人农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做法是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企图强行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这三大差别,然而实践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断档。

所以 286 刚一复出,就自告奋勇管科教,并立马决定恢复高考。他在 1977 年科教座谈会上语重心长的说:我们郭嘉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入手呢?我看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并且立刻做出决定,当即恢复高考,从高中毕业生直接招生,不要再搞群众 推荐 。恢复高考无疑是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的决定。

从大处讲,我们经过恢复高考这 40 年,高校共培养了一亿多毕业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各层次人才,给郭嘉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给伟大民族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小处讲,很多普通工人农民群众,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发挥了个人潜力,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从这一点上, 1977 年以后的大学生都应该感谢 286

为什么恢复高考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因为它通过公平的考试,把人 强行 进行了社会分工,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

我们知道的 潘建伟 院士(量子通信大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雅坑村,村里的小学,镇里的初中,然后县里的高中(东阳中学,东阳后来成了县级市),后来考入了科大。



所以潘院士是通过高考“ 跳农门 ”的典范,履历非常完整。如果没有高考,别说什么量子通信了,说不定他还在稻田里插秧呢。

还有在《百家讲坛》讲孔子、讲水浒、人气直逼易中天的 鲍鹏山 教授,他原本也是六安的农民,就是在恢复高考第一年( 1977 年)参加高考,跳出的农门。

清华著名的青年生物科学家, 施一公 (河南驻马店人),可惜了他 没有参加高考 ,但他从小受五位哥哥姐姐高考的影响,争强好胜,酷爱学习,因为数学竞赛第一名被清华大学掐尖走了。

在他的回国后,直接把中国的生命科学某些领域带到了世界最前沿,被誉为中国当前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之一,目前他当选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

BAT的大 boss ,个个都是高考出来的,其中马云还考了三次,考到第二次的家里已经对他失去信心了,让他蹬三轮挣钱去。

最后他偷偷参加了第三次高考,但这一次还是没能本科上线(差五分),但是由于他英语成绩突出,他从专科破格升入外语本科学习(杭州师范学院)。

马化腾也是得益于高考,考上了深圳大学学计算机专业。百度的李彦宏,也出自普通家庭,最后以阳泉市第一名考入北大。

现在的经济社会,社会分工太细了,而且还会越来越细。有些岗位盼人才,如同久旱盼甘霖一样。为啥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专生都包分配,毕业生还都是抢手货。

而现在也是,只要你有独当一面的本事,在哪儿都是掌上明珠。我有个同学是学量子通信的博士,毕业直接就是总经理,现在又有企业以优厚的待遇把他给挖走了。

还有各种留学生,被“青年千人计划”给召唤回国。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来直接几百万的启动资金,直接分一两百平的房子,就这多少高校还抢不着。

去年有个用人单位非要让我给他推荐一个科大的毕业生,最好是少年班的。如果是少年班的,就不用面试,而且成绩不限、年薪保底 50 万起 + 期权 + 业绩提成。

随着社会朝着信息时代和工业 4.0 时代的推进,社会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工业体系会更加复杂,社会分工也会更加复杂和细化,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从这个角度, 高考仍将是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

“但是”,淡总终于要转折了,高考却有它残忍的一面。

高考的痛点一, 实话实说,高考竞争太惨烈。

一方面可以说我大种花家人才济济(用挤挤更形象,可惜是错别字),年轻人一茬又一茬,每年都有一千万人参加高考。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加剧了这种竞争。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竞争游戏。说 20 个男生 20 个女生,被关在一个屋子里(不要多想,只是关上),不管有没有真爱,只要男女配对成功,就可以领取 100 万然后走人。

可想而知,这里的所有人都会配对成功,出门后有真爱的可以共享这 100 万,没有真爱的一人 50 万然后散伙。

但如果男生偏偏少一个, 20 个女生争夺 19 个男生,女生们首先为了不当“剩女”,其次为了分到奖金。但是由于资源紧缺,资金分配的话语权就到了男生手中。

并且只要有一个女生给男生加价,其他女生就如同拍卖一样不得不跟着加价。所以资金的分配从五五开,到四六、到三七,到一九,最后甚至 1 99 都有可能。

考大学也是这样,由于名校资源非常稀缺,所以注定了高考的惨烈。你不用功,有人用功。你周末想玩会儿,衡水中学的学生可能一个月都没休息日;你不想报辅导班,可人大附中的孩子们可能集体在外补课。

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机器,不断加码提高报价,其他人也不得不跟进。这就是全民补课、全民上奥数、全民补英语的根本原因。



教育部倒是心疼孩子,要减负,不允许 公办 学校上早晚自习,不允许公办学校假期补课,不允许 公办 学校多布置作业,于是公办学校成绩差了,家长们都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

而且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成绩好的学校效益好,老师待遇会好一些,所以不断吸引优质的师资进来,家长们也拼了命的托人或送钱把孩子往好学校送,结果生源好了办学成绩就会更好。

我们来看看人大附中 2015 年的一个招聘教师的公示名单,最低也是清华北大的硕士。



而同样大名鼎鼎的毛坦厂中学,安师大毕业老师的可以当台柱子了,这就是差距。


说到这里,突然对毛坦厂肃然起敬,如同对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一样的肃然起敬。


其他的学校,尤其是县级中学,师资被挖走,生源被挖走,高考成绩也江河日下,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包括黄冈中学,也难逃这样的厄运。

而且这种趋势没有好转的迹象,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衡中模式逐渐在蔓延,衡水中学杀入了四川,杀入了安徽,杀入了浙江。参见我的文章( 重磅:衡水中学落户合肥,明年面向全省招生,或重塑安徽高中格局 )。


高考痛点二,高考考试的公平,掩盖了招生的不公平。

还是实话实说,高考是公平的,连考研和中考都出现过泄题的丑闻,高考好像没有过。从命题到考试,再到改卷,全程都有武装戒严。

然而招生环节却隐藏了极大的不公平。比如一本率,北京天津上海可以达到 20% 以上,而四川才 5% 多一点儿。


河南教育厅没办法,拼命把本省的二本的学校建设成一本,一本率勉强才7.5%(平均每100位考生有7.5个可以上一本)。


而在 985 的比率上,河南、安徽、贵州并列倒数第一,为1.2%(也就是说100位考生只有1.2人能上985高校)。 只是因为户籍的原因,上985大学的概率是北京的五分之一了。



昨天还有河南的朋友很焦虑,考虑是不是移民,为了孩子移民到北京上海。其实淡总挺悲催的,虽然跳出了河南,没想到来到同为倒数第一的安徽。


高考痛点三,高考考试的公平,掩盖了教育的不公平。

在北京也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一个北京的同学生了孩子后,简直就患上了忧郁症,担心孩子的教育。她这样跟我说,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上不了好的小学;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