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策略】《政治局》透露的信息和影响市场整体格局的两个因素
联系人:吴黎艳
具体报告内容和数据交流请联系:刘晨明
1、历史上12月政治局讨论经济的新闻稿都相对简短,所以没重点提及货币政策、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并不代表态度的变化,因为紧跟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有详细论述。
2、政治局会议强调了“政策的托底”和“十三五和小康收官之年”的任务紧迫性,与上周《求是》央行文章对政策目标的定位较为一致,即“抵抗式的托底”或者是“抵抗式的宽松”。
3、当前指数层面仍然处于围绕2900点窄幅震荡的区间中,加大指数波动的潜在因素可能包括:(1)向上波动的因素,经济数据和贸易战均出现更乐观的情况;(2)向下波动的因素,1月面临天量解禁减持到期的压力。
4、结构方面,维持上周的判断:在布局2020年的机会时,除了我们构建的“核心100”中的科技50和白马50外,明年的胜负手可能在一些当前还有分歧的板块中,比如:【新能源车】、【PCB】、【光伏】、【面板】、【传媒】、【竣工链条】等。
按照惯例,12月的政治局会议会对下一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同时也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引子。我们总结此次会议关键点如下:
会议提到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战略目标的交汇点。从会议表述来看,对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还是予以肯定。收官之年意味着有完成目标的压力,脱贫、经济总量等指标会形成客观约束。不过从会议用词来看,对于未来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并不悲观。总的政策基调也基本延续此前的态度,包括供给侧改革主线、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六稳等。我们进一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继续托底式宽松,政策目标从GDP数字调整为就业、物价、民生、经济结构等问题的确定性趋势,政策面从大开大合式的刺激转向以稳为主的、相机式的逆周期调节模式。
第二是三大攻坚战继续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内涵之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也进一步佐证,虽然政策有托底压力,但防风险去杠杆仍然是当前的大背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这些高杠杆领域不具备强刺激的条件。
第三是更加重视结构优化,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四中全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新提法,战略新兴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支持。
会议通稿中有一段非常醒目,就是“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认为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贸易战及其他形式的外部施压仍然需要警惕,但不会是被动的应对;二是主动的应对手段重在“办好自己的事”,内涵至少包括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国产化替代等。
会议强调了要承接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可预见的时间内,全领域的改革与建设仍然是一个向上收的过程。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在四中全会《决定》中有几个要点,一是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包括公有和非公的公平;准入、破产制度等市场建设;产权知识产业保护等),三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也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核之一——这几个方面很可能都是明年政策面的看点(知识产权保护顶层文件刚刚发布)。
由于12月政治局会议后一周左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相比于4月和7月的经济形势分析,这次政治局会议的篇幅相对短一些。更加详细的2020年工作部署可参考马上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回到市场,9月下旬以来,纵使先后经历了建国70周年、四中全会、经济金融数据不达预期、一系列政策信号等,但上证综指一直围绕2900点的中枢窄幅震荡。
二、引发指数脱离窄幅震荡区间,并向上波动的潜在因素
9月份以来,随着全面降准和专项债加速发行,即便期间有一些波折,
但事实上市场已经蕴含了部分经济没有这么差或者阶段性企稳的预期,
从9月以来的行业涨跌幅中,我们也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这一点,除了电子以往,涨幅靠前的是建材(水泥)、家电、银行。因此,后续经济的真实情况就对市场尤其是权重板块显得比较重要。
周末公布了进出口数据,整体上“不温不火”,后续还要有更多数据来验证,包括
通胀数据(12月10日)、金融数据(12月11日)、经济数据(12月16日)。
但事实上,除了月度的经济和金融数据之外,贸易战的因素也同样关键。12月15日是美国对中国1500亿美元左右商品提升关税的日期。
在前期的报告
《
哪些板块正在对贸易战脱敏?
》
中,我们曾经提到:
一些有自身产业逻辑(电子)或者业绩相对平稳(医药、食品饮料)的板块,其股价与贸易战正在脱敏。但是大部分的中小制造业公司,包括受制于制造业投资的上游原材料行业,都仍然与贸易战密切相关,不管是业绩还是股价,都并未真正脱敏。
背后还是库存周期和制造业投资周期仍然深受贸易战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传染性”,很难用数字线性推演。
因此,短期经济数据需要叠加比较不错的贸易谈判结果,才能“坐实”经济的阶段性企稳。也才能使得与经济预期密切相关的权重板块出现股价上的明显表现,并带动指数向上突破现阶段的窄幅震荡区间。
三、引发指数脱离窄幅震荡区间,并向下波动的潜在因素
年末,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在于即将到来的“天量”解禁减持规模。
今年Q4的三个月,全A理论最大解禁减持规模分别为2800亿、2800亿和3000亿,
而2020年1月仅一个月,就有6800亿的市值面临解禁减持的到期。
如下图,历史上,理论解禁减持规模的高峰期,与股票市场的走势有一定关系,但也并非一一对应。
但为何这一次,不得不警惕“天量”的解禁减持到期规模给市场带来的压力?
从逻辑来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票可以解禁减持后,各类股东也不一定会当即做出减持的动作。
但是这一次可能不太一样,由于2018年的去杠杆,导致各类股东的现金流都比较紧张,民营企业出现了连续的被动加杠杆(ROE向下但资产负债率向上),同时股权质押也接连出现问题。
今年以来,市场全面反弹,各类主要指数都有超过20%的上涨,但在此过程中,产业资本增减持的数据,没有发出任何“买入信号”,反而出现了大规模的减持。
产业资本的信号作用上一次失效,还是在2015年的下半年,当时正值股灾期间,为了救市,监管层鼓励增持禁止减持,于是这一阶段,产业资本的行动丧失了市场化的动机,增减持的数据也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号意义。
我们猜测,年初以来,产业资本之所不但没有在底部增持股票,反而出现大规模的减持,原因可能在于民营企业急需大量资金修复资产负债表和解决股权质押问题。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2020年1月份有大量市值可以开始上市流通,各类股东马上开始减持股票的意愿就可能会非常强烈,从而对市场的流动性形成较大的压力。
最后,分行业来看,1月份理论解禁减持规模最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非银(1960亿)、交运(1243亿)、电子(921亿)、机械(348亿)。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等
。
注:
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