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8月有人开始担心后面的行情是不是要调整,今天20亿的逆回购都没有了,可能是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
再开一下脑洞,今天逆回购0,明天再来点正回购,原因都是市场流动性充沛,灵活调整市场的流动性。
事后看利率的走势,市场对这个信息并没有多少在意,还是买买买吧,回调还是买入的机会,位置在这里,跟还是不跟?
答案很明显了,肯定跟,买就对了,交易的策略去赚资本利得,这个主要目标没有发生变化,配置的策略基本退出这个市场。
其实不管是利率还是信用,在这个利率水平,都是赚资本利得了,债券当成股票去做,就不用在意票息的高低。
每天的涨跌,都是损益。
仅此而已。
有一句老话,制定标准的人一定是最聪明的那一小撮人,那么,制定政策的人,都是大聪明。
这个利率水平,YM没有动作,或者其他主管部门没有看到吗?经济基本面不行,需求不足,利率下行的趋势不改,全市场都知道。
那如果这个逻辑被定价了,为什么利率还要再向下,不断的走向新低?
大家都知道的事,那就不是事了。
所以,这个利率下行,也不是基本面的逻辑,也不是政策的逻辑,而是上面有意为之的。
那就想想为什么要这么低的利率?之前到2.5的时候,就超级大反弹,这次到了2.1。
经济更差,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反而是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试想,低利率,新发的债券利率更低,置换成本下来了,那置换的动力就足了,地方财政利息支出,就可以省一大笔钱。
100万亿的地方债务,减少3%的成本,一年就是3万亿。
还有大量的特别国债、专项债要发,这些在低利率环境下,少付多少利息?
财政少支付利息,这些钱去干点别的,不得有别的收益?
另外,化债使然,利率低,化债好做,这个不用多说,现在城投债务化解取得这么好的成果,低利率是最好的武器。
低利率,时间空间都换出来了。非市场化发行,基本绝迹于江湖了,很多机构都没有了业务。
低利率也意味更好的金融环境,要收益就不要在低息的债权市场套利了。
做点长期资本,去投股权,去做陪伴基金。去卷才有收益,光躺着赚钱的日子就一起不复返了。
大环境这样,领导也这样想,那低利率就是国运。
国运使然,就不用担心局面会发生逆转,老美可以做到0利率,我们还有2%的空间。
向下仍然就主旋律,之前的定价逻辑应该被重塑。
大推判断,利率只会更低。
除了上面想更低的利率外,还有机构的配置需求在。
这个需求,并不是说机构想买,而是不得不买。如果说做多超长债是看空经济的话,这个利率水平,基本要经济危机了。
记得08年的时候,我们的利率可比现在高太多了。下行的幅度也远没有这个时候大。
所以,这个定调并不合理。
资产慌呢?也不全是,我觉得核心就是别的资产回报率还不如债券。放贷款一堆坏账,发一个股票基金,净值直接腰斩,去买房子,一样高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