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推介中国个人信息/数据保护/隐私保护最新发展,包括法规速递、执法机关动态、行政执法、民事诉讼、中外执法交流、学术研究等。提供案例解析、理论介绍、律师实务操作指南,以及个人信息及数据保护评论和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章算法  ·  硬核!一周刷爆LeetCode,算法大神耗时 ... ·  昨天  
九章算法  ·  “DeepSeek ... ·  4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Deepseek横空出世,打脸中科院孙院士团队!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13岁学编程,20岁哈佛退学,31岁成为世界 ...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员工离职,工作微信账号归谁?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2-28 16:33

正文


案件提要

微信账号属于虚拟财产,在权属产生争议时,应通过考量账号的生成以及实际利用情况判断权益归属。 用人单位就工作微信账号享有占有、使用等财产性权益,负责日常使用工作微信账号的员工在离职时应返还该账号。

争议焦点

原告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何种民事权益。

基本案情

2017年8月,某数码公司通过其在职员工袁某名下的手机号码注册了案涉微信账号,并相继提供给离职员工许某及现在职经理张某使用。2017年9月,刘某入职该公司从事销售部营业员;自11月起,案涉微信账号由刘某使用并进行了实名认证。2021年5月,刘某私自将案涉微信账号和昵称予以变更。某数码公司发现后,向刘某发出《通知书》要求返还,被刘某拒绝。后某数码公司与刘某解除劳动关系。某数码公司以刘某的上述行为侵犯其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的使用权益为由,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刘某立即停止使用案涉微信账号、解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配合变更微信账号密码及重新绑定到指定的手机号等。

裁判结果

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审认为,案涉微信账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依法受法律保护。案涉微信账号系袁某根据某数码公司的授权,为履行职务行为而注册的工作微信账号,故某数码公司对该微信账号享有使用权益以及因使用该微信账号进行商业活动所享有的财产利益。刘某是基于劳动关系而取得对案涉微信账号的使用,现双方已解除劳动关系,刘某继续使用案涉微信账号已不具有正当性;如继续使用,客观上可能会导致原信赖该微信账号寻找某数码公司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流失,从而损害某数码公司对该微信账号所享有的财产性权益。据此,应认定刘某的行为侵害了某数码公司就案涉微信账号所享有的虚拟财产权益,遂判决支持某数码公司的诉讼请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本案系一起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在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的各类权益问题并未以明确确权的方式予以规定的情况下,本案通过对微信账号权益归属进行充分论证后,判定用人单位对工作微信账号享有占用、使用等财产性权益,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微信账号权属认定的裁判规则,对依法保护涉企虚拟财产权益、推动形成保护企业商业价值和客户资源的社会氛围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法官简介

对话法官

请结合本案谈谈在审判实务中如何认定微信账号权益的归属?

朱晓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