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下厨房
菜谱更全,人气更高的美食社区。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1月6日 ... ·  2 天前  
德善学园微讯  ·  【每周食谱】善俭楼 1.06-1.09 ·  3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5大权威咨询机构重磅分享,揭秘2025食饮行 ... ·  5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饭局后,客人说“你破费了”,低情商的人说:“ ... ·  4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17岁谢振轩爱上46岁滑雪教练,张柏芝崩溃住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下厨房

故事 | 在贝太厨房做12年主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下厨房  · 公众号  · 美食  · 2016-09-25 21:57

正文



单纯地热爱美食,能够安心地专注每一道菜并投入其中,其实是很让人享受的一件事。

——任芸丽


提起《贝太厨房》这本杂志,热爱美食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家庭烹饪月刊,《贝太厨房》可谓是一代人对美食杂志最初的记忆。然而自创刊14年来,它经历的风风雨雨,美食行业的发展更迭却鲜为人知。



《贝太厨房》


今天故事的主角任芸丽,是《贝太厨房》的幕后运营者,也是国内美食媒体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她从事美食媒体工作15年,从2004年做《贝太厨房》主编至今。现在了解美食的渠道从杂志到互联网,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本人也不断经历着多个角色的转换。如今的她,是贝太厨房全媒体总编、乐生活公益课堂发起人、芸物品牌创始人,也是一位8岁男孩的母亲。



和儿子在一起


以美食为事业,是一场以梦为马的旅程


从事美食工作的人一定是吃货吗?至少任芸丽自己是的。聊起自己成为吃货的起因,任芸丽回想,大约是因为自己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便想方设法在那个物质不太丰富的时代换着花样做饭,让自己和姐姐获得充足的营养。于是,在做饭讲究的父母的影响下,任芸丽自己也耳濡目染地形成了对饮食的高要求。



自制麻辣香锅


然而单纯地爱吃和以美食做为终身的事业,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谈到当年择业的理由,任芸丽说大约是因为美食和别的事情都不一样,“因为很少有人是因为自己特别爱吃某样东西才给自己做饭吃吧?更多的时候大家是想做饭给朋友、爱人、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从而获得幸福和成就感”。基于自己本身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性格,任芸丽踏上了以美食为事业的旅途,一走就是15年。



参加活动


作为美食媒体的先驱,在十几年前的创刊初期,任芸丽也遇到过很大的困难。那时美食杂志并不被多数人看好。大家会认为电视,报纸这种快媒体更适合美食的传播。所以头几年做杂志促销的时候,任芸丽他们只好在超市里卖酱油的货架旁边支一个小摊子,“顾客买一瓶酱油我们就推销一本杂志”。在联系广告合作时则更夸张,要“到超市里,挨个儿看那些食品、调味料的标签,找厂家的电话挨个儿打过去,问他们需不需要广告合作”。慢慢地,人们发现,比起电视和报纸对食物的宣传,杂志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反而更加独特而温暖,用杂志传播美食的想法逐渐说服了商家,《贝太厨房》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



《贝太厨房》


像下厨房团队经常被用户投食一样,《贝太厨房》的团队也经常收到读者寄来的食物、手写的信,和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在任芸丽的工作中,这是最让她感动的经历。“在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他们会直接寄到报社来。后来有了微博,很多就在微博上开始留言。有些读者是种水果的、养鸡的,恨不得把家都搬过来请你吃,真的不是广告,就是读者觉得他们家的东西好吃,单纯地想让你也尝尝”,即便在纸媒低迷的时代,也有一批读者还在坚持订阅着,相信《贝太厨房》会一直做下去,并保持品质。这种信任让任芸丽觉得又安心又感动,“他们没有放弃我们,所以我们也不会放弃这份事业”。


在美食媒体的圈子中,任芸丽和下厨房有种微妙的缘分。“可能是因为下厨房老大Tony和我一样是学设计出身,所以看待有些问题的视角会比较像。比如希望产品本身是个美好的存在”。在任芸丽的公益项目需要帮助时,Tony从来没有二话,在人力上进行无私的支持。在与下厨房相处的过程中,任芸丽也时时感到惊喜:“很多工作人员甚至是不计回报地在推动这个事业,这种团队凝聚力是很惊人的”。



参加下厨房暖房趴的留念


我曾好奇请她把贝太厨房和下厨房放在一起比对,她想了一会儿说,贝太厨房由于历史悠久,在一定年龄的人群中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但相比于交互性和社区性强的下厨房,贝太厨房还是属于传统载体,主要以杂志和网站的形式进行输出,没有完善的App可以让用户进行交流,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将来有一天,贝太厨房大量原创的权威内容,能够和下厨房的交互性运营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就是未来最完美的美食媒体的状态了”。

 

公益之路:用料理扩散爱的温度


虽然在美食媒体行业已是资深行家,但做好媒体人并不是任芸丽的唯一理想。在她心里,一直还有种“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2016年2月,任芸丽发起了“乐生活公益课堂”项目,通过烹饪课堂的形式,将学费全部用于免费给患大病的孤儿提供医疗用品。


谈起做公益的初衷,任芸丽笑了起来:“可能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想折腾”。任芸丽坦言自己也曾是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但好在有父母的庇护和关爱,是个幸福的孩子。“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给了我专业的医护和爱,后来做了手术后,我逐渐痊愈了。但那些患了大病还被抛弃的孩子不一样,我们组织过看望他们,真的挺可怜的。”



看望被捐助的小朋友


抱着“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的纯粹的初衷,任芸丽在启动以来的6个月间,即便项目亏损,也一直坚持着。资金是公益事业永恒的难题,在保证孩子学费和医疗经费的前提下,任芸丽经常发现自己在计算运营成本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即便如此,任芸丽的身边却有一大批支持者。“很多志愿者、学员、老师、包括下厨房的小伙伴,大家抱着同样的价值观真诚地忙碌着”,来自四面八方善意的支持让任芸丽依然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着。



参加小花关爱公益组织的活动


虽然个人直接捐款也可以帮助孩子,但任芸丽更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拥有一个媒体的影响力,能够通过美食课堂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公益项目,知道这里还有从全国76家福利院收养的孤儿,由于患有大病,正在北京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治疗。“对于学员来说,既学习了做菜,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学费还帮助了很多孤儿。这是一件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情”。



乐生活公益课堂学员


项目启动至今,已经有上百人知道了这个机构的存在和意义,学员和老师们在了解项目之后也抱有温柔的善意,甚至很多老师来上课都不要工资。聊起这几年国内公益行业的备受争议,任芸丽说想单纯、坦荡地做一件善良的事其实没那么难。“我们项目的财务状况是公开的,给孩子购买的物品来自救助中心提供的单子,都是他们特别需要的医护用品。大家都抱着很纯粹的心。”



乐生活公益课堂老师


在任芸丽的理解中,公益的意义不应该是简单地传播,而是扩散。如同乐生活公益课堂的slogan:用料理扩散爱的温度。“我们想做的是以公益活动的形式,让爱的温度成次方、立方地叠加,同时让参与的人有付出和给予之后的安定的归属感”。



乐生活课堂合影


作为公益课堂的发起人,任芸丽希望未来能够持久地把项目做下去。比起高密度的活动,她更希望能够每一期都精心准备,每月一次,细水长流地坚持。“如果我的精力和财力都能支撑,希望能够长久延续,五年、十年都一直做下去”。

 

从复杂到平淡,人生兜兜转转是一个圈


做了十多年美食相关的工作,任芸丽自己的饮食观像是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再回归到简的过程:从菜鸟小白到了解各种各样的食材、技艺、工具。“曾经想统统叠加在一起,不过现在又回到了原点,希望简单质朴一些”。如今的任芸丽在生活中更喜欢能够保持食物原本味道的烹饪方法。如今逐渐转向素食主义的任芸丽还创建了“素味乐生活”微信公众号,希望把素食介绍给更多的人,读者不一定是素食主义者,但希望大家能知道素食又许多简单好吃的做法,是一件有趣的事。



平时爱逛菜市场


和饮食一样,任芸丽的生活态度同样趋向于追求简单。“这些年感悟最深的是孩子对妈妈的影响特别大,他让我意识到无论如何忙碌拼搏,终究还要回到家庭,和爱的人在一起”。在任芸丽的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是回归田园生活的状态,没有纷扰和快节奏的生活,安心养花,养动物,看看书,陪陪孩子。



和孩子在一起



孩子爱吃的酱爆茄丁面


任芸丽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停下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专业学习摄影。在学习之余把自己的工作,把芸物品牌、公益课堂都做好,就是很理想的生活。“除此之外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家人”。



平时吃的面


“有时候自己当时不太明白,回头再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比如芸物,素味乐生活,乐生活公益课堂,都不是盈利的。可能乐趣就在尝试的过程当中,在亲手设计每一个环节,和不同的人接触的过程当中吧”。


点击阅读原文在下厨房关注@任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