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在这样的行情下,
对我的空仓和零交易还是不能理解和相信,
因为最近好多人和我聊天的时候,都问我最近还持有什么股票么?
我说我从春节之后就只留了一点底仓之外,此前持有的股票大部分都卖出了,从5月份到现在都几乎零交易。
然后他们大多数会继续问,那你买美股还是买港股了?
我说美股去年尝试性的做了一点,但是今年没有再继续,港股就有一个小账户参与一下打新。
然后他们大多数还会继续问,那你最近在干什么?炒期货、外汇什么的没有?
我说这些也没有,我期货和外汇我只是略懂,不擅长,所以没参与。
然后他们大多数会非常惊讶的问我,那你的钱都放在哪里了?总不可能存银行吧?
我说存银行到不至于,但是除了底仓和股票、基金方面的定投之外,剩下的资金基本都买货币基金或者理财产品了。
一般聊到这,他们还会再三确认,你真的什么都不做么?
我说是啊,我从去年搬家之后,已经囤了几百本书,扩充我的藏书数量,还办了各种游乐场,水乐园、动物园、海洋馆的年卡。我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看看书,玩一玩。
只有聊到这里,大多数人才能相信我是真的什么品种都不做了,铁了心要休息。
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大多数人都处于两种极端状态当中,
一种是不相信任何波动和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资金只存银行或者买理财的;
一种是开户之后资金就不能闲下来的,长期不持股或者长期低仓位是不可能,总怕错过机会,要么长期重仓持股,要么高度频繁操作。
很少有处于中间地带的,
行情好就增加资金,加快操作频率;行情不好就转走资金去做一些低风险投资,或者暂停交易的这种人,在整个投资者群体中的占比非常低。
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
在市场中,机会的分布很明显是不均匀的,牛市的时候遍地都是机会,熊市的时候遍地都是陷阱,而不分市场大环境,总是保持一样的操作频率和仓位水平的话,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论知识都能判断出这是错误的行为。
但是在现实中,犯着这种错误,而且自身毫无察觉的人太多,大多数根本无意识要去修正自己的这种常识性错误。
我在更新里和日常与人交流时,最爱说的就是风险收益比和“市场的天时”,股市投资不像是每天上班,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更像是农民种地,适当的季节去做适当的事是首要的。
可是大多数都理解这个理论,然而能付诸于行动的却寥寥无几,大家一旦把资金放到账户里,就总是担心错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机会,总是马不停蹄的寻觅各种看似机会的情况,不管自己是否有把握都要试上一试。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解释不清楚,只能说大部分都是心态问题。
所以,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多总结多调整,不要再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