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吃出来的,不是消费出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投资出来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最近在接受凤凰卫视《领航者》访谈时说。
在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远低于投资。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向消费拉动转型。林毅夫认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理论上说不通,而经验上,也有美国、欧洲家庭过度负债造成危机的前车之鉴。
以下为林毅夫观点全文。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从改革开放以后每年平均9.6%的增长下降到了6.5%,“中国是否已经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面临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金融体系脆弱、腐败多发、就业困难等危机。
林毅夫认为,所谓走进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没有办法在人均收入水平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表示,中国当前6.5%以上的增长速度仍然高出发达国家4个百分点,说明中国还是会比较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中国并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林毅夫看来,中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外部国际环境,而非内部机制的问题。他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尚未复苏,从而导致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幅下滑,这种全球环境不只对中国,对金砖国家、东亚高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带来了冲击。
在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远低于投资,跟美国正好相反。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向消费拉动转型。“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林毅夫指出,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依靠产业不断创新、不断升级,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则需要依靠投资。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费者增加,投资跟消费共同变成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理论上说不通,而经验上,也有美国、欧洲家庭过度负债造成危机的前车之鉴。 他认为消费拉动是一个政治化的议题。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吃出来的,不是消费出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投资出来的。”
近十年来中国一直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大量货币成为可贷资金,却因为人们对实体经济信心不足而流向股票、房地产等具有投机性质的虚体部门中。林毅夫表示,他一向不主张用宽松货币政策作为反经济周期手段。“我认为更多的应该用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它的流向比较清楚,即使在当前的状况之下,我想我们作为经济周期的应对措施,应该更多的要靠投资。”
林毅夫认为,只要能不断地把劳动力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这个转移过程中,人口红利就会出现。“永远用不尽,只要你有产业升级的空间。”
而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他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有产业指导政策。
“拿个比喻来讲,要成为冰山,一定有露出水面的那个尖角,但是也一定在海底下的那一大块冰,实际上企业家是露出水面的那个角,然后政府的作用是露出水面下面的那一大块冰块。”
中国在短短30年里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速度令世界惊叹。林毅夫认为,中国的成功模式是所有成功国家的模式,也就是在每一个阶段用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一方面靠市场和企业家,另一方面靠政府的因势利导,把企业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中国能走上成功道路的原因,是没有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而是“看自己有什么,根据自己有的什么东西能做好,然后创造条件,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
本文来源: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
近期文章精选:
【CF40季度报告】如何看懂上半年经济超预期?下半年经济怎么走?
【观点】货币政策已不宜进一步收紧
林采宜谈“灰犀牛”风险:私募基金产品清盘或现“多米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